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229|回复: 1
收起左侧

【131中药材鉴别】白花蛇舌草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11-27 08: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白花蛇舌草鉴别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以。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1-3mm,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先端芒尖。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常具短而咯粗的花梗,稀无梗;萼简球形,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2mm,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长3.5-4mm,先端4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mm,秃净;雄蕊4,着生于冠简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扁,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形。蒴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产销
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减少,宜适当发展人工栽培,满足用药需要。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和草地




全草含车叶草甙( asperuloside),车叶草甙酸(asperulosidic acid),去乙酸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鸡屎藤次甙(scandosi
de)鸡屎藤次甙甲酯(scandodidemethyl ester), 6-O-对-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hydr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ester),6-O-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methO-xycinnaml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6-O-阿魏酰鸡屎藤次甙甲酯( 6-O-ferul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2-甲基-3-羟基蒽醌( 2-methyL-3-hvdr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甲氧基蒽醌( 2-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醌(2-methyl-3-hvdroxy-4-methoxyanthraquinone)等[1-3],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4],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gma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对-香豆酸( p-coumaricacid)等。
功效
苦甘;寒;无毒。 归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相当生药6g/ml)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
、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2.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着,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
  2.1.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1:2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抑制作用。
  2.2.抗炎免疫:煎剂4g/kg1日内灌服4次,对正常兔及人工狭窄阑尾所致的实验性阑尾炎兔均有刺激网状内皮糸统增生,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使嗜银物质倾向致密化,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而达到抗炎的作用。【毒性】浸膏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为104g生药/kg。






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托叶长1-2mm。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或卵圆形,常有单个细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外被角质层。皮层窄,细胞呈类圆形;内皮层细胞1列。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2-7个相连成单个径向排列成行;木纤维壁较厚,木化化;射线窄,常1-2列细胞,壁薄,木化。髓部宽广,细胞较大,内含淀粉粒,髓部通常中空。皮层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针晶。粉末特征  灰黄色。
  ①叶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千轴式,长圆形。
  ②茎表皮细胞长条形,有气孔。
  ③导管主为环纹或螺纹,直径15-30μm。
  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1y-15μm。
  ⑤草酸钙针晶多见,成束或散在,长75-135μm。
  ⑥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复粒由2-3分粒组成
白花蛇舌草伪品---水线草图


