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60|回复: 5
收起左侧

[药品研发] 中药产业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8 1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一直在关注中药产业的发展,题目好像有点大,但目前市场反馈出来的信息量仿佛并不大,
一、产地种植道地药材
这是初级阶段,产业发展的最底层,其实这种最底层的发展正在使我们进入一个相对闭合的怪圈,如果说产地只能适合产出这种中药材,不能产粮食,那无可厚非,现在是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生产粮食的土地越来越少。那好,上化肥吧,提高产量,多喷点农药,免得受虫害,结果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质量越来越不能保证的时候,疾病随之而生,那么更多面积的土地种植药材,供应市场,更少土地种植粮食,供应餐桌,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怪圈。
当然可能有人说可以从国外进口粮食呀,我们生产中药材出口,药材价值高我们还有利可图,敢问你们国家自己种的粮食都不敢吃,国外给你们的东西能好的了?这个不随便议论。
二、中药饮片初加工
这说的就是中药饮片,从地里刨出来,洗洗,切成片或炮制一下,身价立刻成倍提升,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药鬼子倒腾中药的原因, 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这也是同仁堂这块牌子现在这么值钱的原因了,但同仁堂的牌子真的那么好使吗?但愿不要像德国大众那样。
三、中成药
中成药占中药市场很大一部分比例,但很多中成药的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记得当初干医药代表的时候,有些中成药成了“您给捎带着开点,这是营养神经的,这xx高,多开点也吃不坏”,这让中成药沦落成了附属、陪衬、保健、挣钱的地步,当然不是所有的都是这样,我说的是有些,至于占到几成我也不知道,见仁见智。
四、中药配方颗粒
这是目前比较热的一个方向,全面放开之后会是什么结果?说不好,最好不要出现类似三聚氰胺的事情,市场之大无奇不有,这就要看老板的了,不过似乎有个问题还没解决,对于单味煎煮再成方的效果与共煎的效果孰是孰非还没有一个定论,说配方颗粒是一条出路为时尚早。
五、汉方药
这里指的是日本的中药制剂,我现在对日本的汉方药唯一知道的就是效果比较好,具体制作工艺等等一无所知,听一些出国参观的老专家讲好像也是核心东西不让看之类的,那么有个问题想问了,日本制作汉方药的原料从哪里来?方子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的东西拿到别人家以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反而让我们去追捧,为什么我们到现在还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做到的?虽然也看到一些帖子说别人对我们的中药如何重视,但我们自己到底有多重视呢?
作为企业来说精力有限,不知道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政策?如果我们的中药产业依旧是现在以粗加工为主,处在社会价值链底层的状态,那么出路到地在哪?
六、自己的一些胡乱瞎说
先从中药出口下手,限制出口量,或采取批件形式出口,利用我国“办事效率高的这个优势”,采取批件形式,提高出口成本。限制原药材出口但不限制中成药出口,间接迫使在国外加工成方的汉方药加大在产地投入,将加工中心移至产地,虽然我们现在比较落后,但接触的多了,学会了,很快就会赶超过他们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四叶花 + 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8 12: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定性定量都有点难,但中药的疗效是不可 否 认 的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发表于 2016-1-18 1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地药材,遵古方制作,作为一种文化和文明传承发展。是中药发展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1-18 13: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脚踏实地,路在脚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4: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目前发展的瓶颈有几个,一个是中医,如果大家都不信中医了,那么自然都没有人吃中药了,现在的中医还算是中医吗?去医院看病先拿西医那一大套检查一溜够,再从方子库里调出用几号方,原本3、5味药就能解决的病非要密密麻麻开一大篇,这让原本就让人不那么喜欢的中医变得让人厌恶,包括想我这种多少学过一点,希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人,当然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渡,但不知道改变目前以药养医的环境还需要多久,虽然现在实行医药分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因医院有对策,市场上的平价药店也都不是什么好鸟。
第二个发展瓶颈是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化,当然发展道地药材是一个方法,但是随着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些道地药材反而不如新出现的产地出的好,比如枸杞,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虽然不失为一个法子,但在中药以含量说明问题的当今社会,中药含量似乎研究的还并不透彻,企业花钱效益不明显,还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但最好也不要放到那些社科院之类的地方去研究,走一条政府结合企业的路子最好,企业研究出成果后给予一些特殊照顾,比如企业前加冠名,拨一些资金等,我们的步子卖的有点慢。
第三个瓶颈是科学技术人才的缺失,现在的大部分企业对研发这块并不重视,我们中国人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屠呦呦先生虽然扇了某些人某些部门一个响亮的耳光,但还不够响,我们国家目前顶尖的人才很多去了外企,不仅是工资待遇高,还是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培训研究体系,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出一个拜耳、辉瑞这样一个国际级的企业。
作为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真的希望能看到更多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能不被别人抢走,将我们对奢侈品、对面子上面的关注度减一分,对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关注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8 1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形成标准化的东西,就别谈产业化。现在中成药的技术水平,充其量也就和农产品加工,做个泡菜、罐头什么的技术相当,质量管理水平连老干妈都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说来还是和社会环境有影响,本来一个方子4、5味药就可以了,偏要开老多,严重浪费资源,其实这和我们的粮食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0 01: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