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982|回复: 3
收起左侧

蛇与蛇毒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4-13 19: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蛇与蛇毒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龙的精神。龙是中华民族至高无上的图腾。考溯远古,龙蛇同宗,历史神话,蛇的远宗就是龙。人们常用龙蛇对“非常之人”赞颂,历史上皇帝就是龙的化身,身着“龙袍”。在历史的古籍《左传》中,就有“深山大泽,实生龙蛇”之句。在《神农本草经》中,将“蛇蜕”称为“龙衣”。福建、台湾一带把“灵蛇”尊为“保护神”,顶礼膜拜。海峡两岸建“蛇王庙”,有崇蛇奇观。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有“闽、东南越,蛇神”之句。在我国历史上,以蛇的图纹作衣饰、用具和礼品包装者甚多。在我国,有许多地方都用“蛇”字命名,如蛇岛、蛇口、蛇山等。有许多植物用“蛇”字命名,如蛇莓、蛇床、蛇眼草、蛇葡萄等。有许多成语用“蛇”作褒意或贬义的比喻,如金蛇银舞、杯弓蛇影、打草惊蛇、画蛇添足、引蛇出洞、牛鬼蛇神、虎头蛇尾、毒如蛇蝎、人心不足蛇吞象、打蛇打七寸、白蛇精、美女蛇、地头蛇等,这些文字说明人们对蛇类观察入微,可见蛇与人类息息相关。
  在西欧国家,将蛇奉为吉祥动物,一些商店门口悬挂着蛇类装饰物。我国在蛇年,邮政部门几次发行了“蛇体曲蟠,万花丛聚”的生肖纪念邮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会徽就是采用一根神杖被一条灵蛇蟠曲着,可见对蛇类的重视。2003年作者曾在报上发表题为“爱蛇护蛇开发蛇”与“蛇类的综合利用”等文章,向社会进行呼吁:我们一定要弘扬中华龙蛇文化精神。
  在整个动物分类系统中,动物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蛇类王国家族众多,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有鳞目包括蛇类和晰蜴、壁虎等。除了南、北极外,在世界各地都有蛇的分布。现今世界上生存的蛇类,已知的约有3000种,隶属于约12科400属,其中毒蛇600余种。我国已发现的蛇类,约219种及亚种,隶属于9个科53属(也有人将蝮亚科和蝰亚科都归于蝰科,因而称隶属于8个科)。
  我国的毒蛇有50多种,隶属于海蛇科、眼镜蛇科、蝰科和响尾蛇科等4科25属,包括蕲蛇(五步蛇)、蝰蛇、竹叶青、白唇竹叶青、烙铁头、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圆斑蝰及各种海蛇。这些毒蛇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在东北三省,还有白眉蝮蛇。其垂直分布,以沿海到海拔 1000米左右的平原、丘陵和低山区较多,1000米以上的山地较少,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没有蛇类分布。我国地处亚热带及温带,幅员辽阔,气候温和,丘陵山地很多,故蛇的蕴藏量相当丰富。
  蛇类与人类息息相关,有毒动物导致的人类中毒病例中,蛇类占首要地位,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毒蛇咬伤的威胁。泰国、缅甸、印度等国蛇伤发病率高的地方可达3%以上。全世界每年死于蛇伤的约有4~6万人。据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咬伤人数达30~4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蛇伤发生率在0.3%左右,每年被毒蛇咬伤的患者达10万人次,其中73%为中青年,蛇伤死亡率为5%~10%。
  有一句成语“打草惊蛇”,意即提醒进入深山草丛时,要把蛇赶跑。还有一句谚语“见蛇不打三分罪”、“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人们对蛇的厌恶和恐惧的心理。难怪在西方,古人用Serpent(从梵文而来)和Snake作为“蛇”字,此字多义,Serpent和Snake又有阴险恶狠的人之义。
  考证我国的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的“它”字,就是现今的“蛇”字。
  晚期殷商与周代(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256年)的钟鼎文(简称金文)中,有“佗”、“沱”、“虫”、“虫虫”、“它”字都是“蛇”,兼含水蛇、陆蛇、有毒蛇、无毒蛇等。西周的《诗经》中有“虺”字,“虺”字称之为“蝮”,系指黄河流域中原一带常见的“毒蛇”,可见当时已识别到有毒蛇与无毒蛇,将蛇分为两大类。
  对我国南方生存的一种大蛇,早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已有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腹之疾”。又在《楚辞·天问》中记有:“灵蛇吞象,厥大何如?”所谓“巴蛇”、“灵蛇”和“王虺”,即今日之“蟒蛇”也。
  唐代文豪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说”,记述一个捕蛇者、为捕一种“黑质而白章”的毒蛇(即今日之尖吻蝮蛇),献官府太医药,用以抵重赋,虽然此捕蛇者三代被蛇咬死,而不舍,借此比喻“苛政猛如虎,苛政毒如蛇”。
  毒蛇伤人,固然令人恐惧,但它又有另一方面,令人求之不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蛇类研究的视野不断扩大,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古人和今人都发现,蛇类一身都是宝,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资源。蛇类的综合利用有七大功勋:
  1.蛇与蛇毒都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在我国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用蛇作药治病的记载。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更列出了17种蛇类,用以入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蛇毒各种制剂有抗凝、溶栓、降脂、去纤、扩冠降压、抗衰防老、抗癌与镇痛等作用,已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蛇毒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细胞学研究的高效的重要研究工具。例如,由于应用了α-银环蛇毒素,才能对N-胆碱受体进行分离鉴定,才进一步查清了其亚型结构,从而真正确立了受体的概念,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重要研究成果。
