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585|回复: 19
收起左侧

非除菌过滤器验证怎么做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8 16: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求助 只是1μm非除菌过滤器,用来过滤溶液的颗粒,降低负荷,这货的验证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6: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μm过滤器,这货我们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8 17: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urs怎么写的?
根据那个沿袭
也可以自己定标准,比如各规格粒子,截留率多少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liuzhichun 发表于 2014-3-18 16:52
1μm过滤器,这货我们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杯 发表于 2014-3-18 17:02
urs怎么写的?
根据那个沿袭
也可以自己定标准,比如各规格粒子,截留率多少等?

这个验证不好做吧 还要规定各种粒子 哎  能不能也做个完整性检测呢
我们的URS只写设备的 滤芯属于耗材 我们不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8 18: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溶出物肯定是必须做的,就是看看药液是否跟滤芯有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液质量
2、对于过滤效果的验证
3、如果后面有更高精度的过滤器,那么这一道1um的可以不用验证,因为风险由最高级的来承担

点评

感谢胡工的解答,顺便问下有没有“颗粒挑战试验”或者是“微粒挑战试验”这个说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8 19: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8 1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4-3-18 18:23
1、溶出物肯定是必须做的,就是看看药液是否跟滤芯有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液质量
2、对于过滤效果的验证 ...

料液与滤芯相容性试验如何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8 19: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4-3-18 18:23
1、溶出物肯定是必须做的,就是看看药液是否跟滤芯有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液质量
2、对于过滤效果的验证 ...

感谢胡工的解答,顺便问下有没有“颗粒挑战试验”或者是“微粒挑战试验”这个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LQF 发表于 2014-3-18 19:22
料液与滤芯相容性试验如何做呢?

同问同问同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8 2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4-3-18 18:23
1、溶出物肯定是必须做的,就是看看药液是否跟滤芯有反应产生新的物质影响药液质量
2、对于过滤效果的验证 ...

记得好像GMP中规定不是最终过滤 化学相容性貌似不用做
过滤效果如何验证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8: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神 求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9 09: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XRM2003 发表于 2014-3-18 19:32
感谢胡工的解答,顺便问下有没有“颗粒挑战试验”或者是“微粒挑战试验”这个说法?

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新版GMP规定的是除菌过滤的相关验证,而非除菌过滤器没有做明确的规定;所以首先要不要对非除菌过滤进行一个评估,如果有必要那就做,没必要就不做。
2、比如有些脂肪乳注射剂,由于物料特性进行不了除菌过滤,只能前端用非除菌过滤后面过程控制,这个时候的非除菌过滤是要经过验证评估的
3、对于具体做什么项目,GMP也没明确规定,只能靠企业自己评估,言之有理即可,但是参照无菌制剂的验证,溶出物是必须做的
4、非除菌过滤不一定是PP滤芯的过滤,也可能是1.0um的PES的非除菌过滤,当然“颗粒挑战实验”是可以验证PP滤芯的相关截留效率,但是既然是非除菌,所以物料过滤后需要达到的要求就很难界定了,这个也需要企业自己去评估,所以我说要过过滤效果进行验证。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因为说实话我也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只是跟大家一起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9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anlong107 发表于 2014-3-18 21:46
记得好像GMP中规定不是最终过滤 化学相容性貌似不用做
过滤效果如何验证呢?

1、你既然说自己的是非除菌的过滤,那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证明过滤后的物料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呢?有什么检验检测的措施么?
2、如何证明你用1um的过滤器就能达到你所想要的过滤效果?
3、我个人理解,可能也就是用肉眼观察一下澄明度看看是否有不溶性颗粒,如果没有就放行了,是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做过滤效果雁阵也没意义,因为这个不可能像除菌过滤器一样有一套严格的方法学理论来树立起一个体系。而你这个澄明度检查的客观因素太大,不能量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9 09: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LQF 发表于 2014-3-18 19:22
料液与滤芯相容性试验如何做呢?

1、相容性的原理是考察物料跟滤芯接触后,有没有破坏滤芯的结构,影响滤芯的过滤效率从而影响滤芯的过滤效果,导致滤芯的失效。相容性的侧重点在考察滤芯
2、还是回到来问题,对于非无菌制剂,怎么界定滤芯的过滤效果,怎么样直接的去评判相容性是否耐受?对于除菌过滤的话,还可以检测前后泡点,通过泡点值的变化间接反映除菌滤芯的除菌能力,因为对于除菌过滤器的验证,是否有除菌能力就是一种过滤效果的界定,而非除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1: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4-3-19 09:16
1、你既然说自己的是非除菌的过滤,那你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证明过滤后的物料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呢?有什么检验 ...

