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日一篇新闻有讲到周其凤对一些批评的回应。 。。。。。。 对于这些事情,在11日面对100多位北大湖南校友时,周其凤在即兴演讲中进行了公开回应。“就因为我在家乡长沙讲过几句批评美国的话,媒体批评过我,但我这是有经历和依据的。我那次批评他们教育的失败,是指他们培养的最精英的人并不懂得尊重别人。”再谈及此次风波,周其凤说:“我们现在有一部分国民很可悲,可以骂自己的娘,但却不可以骂美国,我其实也不是骂,我也说了很多美国教育的好,我既受到了中国的教育也在美国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我还是有资格来说的,很多骂人的人没有我这个资格,但是他就骂,仿佛不骂就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尔后,他笑言自己是在骂声中“成长”,并引用著名学者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校友共勉。 。。。。。。 (假定以上引文为周校长原文) 对此,本人看法如下: 1. 缺乏反思精神 北大的学生出来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周校长在批评美国教育的时候,在自己的学校有没有教会自己的学生如何尊重别人? 2. 作为中国教育领袖,周校长把自己定位成了普通人。 “一部分国民很可悲”,北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代言人,校长不该将自己仅定位为北大的校长,应该有对全中国教育责任感,“一部分国民很可悲”如果是事实,中国教育难道不是罪魁祸首?作为担负责任的北大校长,应该做的是反思教育的缺位,而不是抱怨或暗含指责。我只能说周校长说这话时,把自己当普通中国人。 好奇:不知道周校长认为这“一部分”是北大人还不是北大人?如果是,周校长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如果不是,周校长要反省自己的心态。 3. 似乎周校长缺乏宽容。 作为北大校长,对母亲下跪也好,对领导陪笑也罢,毕竟是体制中人,可以理解。但张扬中似乎缺失前人那些忧国忧民、担当大任、义无反顾、宽容大度的风度。“很多骂人的人没有我这个资格”这反映的不是忧国忧民,而是把自己的怨气发在了老百姓身上。或者说,这是官本位的一种表现,我是哪哪毕业的,我完成了本职工作。。。显出的何尝又不是对人的不尊重?无知者不罪,既然你认为他们没有你这样的资格,又为什么拿出来说? 与北大校长这样高等教育领袖相比,有些商界人士反倒在张扬中显示出了豁达,对批评声一笑而过,不会尖锐地批评别人“可悲”。 4. 对“百花齐放”理解狭隘,不能容忍不同声音和意见。 既然是崇尚“百花齐放”,为什么人家对你的批评,别人表达不同意见就是“可悲”了呢?个人认为美国教育或许是出了许多狂傲之士,但他们对“百花齐放”的理解是中国教育所从未达到过的。 关于骂: 骂是中国特有的表达意见,甚至亲昵的方式,不能说骂就是好,但不一定表达的是真正的恶意,只是希望引起注意罢了。如果一被“骂”就不淡定了,实在不敢恭维周校长的涵养。 总结: 如果前北大校长公然说出这种话,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真的要担心中国教育由什么人在引领,要往何处去,我们中国的后代是否一直是“可悲”或被“可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