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96|回复: 3
收起左侧

香榧 说药用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3-10 13: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丁兆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香榧果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若追溯它在《神农本草经》中的地位,特别值得一说。

  在清·孙星衍、孙冯翼辑本的《神农本草经》中;它是365味药中的老末——下品药,最后一味,归类“未详”,正名为“彼子”。《尔雅》注说“彼一名棑,则即“棑子”、“榧子”也。

  《本经》是根据药物的良毒分类上、中、下三品药物的,香榧果为什么列在下品呢?难道因为它有杀虫的功效;视为“毒药”,古人只敢用它来治病杀虫,而不敢享用这没人吃过的“螃蟹”吗?

  彼子“旧在唐本退中”,这是孙星衍的注文,说唐时的文献将它列在中品药。《本经》还按药味的自然属性归类某味药,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类。彼子归类“未详”,且仅此一种,所以溯源到《本经》,香榧的早期药用还是迷雾重重。

  陶弘景时,彼子的药用好像也没影。因为“陶弘景云:方家从来无用此者。古今诸医及药家子不复识。又一名罴子。不知其形何类也。”按照陶弘景的说法,“彼子”恐怕只能归于“有名无用类”了。不过,“《名医》曰:生永昌。”东汉始设的那个永昌郡,地在今云南省西部、缅甸北部一带,是南方分布有榧子的地方。说明陶弘景知道其产地,从文献推测,他只是听说而没见过彼子的实物。

  香榧果药食两用,无怪乎被收入唐朝孟诜《食疗本草》中:“治寸白虫。榧子日食七颗,满七日。”元朝吴瑞《日用本草》中香榧还有赤果、玉榧之名。

  香榧药用有止咳润肺、消除疳积、驱虫滑肠等功效。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等。《本草纲目》中有榧实“常食,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食之,消寸白虫。”

  香榧可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其杀虫能力与使君子相当。它杀虫而不伤脾胃,且能润肠,利于虫体排出。苏轼咏香榧诗句“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也说它驱虫杀虫而治心腹疼痛疾患。道教用“三彭”指在人体内作祟的三种害虫。成语“三彭之仇”,将三种人体寄生虫说成是人类的仇敌。

  食物治病的功劳往往会被人忽视。下面录一则香榧果驱虫治病的医案,这样的医案实不多见。

  京畿道(注:地名,唐开元年间始置,指京师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胡岱青小姐年及笄时,腹痛如绞,时医均以受寒;重用姜附肉桂,其疼逾甚。延余诊视,脉涩无寒症;因言人腹中有蛔、蛲、长、寸、线、白等虫九种,长虫长一尺、不治。胡公言:曾便过尺长白虫。余嘱即买花榻饼一个,令服。再买榧子二斤,炒如粟子,令吃数日,便出长白虫数尺,长无算,遂愈。——清·许恩普《许氏医案》(收入《三三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0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药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0 13: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再上点图片就更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0 15: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5 1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