白花蛇舌草伪品---蚤缀图
白花蛇舌草伪品:蚤缀。主要特点:个人觉得果实形状像长花瓶形。正品果实形状扁球形。正品果柄短,伪品较长。



白花蛇舌草伪品---纤花耳草










白花蛇舌草收载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泌尿系统感染、支气管炎,在发现其有治疗恶性肿瘤的功能后,常配伍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及直肠癌,因此用量大增,药材供应出现紧张,伪品逐渐增加。笔者现将白花蛇舌草6种伪品白花蛇舌草的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和显微特征作如下分析,以供正确鉴别。
1  植物形态
1.1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的干燥全草。为一年生草本,高15—50 cm,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l一3.5 cm,宽1—3 mm,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 mm,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 mm。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 mm,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1.2  伞房花耳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伞房花耳草Hedyotiscorylnbo$G(Linn.)Lam.的干燥全草。为一年生草本,披散柔弱草本,高15-50 cm,秃净或被粉状微毛,茎多分枝,无毛或疏被细柔毛,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3 cm,宽1.5—3.5 mm,边缘粗糙,常向背面弯曲,托叶小膜质合生成鞘状,长l—1.5 mm,截头,顶端具短刺毛,花序腋生,多为2~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稀有单生,花序柄线状,长O.6~2 cm花萼广卵圆形,长约2.5 mm,先端4齿裂,外被细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红色,长2.5mm,裂片4,雄蕊4,子房2室,花柱线状,略伸出,柱头2裂,蒴果圆球形,径约2.5 mm,顶端平截,室背开裂,萼宿存,种子细小,多数。花期7~9月,果期9~10月。
1.3  纤花耳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纤花耳草的于燥全草。为一年生草本,柔弱披散,多分枝草本,分枝上部锐,四棱形,叶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2.5—3 Cm仅具中脉,托叶顶部分裂成数条刚毛状刺,花冠白色,漏斗状长约3.5 mm,裂片矩圆形,蒴果卵形,长约2.5 mm仅顶部开裂。
1.4  松叶耳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松叶耳草的干燥全草。一年生披散草本,分枝多,茎锐四棱形,叶轮生稀对生,无柄,坚硬而挺直,条形,长12-25 mm仅具中脉,托叶合生成短鞘,顶部开裂为数条刚毛,团伞花序有花3-10朵,花冠筒状,长约8.5 mm,蒴果近卵形,长约2.5mm,仅顶部开裂。
1.5  漆姑草为石竹科漆姑草的干燥全草。一年生或两年生小草本。茎丛生,高2.6-15 cm。叶对生,线形,长O.5—0.9 cm,基部有薄膜相连成短鞘状。花顶生和腋生,白色而小,直径约3 mm;花萼5,卵状,长2—3 mm,宽约l mm,绿色,边缘膜质,无毛,分离直达基部;花瓣与萼片同数千而互生,卵圆形,长约2.5 mm,宽约l mm;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5,外展成星形,柱头上有毛状突起,蒴果卵形,长约3 mm,成熟时5瓣裂开。种子微小,多数,种皮褐色,上有突起。
1.6  雀舌草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Stellaria.uliginosa Murr.的干燥全草。一年至两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丛生,多分枝。叶披针形,无柄,先端尖,全缘。聚伞花序顶生,少花,有时花单生叶腋。花梗细,基部有时具2披针形苞片。萼片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瓣白色。蒴果卵圆形。种子多数。
1.7  多棱粟米草为粟米草科植物多棱粟米草Mollugo costataY.T.Chang et c.F.Wei的干燥全草。茎无毛,节间长15—35 mm。基生叶莲座状,倒卵形或倒卵状匙形,长15—20mm,茎生叶3—7片假轮生或2-3片生于节的一侧,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25 mm,宽1.5。4mm,全缘,叶柄短或几无柄。花3—5朵簇生于节的一侧或有时近腋生;蒴果膜质,椭圆形或近球形,长3—4mm,宽约2.5mm,大部分为宿萼包围,顶端有宿存的花,3瓣裂;种子平滑,肾形,黑棕色,直径约O.5 mm,背部有3—5条凸起肋纹。
2生药学形态
2.1  白花蛇舌草:全草扭缠成团状,长短不一,灰绿色或灰棕色。主根单一,略弯曲,直径l~3 mm,须根多。茎纤细,圆柱形,微扁,具细纵棱,基部多分枝,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对生,无柄,多破碎,宽整叶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l~4 cm,宽l一4 mm,先端渐尖,边缘略反卷或明显反卷。花偶见,细小单生或双生于叶腋,具短柄或不明显。蒴果扁球形,直径2—3 mm,两侧各有一条纵沟,宿存萼顶端4齿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微苦。
2.2  伞房花耳草:全草呈缠绕团状,分枝较多;茎四棱形,且较粗而硬;花2-5朵集成腋生伞房花序;花梗极纤细,长O.5~1 cm,托叶合生成鞘状,顶端近截形,有刚毛。蒴果球形,直径1.5~1.8 mm,具细长的柄。
2.3  纤花耳草:全草晒干后呈黑色,全草不成团,质地较硬;茎上部四棱形;叶薄革质;花2—3朵簇生于叶腋;蒴果卵形,直径约至2 mm,革质,无柄。
2.4  松叶耳草与白花蛇舌草接近。其主要区别在于松叶耳草分枝多,茎锐四棱形,干后黑褐色,表面黄绿色,一侧中间有凸起的棱,另一侧有纵纹;叶轮生,托叶合生成短鞘,顶部裂成数条刚毛;团伞花序,花3~10朵腋生;果实小,青绿色腋生;无总花梗,全草以手触摸有刺手感。
2,5  漆姑草本品根细丝状,茎多簇生细软,长5—15 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棕色;叶对生线形,基部抱茎,易脱落,长0.5~2 cm;花小,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蒴果卵形,具宿萼;种子细小,褐色,长圆形,表面密生瘤状突起;气微,味淡。
2.6  雀舌草与漆姑草的不同点是茎单一,纤细,长15~30 cm;叶无柄,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种子黄褐色肾形。
2.7  多棱粟米草卷缩成团,黄绿色或灰绿色,茎无毛。
3  显微鉴别
3.1  白花蛇舌草:粉末浅灰色,气微,味淡。木纤维多成束,完整者细长而平直,末端渐尖、平截或倾斜,直径10—20μm,壁厚至5μm,可见稀疏纹孔。果皮纤维常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完整者细长条形,末端钝或稍尖,直径6~12μm,壁厚至3 μm,有的可见稀疏纹孔。种皮表皮细胞淡红棕色,直径18-52μm,表面密布淡黄色小点。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直径至78μm。导管螺纹、梯纹或具缘纹孔,直径5~44 μm。茎表皮细胞长条形,直径25-33μm,气孔直径约至24 μm,长至43μm,茜草科型。非腺毛单细胞,呈乳突状或鹰嘴状,直径至62 μm,长至100 μm,草酸钙针晶散离或成束存在于长圆形的薄壁细胞中,长至104μm,粗约2μm,簇晶直径5—12μm,花粉粒类球形,直径26~31μm,具3孔沟,表面具细网状雕纹。果隔膜细胞似柱头表皮细胞突起,直径16—34μm。
3.2  伞房花耳草:粉末色味同白花蛇舌草。果皮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直径约至83um,种皮表皮细胞垂周壁微弯曲,直径18~38 μm,表面无黄色小点。果隔膜细胞呈条形,呈镶嵌状排列。花粉粒直径约至22 μm,表面无细网状雕纹。草酸钙针晶束长至117μm。
3.3  纤花耳草:粉末浅灰绿色,气微,味淡。种皮表皮细胞较小,直径10—29 μm,垂周壁弯曲。非腺毛较多,单细胞,直径20一33μm,长至182μm,壁疣明显。花粉粒直径18~22μm,表面无细网状雕纹。针晶长至114 μm。
3.4  漆姑草: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密布为直轴式,叶肉组织有草酸钙簇晶,直径25—67 μm。
4  结论
综上可见白花蛇舌草、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松叶耳草、石竹科漆姑草、雀舌草、粟米科多棱粟米草无论在性状、生药学形态还是在显微特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1-27 0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