  我国蝮蛇酶的临床应用进展很快,四种蛇毒抗凝剂具有抗凝、去纤、溶栓、扩血管、激活脑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效应,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较之第一代纤溶酶如尿激酶、链激酶为优。
  2.蛇的全身皆可入药
  蛇干、蛇蜕、蛇胆、蛇油、蛇内脏等。蕲蛇干、乌蛇干、金钱白花蛇干、蝮蛇干等,是有名的中药材,畅销国内外,有祛风解毒、镇痉止痛的功效,能治疗风湿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等症。“三蛇酒”用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浸酒制成,“五蛇酒”用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灰鼠蛇和锦蛇浸酒制成,还有“七蛇酒”,都是驰名中外的风湿药酒。蛇蜕,又名青龙衣,有祛风、明日、解毒、杀虫的功效,主要治疗各种顽固性皮肤病。蛇胆,有祛风除湿、明目益肝的功效,可止咳化痰、清暑散寒,治疗神经衰弱、小儿惊风和高热等症,尤以用眼镜蛇、金环蛇、灰鼠蛇制作的“三蛇胆”著称。蛇油,多用来治疗冻伤、烫伤、皮肤皲裂、慢性湿疹等。
  3.蛇是灭鼠能手 维持生态平衡
  蛇类在自然界中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防鼠灭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蛇类数量急剧减少,导致鼠类数量迅速上升,鼠害严重,疾病流行,粮食损耗,甚至引发水、火灾害,经济损失很大。一条黑乌蛇每年可捕食鼠类100~200只。草原蝰蛇在夏季能大量捕食昆虫,其中90%是蝗虫。盲蛇属的蛇主要以白蚁类及蚁卵为食物。
  4.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材料
  如通过野外调查,根据蛇类形态特点及生态资料,对采集的标本通过制作进行分门别类,为教学提供服务。又如,近几年对常用毒蛇中的某些酶进行高分子化合物如核酸与蛋白质结构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蛇毒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研究,居世界先进行列。
  5.为制作新工艺品提供原料
  利用大蛇皮(如蟒蛇、乌梢蛇、滑鼠蛇等)制作乐器音质优美动听的琴膜和鼓皮。如用蟒蛇、王锦蛇、眼镜蛇、海蛇等蛇皮制作皮革、皮带、皮鞋、钱包、提包等,精致美观,十分畅销。
  6.为研究新产品、新武器提供仿生学原理
  蛇类的流线形体型、多种运动方式的功能、分叉的舌头、敏锐的锄鼻器和颊窝等感觉器官,在仿生学研究上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有名的响尾蛇导弹、精密的热辐仪、火车,拖船等的分节联动装置、坦克履带以及飞机、潜艇等线形设计等,都是从蛇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中得到启示的。
  7.为预测预报地震、预测气候作指示动物
  地震前由于地壳内部急剧运动和地温升高,蛇会出现特别反常的活动。利用眼镜蛇对地表活动相当敏感的结构特性制造仪器,就能很精确的预测预报地震。同时,利用蛇类可作天气预报,因蛇类能感觉到人类感觉不到的空气中气压的微弱变化。谚语云:“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即此原理。
  虽然蛇肉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近20种氨基酸,含有硫胺素、核黄素、钴胺素、视黄醇、生育酚等维生素,还含有锌、铜、锰、硒、钴等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天然牛磺酸,能促进婴幼儿的脑组织发育。我国汉代《淮南子》、唐代《酉阳杂俎》等书中,都提到了广东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在国外,还有人制成蛇肉罐头出售。我们提倡保护蛇类,不吃蛇餐。早几年,全国各地吃野味的习俗日盛,致使蛇类资源短缺,鼠害严重,某地粮食颗粒无收,影响很大,号召禁吃蛇类,但屡禁不止。2003年之春,以好吃野味而著称的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和人民,在经受SARS侵袭后,提高了认识,带头制订“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禁食野味”法规,改掉陋习,取缔蛇餐馆,这是适应新形势的好事。
  蛇在中医药学中的地位是突出的。在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中,不但以中草药防治蛇咬伤的功迹突出,而且以蛇为药的历史尤为悠久。例如,乌梢蛇、蕲蛇、蝮蛇、银环蛇的幼体的干燥体,均为常用的疗效很好的中药。
  无论国内外,研究蛇毒的历史最久,人数最多,论文最多。近20年来,蛇毒研究发展很快,国内外发表的蛇毒的有关生物化学、药理学、毒理学、晶体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论文,每年约有两千篇以上。在每届国际毒素学术研讨会上,其中动物毒素部分,绝大多数是蛇毒论文。陈远聪、袁士龙主编的《毒素的研究和利用》一书,是我国生物毒素界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论文集(1988),全书2l篇文章,蛇毒方面的就占9篇。国际毒素学会主席都是研究蛇毒的,中国台湾李镇源院士曾担任国际毒素学会主席,也是蛇毒大师。1990年中国生物毒素学会筹委会曾邀请他来武汉大学讲学,他冲破重重干扰,如期到达武汉。梁宋平教授主持的2003年全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长沙会议),蛇毒论文在整个学术论文中占很大的比例,令人可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14: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进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0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金币拿走,谢谢分享
Urlk.cc网赚 月赚5000 美美和红会的故事  正确的减肥方法 平安绯闻女友脱衣露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2-12-13 17: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大佬是否有其他关于蛇毒组分分析、蛇毒免疫、蛇毒抗血清生产之类的书籍或文献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非经营性-2014-0058 京ICP证150354号 京ICP备14042168号-1 )

GMT+8, 2024-3-29 09:13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