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 言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发展以及中药在抗疫过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国人对中药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伴随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国的中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2021年包括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在内的十余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数量创近5年新高(详细信息见表1)。2022年3月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提出了“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的要求。第三十三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线上发布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副主任周思源表示“药审中心通过抗疫三方的审评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已经将中药经典名方的审评路径打通,CDE通过“边评审、边研究、边总结”的工作模式,形成了中药复方制剂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专家评审组建方案、评审程序与工作流程、临床和药学研究专业评审要点等文件,这些技术指导原则将陆续颁布实施”。
表1 2021年获批的中药新药药物名称 | 申报单位 | 适应症分类 | 化湿败毒颗粒 | 一方制药 | 呼吸系统 | 宣肺败毒颗粒 | 步长制药 | 呼吸系统 | 清肺排毒颗粒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 呼吸系统 | 玄七健骨片 | 方盛制药 | 骨科 | 益气通窍丸 | 天津东方华康医药 | 五官科 | 益肾养心安神片 | 以岭药业 | 神经系统 | 芪蛭益肾胶囊 | 山东凤凰制药 | 肾病 | 虎贞清风胶囊 | 一力制药 | 痛风 | 解郁除烦胶囊 | 以岭药业 | 神经系统 | 银翘清热片 | 康缘药业 | 感冒 | 坤心宁颗粒 | 天士力 | 神经系统 | 本文通过梳理抗疫“三方三药”以及近期获批的中药新药信息,结合新版中药注册分类、药审中心配套文件落地情况,浅谈对中药注册审评的思考,不足之处,恳请指正。
(一)“三方、三药”启示
纵观古今,大疫出良方,三方,即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这其中大部分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及其化裁方,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笔者归纳总结了三方三药的来源、功效、临床使用情况、获批时间等信息,详细见表2。
表2 三方三药信息统计表方剂/药物名称 | 来源 | 功效 | 临床使用 | 获批时间 | 三方 | 清肺排毒汤 | 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几个经典名方,包括麻杏甘石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 | 宣肺透邪、清热化湿、健脾化饮。 | 可作为治疗轻型、普通型、危重型患者的通用方。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面见效比较快而且明显,可有效促进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改善、肺部病灶吸收。 | 2021年新冠肺炎期间研发上市。 | 化湿败毒方 | 国家中医医疗队在国家诊疗方案推荐使用方剂基础上,结合金谭医院临床实践凝练而成。 | 解毒化湿,清热平喘。 | 适用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治疗,明显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理化检查和肺部CT好转。 | 2021年新冠肺炎期间研发上市。 | 宣肺败毒方 | 来源于几个经典名方,包括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千金苇茎汤等。 | 宣肺化湿、清热透邪、泻肺解毒。 | 适用于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治疗,可缩短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一定程度上阻断轻型、普通型转重症。 | 2021年新冠肺炎期间研发上市。 | 三药 | 金花清感颗粒 | —— | 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 在治疗轻症、普通型患者中具有确切疗效,可缩短退热时间,淋巴细胞、白细胞复常率提高,转重症率明显下降。 | 2009年甲流期间研发上市。 |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 来源于经典名方麻杏甘石汤和银翘散。 | 清热解毒、宣肺泄热。 | 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有疗效,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消失时间快,能减少轻型、普通型转重症的发生,促进核酸转阴。 | —— | 血必净注射液 | —— | 化瘀解毒 | 用于治疗脓毒症,在治疗重症、危重症患者,适用于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也可配合治疗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的脏器功能受损期。 | 2003年非典期间研发上市。 |
疫情期间,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用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再一次证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疗效。加强跨学科技术领域的深度研究,积极引用新型技术手段证明中药复方制剂作用机理。例如以整体模型评价药物的药效、选择合理的药理和生化指标明确复方药效;通过入血成分测定、体外活性筛选揭示复方制剂有效成分;以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网络药理学等现代新技术阐明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最终将“中药治病机理说清楚,多组分道明白”,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
(二)未来中药注册审评方向
区别于化药审评体系的“唯成分论”,新版中药注册分类不再以“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作为划分依据,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评审理念以及“中医药理论研究和挖掘梳理古典医籍精华”的重要性。国家从政策导向层面提升了对“中药复方制剂”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院内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复方制剂,在审评审批过程中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政策,如3.1类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内的复方制剂可减免药效学研究、临床研究;3.2类其他来源的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注册申报时提供药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以及经典名方考证研究、人用经验研究资料。
表3 中药注册分类及特点总结注册分类 | 新注册分类特点 | 1. 中药创新药 | 1.1 中药复方制剂 | 1. 提升对中药复方制剂的重视2. 原注册分类6类→ 1.1类 | 1.2 单一提取物及其制剂 | 1. 不再以“物质基础”或“成分”作为分类依据。2. 原注册分类1类和5类→ 1.2类 | 1.3 新药材及制剂、新药用部位及制剂 | —— | 2. 中药改良型新药 | 2.1 改变已上市中药给药途径 | 鼓励中药二次开发,强调体现优势和特点1. 改善给药途径、改剂型2. 增加功能主治3. 重大工艺变更,物质基础有明显改变的4. CDE配套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在制定中。 | 2.2 改变已上市中药剂型 | 2.3 增加功能主治 | 2.4 生产工艺或辅料等改变引起药用物质基础或药物吸收、利用明显改变的 | 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 | 3.1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 | 鼓励传承创新1. 免临床,提供药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即可。2. CDE已发布配套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3.2 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 | 拓展古代经典名方内涵,细化分类1. 不在目录内的或经典名方加减化裁方2. 提供药学、毒理学及人用经验资料。3. CDE已发布配套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4. 同名同方药 | —— | 1. 细化同名同方要的概念和基本要求2. CDE已发布配套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三)配套技术文件支持
围绕新版注册管理办法以及中药注册分类,药审中心陆续发布了支持各注册分类申报的技术指导原则,从两个维度阐述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一为“药材、饮片、制剂生产”的体系控制研究,二为“从药物研发到上市后研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表4 配套研究技术文件序号 | 指导原则 | 发布日期 | 1 | 中药新药用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0-13 | 2 | 中药新药用饮片炮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0-13 | 3 |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0-13 | 4 | 中药均一化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1-05 | 5 | 中药新药研究过程中沟通交流会的药学资料要求 | 2020-11-10 | 6 | 中药复方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1-27 | 7 | 中药生物效应检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0-12-17 | 8 | 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1-04-01 | 9 | 中药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 | 2021-07-19 | 10 | 按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管理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1-08-31 | 11 |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2-01-07 | 12 | 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2022-04-28 | 13 | 基于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新药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 2022-04-29 | 14 | 基于“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的沟通交流指导原则 | 2022-04-29 | 据悉,《“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下人用经验的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样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也在组织制定中。
结语
面对新机遇、顺势而为,在药审中心摸索构建“三结合,即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同时,我们在立项调研过程中应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法规导向,根据中药的研发规律和实际情况引入新方法、新工具。
1、在“以患者为核心、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立项调研和科学研究工作。2、“传承精华”加强古代经典名方研究、梳理,充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3、“守正创新”运用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中药高质量发展、走向国际。4、将技术法规研究透彻,适应以“技术指导原则”为核心的审评体系要求。
声明:本文转载来源于公众号【注册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了解更多信息可自行前往查看。违规请版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