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7.对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生命周期的概念已经说过多次了,前面的定义中也提到过WHO采用了12个单词描述数据的生命周期,这里强调两点:这里所谓的数据是法规要求提交审核的数据,个人认为不宜将数据的范围无限扩大化;同时在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调数据的所有权以及责任人,并且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什么是数据的所有人和责任人,这两个定义有什么区别,可以参见之前的文章谁是数据所有人?
8. 设计一个好的记录保存方法和系统,在这一条原则里,WHO的指南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
1)防止对于系统时间的修改,包括电子计算机化系统和工艺设备(不过工艺设备的时间同步貌似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可以参见之前的文章再说时间同步)
2) 确保在设计时考虑记录的时限性要求,在操作的现场提供完成记录的基础设施保障,以防止数据的转抄,当然也不能说转抄就一定会导致数据可靠性的风险,但别的不说,光是对于转抄时记录的原始数据的保留,就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3)控制所有分发的用于GxP活动的文件,以确保所有打印出的记录都可以被收回;
4)确保自动化设备的用户权限得到控制以防止对于数据的修改,或者需要有审计追踪功能;
5)确保为自动化设备配置数据采集工具或者打印设备,以确保数据被独立和及时的记录,尤其请大家注意独立两个字,似乎是其他的规范中没有提到的;
6)确保打印机合理分布(打印出的受控文件不至于被误拿,现在很多的打印机可以跟员工卡绑定,打印前需要刷卡也是一种很好的控拆手段);
7)合理设置取样点,以防止由于取样点设置不合理,导致的取样人员走捷径,故意从易取样的点进行取样;
8)确保需要对电子数据进行审核的人员有相应的系统权限,有访问相应的电子数据的权限;
9. 数据和记录应该是持久的记录,而不要采用热敏、光敏或其他的易擦除的墨水,同时采用的纸张也应该注意,对于一些老的设备,比如实验室的旧的天平的型号或HPLC,打印出的图谱应该复印后保存,关于这类复印数据的保存期限,WHO的指南说要保留到设备的生命周期结束,但笔者对这一点不太认同,保留到产品的有效期后一段时间应该更加合适。
10.对于数据和记录保存系统,应该考虑到科学性和技术性,同时WHO的指南强调了对于系统、支持系统的流程和方法需要采取定期回顾的方式,以确保流程的有效,这相当于又绕回了之前说的话题计算机系统与计算机化系统的区别,记录流程、培训、人员等支持性因素也是验证的重要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