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465|回复: 11
收起左侧

加速老化温度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8 16: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重组胶原蛋白液体敷料(还含有透明质酸钠),我们做的这个是二类产品,加速老化温度设置多少度呀?有没有哪位大神知道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8 17: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规是55-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8 19: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5-8-18 2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结论:
对于“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的液体敷料(II类),建议把加速老化分为两条线做——
  • 包装/灭菌屏障体系(如有):按包装加速老化指南做

  • TAA(加速温度):55 °C(常用值),基于 ASTM F1980-21 / YY/T 0681.1 的做法,用 Arrhenius/Q10 法换算等效货架期。此温度针对包装材料验证密封完整性与力学,不用于考察蛋白/HA 配方本体。

  • 产品本体(液体配方):控制在40 °C ±2 °C(必要时更保守到 37 °C)

  • 理由:胶原三螺旋在接近/高于体温即有明显变性风险(37–43 °C区间已出现失稳),而透明质酸在水溶液中温度越高降解越快;40 °C是常用且更稳妥的加速点,兼顾“加速效果”与“避免非代表性失效”。如在 40 °C出现异常,可把加速点下调至 37 °C 并延长时间。


实施要点(很短)
  • 换算:若以 25 °C 为长期条件,默认 Q10=2:AF=2^(ΔT/10)。例如在 40 °C(ΔT=15 °C),AF≈2.83;宣称 24 个月货架期,需要约 8.5 个月的 40 °C 加速数据作支撑(同时配合实时稳定性)。依据 ASTM F1980 的思路。
  • 监测指标(本体):外观、pH、黏度/流变、透明质酸分子量/固有粘度、胶原完整性(CD/DSC 或SDS-PAGE/UV)、防腐效力(如含防腐)、微生物学/无菌(如适用)。(HA 与胶原的热/氧化敏感性见综述与研究文献。)
  • 并行包装加速(55 °C)配方加速(40/37 °C) 可并行开展;报告中分别阐述目的与依据,符合 NMPA 对稳定性与包装老化引用 ASTM F1980、YY/T 0681.1 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09: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始终你好 发表于 2025-8-18 22:33
简明结论:
对于“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钠”的液体敷料(II类),建议把加速老化分为两条线做——

老师,这两个可不可以同时在40℃下一起进行?

点评

可以,但要分清“目的”和“代价”。 结论 [*]可以把“产品本体稳定性”和“包装/密封体系老化”都放在 40 °C 同一个恒温箱里做。 [*]这样做对产品本体通常更安全(胶原/HA不易被过高温度“非代表性失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8-19 09: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9 0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聚合物相关的建议不要超过45度,不嫌时间慢温度再低一点也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5-8-19 09: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蓝如云 发表于 2025-8-19 09:06
老师,这两个可不可以同时在40℃下一起进行?

可以,但要分清“目的”和“代价”。
结论
  • 可以把“产品本体稳定性”和“包装/密封体系老化”都放在 40 °C 同一个恒温箱里做
  • 这样做对产品本体通常更安全(胶原/HA不易被过高温度“非代表性失效”)。
  • 但对包装加速老化而言,40 °C 的加速倍数很低,等效货架期需要显著延长试验时间,才能替代行业里常用的 55 °C。

怎么落地(简明)
  • 写个风险评估/技术理由

    • 说明为何不用 55 °C(如:胶原三螺旋/HA在≥45 °C有失稳风险),因此将包装老化温度降到 40 °C 以避免引入与临床无关的失效模式。

  • 拉长时间(以 25 °C 作为长期存储举例,取常用 Q10=2):

    • 40 °C 相对 25 °C:ΔT=15 → 加速系数 AF ≈ 2^(15/10)=2.83
    • 目标24 个月货架期 → 需要约 8.5 个月的 40 °C 加速;目标12 个月 → 约 4.2 个月
    • 同步跑实时稳定性(25/30 °C)用于确认趋势。

  • 同箱操作要点

    • 同一批次、最终灌装密封成品;必要时加装空瓶/空袋对照(只做包装学)。
    • 相对湿度:至少记录箱内 RH;若外包装含纸基/热封涂层、或黏贴标签/热熔胶,建议加做一组**高湿对照(如 40 °C/75%RH)**看潮湿敏感风险。

  • 检测项目分工

    • 产品本体:外观、pH、黏度/流变、HA分子量(或固有黏度)、胶原完整性(CD/DSC/SDS-PAGE/UV)、防腐效力(如有)、微生物学/无菌(如适用)。
    • 包装/密封:密封强度(F88 等)、泄漏/完整性(染色渗透 F1929 或气泡 F2096、或 USP <1207> 方法)、外观/脆裂、跌落实验后的完整性复测、标签/喷码可读性。

  • 报告撰写:把“40 °C 合箱”的两大目的分章呈现:

    • A 章:产品稳定性(为什么选 40 °C、项目与判定)。
    • B 章:包装加速(为何降温、AF/等效月数计算、结果与判定)。
    • 附:与实时稳定性、运输验证(如做了)的吻合性讨论。

小提示
  • 如果你们时间紧,但又担心 55 °C 伤配方,可采用两线并跑:40 °C(合箱)做主线;55 °C 只做少量空包装样做“材料学参考”,不接触成品液体,能更快捕捉封口/材料潜在问题。
  • 若 40 °C 过程出现异常(如黏度/外观快速漂移),可下调到 37 °C并延长时间,避免出现与实际储存不相关的失效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9 1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情况是55-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9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你们的产品,扛得住就60,扛不住就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9 11: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5-8-19 1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样品多可以40/37 都做着,或者更高的45,哪个温度过关就用哪个的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5-8-21 0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老师给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0 19: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