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40|回复: 6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传承要避免“四化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08: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意社6月7日讯    2013年5月18日上午,由中医之家主办的第一届“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修班”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正式开课,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在研修班的首次公开课上阐述了对中医传承问题的看法,简要摘示如下。
  传承是中医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其发展问题一直被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所关注。多年来,中医一直被有些人质疑,中医究竟科学不科学?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成了阻碍中医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陆广莘认为,要回答中医科学与否的问题,还是要实事求是地以实践为依据,在这个实践中,传承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他说:“近百年来,医疗领域一直把‘努力找病,除恶务净’当作科学的标准。这种能力越强,其所代表的医学能力就越高,而这正是产生‘中医不科学’之观点的原因。”而实际上,中医几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的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是“辨证论治”。这与近现代西方以物质科学为基础的医学模式是完全不同的。陆广莘说:“西方医学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的物质科学,是研究人身体外的物质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向外、向后去认识问题的科学。而我们中医学正相反,是一种向内、向前去认识问题的科学。”正是受到这个矛盾的影响,中医才背上了“不科学”这个不白之冤。于是,许多中医也放弃了“辨证论治”的思想,转而投向西方的物质科学,殊不知“辨证论治”正是代表中医、引领中医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能将“辨证论治”这个中医学最核心的思想继续传承下去,那么中医发展将彻底失去方向。

  所以,“辨证论治”和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思想的传承,成为了引领中医发展的道路与方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传承要避免“四化”

  由于西方医学的冲击,国内医学界产生了“中医西化”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近几年来愈演愈烈。受这种趋势的影响,中医传承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果任其发展,最终将产生“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的“四化”局面。故而陆广莘在谈到这点时特意强调:“‘四化’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那将使中医传承走向很大的弯路。”

  谈到此处时,陆广莘引用了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迎接21世纪医学挑战的报告中说:“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研究对象,而要转向以人类的健康为研究对象。”这份报告与1993年医学界有关“世界医疗危机”的讨论有很深的联系。所谓“世界医疗危机”,一是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二是医疗社会服务不公。从而出现“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的困境,而且细菌病毒的进化速度也不断加快,进而影响了药物淘汰速度,新药研发成本一直关乎社会医疗卫生体系的药价问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
而这个循环的源头,正是长期只针对疾病研究而产生的疾病医学模式的发展,由此才产生了上面所提到的“不以疾病为对象,而转向以人类健康为研究对象”的观点。谈到此处,陆广莘笑着说:“于是有了一个怪现象,在我们拼命向疾病医学模式学习,以实现所谓的‘科学化’时,人家却拼命甩掉疾病医学模式,走向健康医学之路。”
  陆广莘认为,中医本身就是一门以人体健康为研究对象的“生生之学”,只要我们坚持传承自己的医学思想,不受西方疾病医学模式的影响,完全有能力应对这场“世界医疗危机”,并重新让中医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同。

  方药不是中医传承的全部

  现在有很多中医乃至民众都对国医名家们的所谓“秘方”趋之若鹜,加之媒体的宣传和某些商家的炒作,使众多“偏方”、“秘方”大行其道,反而忽略了大家们本身的诊疗方式与行方思路,最终本末倒置。

  谈到这点,陆广莘尤其气愤:“我们中医说传承,传承的就只是方药吗?疾病的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死守着所谓‘秘方’,能一直有效吗?”陆广莘指出,无论什么方子,都是人来写、人来改、人来用的,是根据人身体的需求时刻变化的,死守固有的所谓“秘方”毫无意义。中医是研究生命健康的科学,其治疗方式更偏重于激发人体自身的治愈能力。只重视方药治病的医疗方法,与疾病医学模式就本质上是相同的。

  陆广莘认为,死守方药的研究方式依旧是物质科学,因为方药依旧是物质。而真正的传统中医是高于这些的,是研究生命健康的学问。

  医德也是传承的重点

  “中医的医德是最重要的,只想着挣大钱就不要学中医!”讲到医德问题,陆广莘大声对学员们说:“中医要想翻身,靠的不是钱,是老百姓的信任。信任没了,中医就什么也没有了。”

  陆广莘认为,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命而不是疾病,只有尊重生命、理解生命才能继续发展。而高尚的医德医品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所以,德行的修养也是中医学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废除中医 利民健康(顺口溜)

  中医理论,有悖科学,阴阳五行,巫术同筐。五脏相生,又能相克,三焦位置,各种各样。
  腕部把脉,能探脏腑,十二经络,全是臆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寒热往来,变化无常。
  人体器官,功能明确,阴阳何干?五行何妨?六淫致病,何谓风邪?阴阳失衡,何谓阳亢?
  一人坐诊,望闻问切,仅凭三指,摸清病象?化验不做,仪器不查,仅凭两眼,看透五脏?
  几片树叶,几根虫草,煎水喝下,祛病安康?刮痧拔罐,无根无据,气功治病,更是荒唐。
  中医忽悠,至今未了,自愈疾病,帮其大忙。危重病人,求诊中医,膏汤治疗,人财两伤。
  瘟疫流行,消杀隔离,饮片虫草,难以抵挡。许多疾病,西医根治,针灸膏汤,不派用场。
  癌瘤梗阻,手术切除,中药散结,只是梦想。脏器衰竭,手术植换,中医郎中,只能干望。
  科学发展,诊疗更新,惟有中医,抄袭古方。今天病人,古代医方,盲人瞎马,笑痛肚肠。
  科盲吹捧,外行标榜,抱守中医,信口雌黄。奉劝尔辈,多看科普,啥是科学?冷静想想。
  中医停诊,百年无事,西医停业,半月恐慌。个中缘由,不言而喻,疗效差异,百姓选良。
  现代医学,前景辉煌,保健治疗,福寿无恙。中医退出,已成定局,吐故纳新,势不可挡。
  善良网友,谨慎寻医,网上问药,小心上当。如有疾病,快看西医,科学治疗,早日复康。
  卅年以后,中医消亡,中药下架,中医改行。科盲智障,要吃中药,只有找寻,路边摊上。
  一个民族,跻身世界,不除己弊,没有希望。期盼政府,拨乱反正,废除中医,利民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8 08: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脑子秀逗的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3-6-8 08: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思维弱化、中医学术异化、中医技术退化、中医评价西化”{: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8 0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浮躁的大环境下,中医也浮躁那就真的完了。医德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3-6-8 08: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acmilanhm 发表于 2013-6-8 08:19
脑子秀逗的一个。。。。。。。。

他没有很集中的神经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6-8 09: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中药标准也是西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4 2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