说的有理,确实做到量化很难,我也觉得这个验证实在不好做,可是SIA评估明明又把它化成关键设备,不做还不行 哎 苦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3-19 11: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3.2.2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一般包括:微生物截留研究、析出物研究、化学兼容性研究和药液吸附研究。

3.2.2.2析出物和释放物研究

析出物指在人为或挑战性条件(如溶剂、温度或时间)下,从某一材料中脱离的任何化学组分。释放物是指在正常储存或使用条件下,从接触面上进入产品或工艺流体中的物质。潜在的析出物或释放物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膜组件(如:成形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残留溶剂、支架层)和塑料组件(如:封盖、外壳、支架、O型圈)。影响释放物的因素可能包括过滤液的化学性质、灭菌方法、接触时间、温度和过滤量与面积之比。有机溶液的过滤产生的释放物可能比水溶液过滤要更高。

析出物数据可从过滤器生产商处获得,也可以由过滤器使用者进行试验取得。考虑到析出物的来源不同和影响析出物的因素较多,建议过滤器使用者在开展研究时尽可能使用实际产品,并使用与实际生产相同类型的过滤器。有些情况下可能需使用替代溶液进行试验,例如,产品会干扰分析方法或产品有抑菌性等。这时,替代溶液必须与待过滤产品性质尽可能一致。另外,也可以选择使用几种溶液来涵盖实际过滤溶液的pH、离子强度或有机成分的含量等特性。如果使用了替代溶液或几种溶液合并的方式,则必须提供溶液选择的合理依据。

一旦确定好用于析出试验的萃取溶液(产品、替代液或几类溶液合并使用),则应在设计试验时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最劣工况,具体应考虑诸如温度、时间、pH和预处理(如:冲洗、灭菌)工序等关键变量。析出试验应采用过滤装置处于最劣生产条件时的接触时间和温度,使用经过高压灭菌或消毒过的过滤器来完成。可以用静态浸泡或循环流动的方法。采用静态浸泡法时,过滤器在给定温度的析出溶液中浸泡一段既定的时间。而采用循环流动法时,萃取液在既定的时间内循环反复穿越过滤器。将萃取液收集并检测,从而确定其中的过滤器析出物。

在取得过滤器萃取液后,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来自过滤器的物质种类和含量。除了对过滤器析出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行确定外,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已被认可的生物反应性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3.2.2.3 相容性研究

过滤器的相容性研究用来评估过滤装置与料液的化学相容性,以避免可能的过滤器受损或变形,并能防止料液受到释放物或微粒物质的污染。化学相容性试验应涵盖整个装置,试验的设计应考虑料液性质、过滤温度和接触时间等。由于过滤装置与过滤料液或溶剂之间可能存在诸多化学相互作用,过滤器生产商所提供的代表性的化学相容性表通常只作为过滤器使用者的参考,过滤器使用者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测试。通常的化学相容性试验包括:接触料液前后的目视检查、过滤过程中流速变化、滤膜重量变化、过滤前后起泡点变化等。

3.2.2.4 吸附性研究

吸附是所过滤的料液中的某些成分粘附在滤膜上的过程,可能影响料液的构成和浓度。过滤器中吸附性的材料包括滤膜、硬件和支撑性材料。吸附试验条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条件确定,流速、过滤时间、料液浓度、防腐剂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吸附效果。吸附试验中采用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产品质量标准中所确定的相关检测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19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anlong107 发表于 2014-3-19 11:40
说的有理,确实做到量化很难,我也觉得这个验证实在不好做,可是SIA评估明明又把它化成关键设备,不做还不 ...

所以如果一定要做,建议做一个溶出物析出物的实验好了,这个还是有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17: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Alex-CBT 发表于 2014-3-19 15:44
所以如果一定要做,建议做一个溶出物析出物的实验好了,这个还是有必要的

谢谢谢谢 就按照大神的建议这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3-20 17: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呆子 发表于 2014-3-19 11:45
3.2.2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

除菌过滤系统的验证一般包括:微生物截留研究、析出物研究、化学兼容性研究和 ...

真乃高人也,是福可以发个验证方案过来呢老师

点评

我们是请上海颇尔公司做的,方案保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3-20 2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LQF 发表于 2014-3-20 17:59
真乃高人也,是福可以发个验证方案过来呢老师

我们是请上海颇尔公司做的,方案保密

2.jpg
3.jpg
4.jpg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0 1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