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30|回复: 4
收起左侧

【100中药材鉴别】吴茱萸鉴别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4-10-10 1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吴茱萸鉴别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果实。

历史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谓:"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陈藏器说:"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苏颂说:"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或云颗粒紧小,经久色青绿者是吴茱萸,颗粒大,经久色黄黑者是食茱萸"。时珍曰:"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垒垒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由上产地和记述来看,与现今所用吴茱萸及其几种变种基本相似。所指粒大的原植物可能是吴茱萸,粒小的原植物可能是石虎。唯三月开红紫细花,与实际不符,可能系将幼果误认为花所致。





1.吴茱萸 别名: 吴萸 (浙江、广东、广西、贵州), 茶辣 (广西)、 吴萸 漆辣子 (陕西)、 伏辣子 (贵州、陕西)、 曲药子 (湖北)、 气辣子 臭泡子 (四川)、 臭辣子树 (湖北、贵州)。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芸香科Rutaceae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的圆形皮孔;幼枝、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花甚小,黄白色,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花瓣5;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通常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油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浅裂。蒴果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常种于庭园或屋旁。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及甘肃南部、云南、贵州及四川。
2.石虎 别名:吴芋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芸香科Rutaceae
[/url]本变种与正种极相似。区别点为本种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长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亦有种植于庭园。
分布于湖北、广西、贵州、四川、浙江、江西、湖南。
3.波氏吴茱萸
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芸香科Rutaceae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3/PART74/PD03.JPG]
与上种相似。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背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
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以上三种植物的检索表:
1.小叶片椭圆形至卵形,两面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先端常为骤狭的急尖,小叶片
...彼此靠拢;花轴常被锈色长柔毛;开花时花朵密集;果甚多………………………
...…………………………………………………………1. 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1.小叶片长圆形或狭披针形,表面无毛,仅脉上略被短柔毛,先端通常为渐尖;成
...熟果绝不密集。
..2.小叶片常较宽,广长圆形,背面脉上被疏柔毛……………………………………
.....……………………………………3. 波氏吴茱萸E. Rutaecarpa var. bidinieri
..2.小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背面密被长柔毛………………………………
.....…………………………………………2. 石虎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采制
9~10月间,选晴天采收,剪下绿色或黄绿色未开裂的连枝果序,晒干,揉擦,使果粒脱落,筛选幼果,充分晒干,再簸去杂质。
产销
吴茱萸Fructus Euodiae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陕西南部及浙江等地。此外江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亦产。以贵州、广西产量较大,湖南常德质量最好,销全国各地,并出口。




吴茱萸果实含挥发油约0.4%,油中成分为吴茱萸烯(Evodene)、罗勒烯(Ocimene)。还含有吴茱萸内酯(Evodine,Limonin)、吴茱萸内酯醇(Evodol),吴茱萸酸(Goshyuic acid)等。生物碱: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羟基吴茱萸碱(Hydroxyevodiamine)、吴茱萸喹酮碱(Evocarpine)及吴茱因碱(Wuchuyine)。最近又分离出N-甲基氨茴酰胺(N-methylanthranylamide)、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N. N-dimethyl-5-methoxytrptamine)及辛内弗林(Synephrine)。还含两种中性不含氮物质:吴茱萸啶酮(Evodinone)和吴茱萸精(Evogin)。尚含吴茱萸苦素Evodine,limonin。
石虎果实也含挥发油,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羟基吴茱萸碱。此外尚含不饱和酮,称为石虎甲素(C18H18O6)、花色甙和甾体化合物。最近又分出dl-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Higenamine)含量为46.8mg/kg。



功效
味辛、性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功能。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呕吐腹泻,疝痛、痛经。外用治口疮等。用量1.5~6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脚心。阴虚火旺都忌服。




