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引子:9月中检院在南京的培训中对新版药典中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建议。
按我个人的理解:如果利用FMEA工具来进行风险分析的话,列举出对培养基质量的风险因素,回顾现有的控制手段(供应商管理、配制用水控制、清洗验证、灭菌验证、储存期验证等等)。如果将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理论上培养基适用性试验的检查批次控制在“干粉批”也不是没有可能。验证里面有个重要前提:如果过程的关键质量贡献(CQA)可以100%检验,就不需要验证。反之就要验证。每个配制(包括灭菌)批次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就是“100%批次检验”,从结果来直接判断培养基的质量。频次的减少必然就依靠整个流程的验证来实现。而风险分析是做好验证的第一步,决定了验证的具体项目。总的来说,这是从QC思维到QA思维的转变。这也是新版药典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关注到美国药典委员会(USP)9月在药典论坛PF51(5)中发布了一篇提议修订通则:<1117> 微生物实验室规范(Microbiological Best Laboratory Practices),核心变更也涉及培养基及相关试剂的制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具体如下:1. 实验室培养基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培养基制备:增补“使用纯化水、精确称量、培养基充分溶解”的具体操作要求,同时着重强调「避免过度加热」「使用洁净器皿」的重要性(减少制备过程的误差与污染风险)。
2. 培养基运输与储存新增对“标签规范、存储条件、操作流程”的要求,旨在防止培养基在运输/储存阶段发生污染或变质,保障其性能稳定性。 3. 质量控制与验收检测- 扩充要求:所有批次的“自制培养基”均需开展质量控制检测;
- 强化审核:需严格审核商业供应商提供的分析报告单;
- 新增工具:加入包含“促生长能力选项+验收标准”的规范表格,让培养基质量验收更系统、可量化。
表1 生长促进与验收标准 生长促进试验方式 接种物 平皿接种 验收标准
直接测试标准菌株(指先前已验证过CFU浓度的接种物,可由供应商提供)在新批次的双份平皿上接种<100 CFU测定CFU的平均回收率,且必须在标准菌株的2倍因子范围内(50%~200%)
比较测试非标菌株(或标准菌株)在新批次的双份平皿上接种<100 CFU测定CFU的平均回收率,且必须在先前批准批次的2倍因子范围内(50%~200%)
平行比较测试非标菌株(或标准菌株)在新批次和先前批次的双份平皿上均接种<100 CFU测定新批次和先前批次的CFU平均回收率。新批次的CFU必须与先前批次具有可比性。验收值需由用户说明并论证,但建议至少达到70%。因为USP中对照培养基是上一批次的合格培养基,这个表格就很好的回答了:- 第一批次培养基的适用性如何做?
- 上一批次培养基过期后,新批次的适用性如何做?
- 平行批次的适用性的更高要求。
4. 缓冲液与试剂单独设立独立子章节,体现对“缓冲液、试剂”的重视——将其从其他内容中剥离,便于针对性地规范其质量控制(因二者在微生物实验中同样发挥关键作用)。 整体修订思路是通过更细致、系统的规范,覆盖培养基“制备→运输→储存→质量验收”全流程,同时强化缓冲液、试剂的管理,最终提升微生物实验(如检测、培养等)的规范性与结果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