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蒲公英Ouryao 综合:无忧9月3日,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官微发布公告称,在省际联盟骨科创伤项目中选的两家企业——常州大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康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已破产,无法继续供应中选产品。 这标志着集采政策实施6年多来,首次出现中选企业破产的情况。与此同时,整个制药行业也正经历着寒冬,多家企业传出裁员减薪消息,行业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集采“幸存者”遭遇破产危机 2021年7月,河南省医保局牵头组织了十二省(区、市)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采购。这次集采是当时参与省份最多的耗材集采项目。 此次集采共分为接骨板系统、髓内钉系统和中空(空心)螺钉系统三大类,平均降幅达88.65%,最高降幅达到95.78%。常州大章和康宇医疗正是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成功中选的企业。 然而仅仅2年时间,这两家企业却双双走向了破产的结局。业内人士分析,过度压低的价格让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行业寒冬,裁员减薪成常态 集采带来的价格压力已经传导至整个制药行业。近期,多家药企被传出裁员减薪消息,行业迎来寒冬。 某知名国内药企被曝裁员30%,取消年终奖;一家跨国药企调整了中国区销售团队,裁员人数达数百人; 浙江一头部药企对45岁以上员工,一刀切优化; 还有多家企业实施“优化调整”,实质上是变相裁员。 不仅是一线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未能幸免。 近日,硕世生物8位高管自愿提出调整薪酬,其中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均降薪50%。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 130 家生物科技与制药企业裁员,受影响员工达 13,470 人,同比增长 31%。这还不包括合同研发、制造、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集采下的低价之殇 集采的本意是通过带量采购的方式,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但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企业为了中标往往不得不将价格压到极低水平。 在集采大幅压价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即使获得了大量订单,但如果价格过低,企业可能面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困境。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没有规模优势,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低价竞争中更加脆弱。 寒冬之后是春天? 集采作为医改的重要手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家中选企业破产和行业裁员减薪潮,提醒我们集采政策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 未来,如何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如何平衡患者、医院、企业和医保各方利益,如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都是集采政策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 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提升自身技能和价值,适应行业变革趋势,才能在寒冬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来说,加强创新、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color=rgba(0, 0, 0,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