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现将国家认证中心对大体积水浴灭菌柜检查要点发出,请结合实际情况掌握。 一、现场检查 1、 灭菌柜主体、灭菌车所用材质,是否存在腐蚀生锈的情况 2、 灭菌柜内置探头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各探头的精度。探头数量和位置、精度应通过风险评估和验证确定,至少应包含:固定的温度探头3个(灭菌柜腔体、腔体进水、腔体排水)和适当数量的活动装载探头,探头精度应一致。 3、 灭菌车的装载和卸载情况,是否便于工作人员操作,装载和卸载的时间。 4、 灭菌区域是否与生产规模相匹配,能否有效区分灭菌前后产品,不同批次产品,防止混淆和差错。 5、 产品的装载情况,如:装载的类型及数量、装载的分布原则等。 6、 喷水系统的喷淋方式,能否保证均匀喷淋无死角。 7、 灭菌器的水位监测是否配置监测装置和报警系统。 8、 灭菌器的设计是否易于清洁。 9、 灭菌器们垫圈介质以及性能是否有利于灭菌器的泄露控制。 二、验证情况检查 1、灭菌柜是否进行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所有确认工作是否有相应的文件记录。 2、生产品种灭菌工艺是否经过验证,所有验证工作是否有相应的文件记录。 3、所进行的确认和验证工作是否经过科学评估,如:探头的数量、探头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根据产品性质制定合理的可接受标准等。 4、验证过程与实际生产是否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如:灭菌参数、装载类型、装在数量、装载方式等。 5、是否对关键仪表、探头进行校验。 6、验证过程是否包括升温、灭菌和冷却等全过程,每次温度采集间隔时间是否合理。 7、是否在设计的装载量和装载密度下进行布水方案论证(包括灭菌车的结构对布水的影响),热传导实验研究及验证。 三、灭菌柜日常使用、管理、维护情况检查 1、灭菌器喷淋水是否每次更换,纯化水制备能力是否与生产用水能力匹配;如循环使用,是否对水质进行监控以及风险评估。 2、是否所有温度探头数据均达到灭菌温度才开始记录灭菌时间。 3、每次灭菌周期应有实时打印记录,记录至少应包含:记录或控制温度探头数据,活动装载探头数据,压力,装载量,起始和终止时间,升温时间,灭菌时间,冷却时间,压缩空气压力,压缩空气速率或添加量,添加时间,被灭菌物品信息等。 4、是否对灭菌周期中喷淋水量的变化幅度、喷淋水的流速、喷淋水的温度进行监测;是否有喷淋水防堵塞措施等。 5、压力探头测得压力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在保温段对柜内补充冷压缩空气的情况,该情况能否在温度数据中反映。 6.无菌检查的取样计划是否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是否从可能的灭菌冷点取样;同一批产品分次分柜灭菌的是否从每次每柜取样。 四.大体积灭菌柜风险控制 1、灭菌器内室顶部过热现象造成灭菌产品超温。在顶部喷淋位置固定一支温度探头测量。 2、蒸汽、冷却水、压缩气、门密封压力异常,影响产品灭菌效果。 对各能源管路设置压力变送器,在控制屏幕上实时显示压力,压力异常报警,并记录报警信息。 3、监控内室压力的传感器产生偏差或者损坏,将严重影响灭菌效果。 增加一个冗余的压力变送器,配置更高精度和可靠性的压力变送器。 4、纯化水循环使用,水质无法保证,可能对药品造成污染。 设置电导率在线监测装置,电导率超出范围报警。 5、水泵流量不稳定,导致喷淋不均匀,从而对灭菌温度均匀性造成影响。增加水泵流量波动监测装置。 6.柜内穿刺温度探头的数量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柜内温度分布;灭菌器内的中间无活动穿刺温度探头,在灭菌周期中无法检测中心位置的温度值。 20立方以下:双芯活动温度探头4支,六通道记录仪一台;20~60立方:双芯活动温度探头6支,八通道记录仪一台,60立方以上,双芯活动温度探头8支,十二通道记录仪一台。 7、关门过程中,遇障碍 物或人员,造成密封门卡阻,甚至人员受伤等安全事故。 加装光电开关检测装置,遇障碍物密封门停止并自动返回。 8、设备遇紧急情况,使处于高温、高压的灭菌设备无法密封,出现安全事故。 灭菌时若遇停气停电,可引入内室压力实现门密封。 9、性能验证时,验证探头的数量和摆放位置不能充分反映腔室内的温度分布情况。 解决方案:每立方米布置1个探头,找出代表性的温度点(最快到达灭菌温度的3个点,最慢达到灭菌温度的3个点和降温时最慢到达90度的3个点;空载、满载热分布时验证探头应不少于11个。且包括上述11个探头在内,在每个灭菌车上至少放置有1个探头。 10、 设备进行各项确认时缺乏文件指导; 提供安装手册、操作手册、维修故障处理手册、DQ.FAT报告、IQ.OQ.PQ及SAT草案。 11、 灭菌数据实时记录打印时间间隔过长,不能真实反映情况。 程序优化设计,在5~60S 范围内选择打印记录时间间隔。 12、 保温阶段,柜内频繁补充压缩气,且进气点集中,造成局部低温; 柜内压缩气进口加装折流板,调整压缩气进柜后的流向,降低进气时对灭菌物品的影响;优化灭菌程序,灭菌器可定期进行保压试验,保证灭菌时无泄漏,尽量不补气或少补气;并且记录压缩气添加时间。 13、 四支穿刺探头,三只到达灭菌温度转灭菌,导致灭菌不合格的风险加大。 优化程序设计,所有穿刺探头达到灭菌温度才能转灭菌。 14、TH.TL灭菌报表不打印,灭菌过程监控参数不够完整;优化程序设计,灭菌报表中打印TH.TL,且在温度记录仪中记录,便于比对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