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65|回复: 7
收起左侧

[执业药师考试] 【讲故事学中药】4.生姜的故事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6-27 20: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毒手药王 于 2014-6-27 20:19 编辑

4.生姜的故事   

2014-03-24 07:07:44|  分类: 关注健康 |  标签:讲故事学中药   |举报|字号 订阅
讲故事学中药

主编 张 健                  
                       
    JIANG GU SHI XUE ZHONG YAO   
   讲故事学中药·第一册  
       山 西 出 版 集 团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JIANG GU SHI XUE ZHONG YAO     
   

                               
                                 
           4.生姜的故事          
  一天,苏轼与他的文学好友姜志之饮茶闲谈,姜志之提议道:“苏子,我们还是指坐中一物为药名吧。”苏轼以赞同的口气连声说:“好!好!”志之沉思片刻说:“君为药名。”苏轼不解其意。志之笑曰:“苏子嘛!”苏轼随即说道:“你也是药名,不是厚朴,就是半夏。”志之茫然无知,问其缘故。苏轼曰:“若不是半夏、厚朴,何以姜志(制)之!”志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

那“姜”与“制之”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在中药的制法上有净选、切制和炮制等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药品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姜制法就是诸多炮制方法之一。  
                      
   相传,我国在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一喝即药到病除。 
  
  生姜不但治了帝王的瘟疫,也救过许多平民百姓。
  唐朝时期,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人们相互议论不解其故。有的说这是让山上的妖魔给迷住了;也有的说是怕他讲出山上的真情就将他弄哑了。这样一传,吓得众僧再也不敢上山砍柴了。
  香积寺的方丈急忙带领众僧在佛前做了八十一天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可是无济于事,行端仍不能说话。这时有个略懂医术的僧人德始提议让行端前去求医于长安城里一位医术高超的刘韬。 
                
  德始陪着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名医刘韬并详述了得病的缘由。刘韬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次日凌晨,刘韬来到山上,仔细观察后便胸有成竹地来到了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尊师放心,请那沙弥速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内定能药到病除。”方丈虽让人将生姜给行端煎服,但心中有疑虑,于是就有意挽留刘韬在寺中多住几日,以观疗效。且说时过两日,行端连服三剂姜汤,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寺中众僧都惊讶不止。 
 
  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并非什么妖魔所害。”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 
  
  生姜在我国不但是饮食常用的调味佳品,在医疗上的广泛应用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约有1500年的《名医别录》一书中就有记载。现代研究证实,生姜含有生姜酮,具有健脾、促进食欲与镇咳止吐的作用;姜油能促进血液循环,服后全身感到温暖、发汗,因此,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有奇效。至于生姜的药用方剂举不胜举,这里就不再例举了。                   
                                  
【药名】生姜                   
  【别名】白姜、均姜、姜头、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                  
  【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                            
  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但作用较弱,故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可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证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呕吐者,可收祛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宜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若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 
      
  3.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素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温胃止呕药。若痰饮呕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汤(《金匮要略》);若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后,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  

  4.肺寒咳嗽 本品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痰多痰少,皆可选用。治疗风寒客肺,痰多咳嗽,恶寒头痛者,每与麻黄、杏仁同用,如三拗汤(《和剂局方》)。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常与陈皮、半夏等药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               
  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附药:生姜皮 生姜汁                      
  1.生姜皮 为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凉。功能和脾行水消肿,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煎服,3~
10g。                       
                          
  2.生姜汁 用生姜捣汁入药。功同生姜,但偏于化痰止呕,便于临床应急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27 23: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6-28 07: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食品也是药品   生姜皮和里面药性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6-28 08: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6-28 13: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都挂了,还是另存以后再上传吧。  @毒手药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3: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幻影 发表于 2014-6-28 13:39
图片都挂了,还是另存以后再上传吧。  @毒手药王

没挂呀

点评

我都看不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8 13: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6-28 1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4-6-28 13:39
没挂呀

我都看不到。。。
628-2.png
628-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3: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幻影 发表于 2014-6-28 13:41
我都看不到。。。

浏览器不对吧

点评

360浏览器。你用什么浏览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8 13: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6-28 13: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幻影 发表于 2014-6-28 13:41
我都看不到。。。

我用百度的浏览器

点评

难怪。。仅限百度用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8 13: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6-28 13: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4-6-28 13:48
浏览器不对吧

360浏览器。你用什么浏览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6-28 13: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毒手药王 发表于 2014-6-28 13:48
我用百度的浏览器

难怪。。仅限百度用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25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