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06|回复: 1
收起左侧

[临床药学] 名医名方——固本防惊汤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3-12-9 12: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名医名方——固本防惊汤

  董幼祺,男,1953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主任中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上海中医儿科泰斗董廷瑶教授之孙)。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及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
  他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上以“推理论病,推理论治”作为指导思想,并运用董氏儿科的独特经验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对小儿发热、惊厥、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紫癜、癫痫、川崎病等有较好疗效。主编、协编专业著作14部;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专利2项。
  组成:党参6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黄芪12克,山药10克,益智仁10克,远志10克,胆南星2.5克,白附子5克,全蝎1.2克,僵蚕6克。
  功能:健脾益气,息风宁心,袪痰通络。
  主治:小儿高热惊厥易反复发作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分钟,日服200毫升,分3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加减:发热未净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伴咳嗽加桑叶10克,浙贝母10克;若兼腹泻加炒川连1.5克,木香3克,炒山楂10克,以上均当去党参、黄芪。
  注意事项:该方当在外邪祛除之后服用为宜。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小儿高热惊厥属于急惊风范畴,发作期以清热、豁痰、息风、镇惊为基本法则。但小儿一次发热惊厥以后,每遇感邪发热,惊厥又极易发作。对此董幼祺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小儿机体的特点。小儿禀性纯阳,肌腠薄弱,又“肝常有余”。故气候变化,寒温失常,易于感邪,感邪以后,邪气亢盛,或治不及时,则易于化火、生痰、生风而惊厥。
  二是痰浊内恋。古有“百病多因痰作祟”之说,而痰有有形无形之分,小儿惊厥发作虽平,但痰常内恋,加之小儿“脾常不足”易于失健而助湿生痰,故若反复触感外邪,必然引动内伏之痰,导致风痰相博,阻于络窍而发生惊厥。
  三是脏腑弱,脾肺不足。钱乙有云: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故脾不足者不能输精壮体;肺不足者,不能卫外固表,常致嫩弱之体,屡遭邪干。
  本方是在清·陈复正《幼幼集成》金粟丹(制胆星、明天麻、乳香、代赭石、全蝎、麝香、白附子、冰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而成。方中党参、焦白术、茯苓、生甘草健脾益气;黄芪、山药补中益气;白附子化痰止痉;胆南星、僵蚕、全蝎化风痰、开壅结、息风止痉;远志、益智仁宁心安神。合而用之,起到了疏风除痰通络以治其标,健脾益卫以固其本的作用。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治,确有其独到之效。(宁波市中医院 董继业 郑含笑 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3-12-9 23: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下,有小孩的可以留意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30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