  • 镇痛作用:吴茱萸醇提取物或吴茱萸碱的盐酸盐、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异吴茱萸碱对家兔有镇痛作用。
  • 驱蛔虫作用:吴茱萸醇提取物对猪蛔虫有显著的驱虫作用。
  • 抗菌抗病毒作用:吴茱萸煎剂及水浸剂对霍乱弧菌、絮状表皮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及致病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吴茱萸碱对小鼠有抗Columbia SK病毒作用。
  • 中枢神经作用:吴茱萸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量可引起视力障碍、错觉等。现已证明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为致幻剂。
  • 对子宫的作用:辛弗内林具有使离体子宫肌肉松弛的作用。吴茱萸次碱的分解产物芸香碱(Ratamine)对子宫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 去甲基衡州乌药碱的作用:通常呈现肾上腺素β兴奋剂的广泛生理作用,如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加脂质代谢,升血糖等。对金线蛙的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而对豚鼠气管标本也有直接松弛作用。吴茱萸粉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呕吐流涎、剧烈头痛,也常用于慢性头痛。每次2g,每日2次。治疗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0.6~50g,用醋调敷两足心,一般敷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一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










性状鉴别
[url=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3/PART74/PD04.JPG][/url]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污绿色,有许多点状突起;顶端稍有下凹,呈五角星状裂隙,有时裂隙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基;基部有花萼及短小果柄。在扩大镜下观察,表面粗糙,有圆形而稍下凹的油腺,花萼及果柄上可见黄色茸毛。质硬而脆,具浓郁香气;味苦而微辛辣。





果皮表面观:表皮细胞近方形或多面形,有多数气孔、少数非腺毛及非腺毛脱落后的疤痕

吴茱萸
1. 果实横切面简图(×11) 2.外果皮、中果皮详图(×286)
3.内果皮、种皮详图(×250)

果实横切面:果实类圆形,中央分为5室。外果皮表皮细胞1列,类圆形,排列整齐,大多含橙皮甙结晶。中果皮较厚,全为薄壁组织,有多数大型油室散在,油室直径120~180μm;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近内果皮尤密,簇晶直径12~16μm。内果皮为4~5列薄壁细胞,长方形,切向排列,较中果皮细胞小。果实每室内有1~2粒种子,类三角形,种皮石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壁较厚种皮内全为胚乳组织。(上图)
果柄横切面:表皮有多数腺毛,头部长圆形或梨形,细胞1~10余个,含挥发油,柄1~5~6个细胞,排成1~2列;并有非腺毛,1~5个细胞。皮层中有石细胞散在,类圆形或分枝状,直径80~120μm;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组成,也有少数石细胞。髓部为薄壁细胞。

吴茱萸果柄
1. 横切面痢图(×23) 2.石细胞(×333) 3.左:腺毛 右:非腺毛



1. 取吴茱萸果实粉末0.5g,加10%醋酸溶液10ml,用力振摇,滤过。取滤液2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振摇后,产生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 取吴茱萸粉末1g,加入0.5%盐酸乙醇溶液10ml,在水浴上回流10分钟,乘热滤过。滤液用5%氢氧化铵溶液调节pH成中性,在水浴上蒸干,加3ml5%硫酸溶解残渣,滤过,滤液加1~2滴硅钨酸试剂,有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附注
吴茱萸叶、根也供药用。叶含羟基吴茱萸碱(此碱在苯中再结晶则得去氢吴茱萸碱)及黄酮类成分。据《本草纲目》载:用酒拌吴茱萸叶,袋盛蒸熟,更互枕熨之,治大寒犯脑头痛。又据《日华子本草》载:叶和艾,以醋汤拌罯,治霍乱脚转筋。根与果实效用基本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4-10-10 18: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功效
味辛、性热,有小毒。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功能。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呕吐腹泻,疝痛、痛经。外用治口疮等。用量1.5~6g。外用适量,研末醋调敷脚心。阴虚火旺都忌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4-10-10 2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11 14: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很重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4-10-11 1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1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