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肖寒 于 2014-11-28 16:06 编辑
在企业里为大家进行的很多次中药鉴定的培训中,我都把课程划分为技术类的和人文类两方面。技术类,关于薄层、天然药物化学常识、中红外、DNA、显微、外源性有害物质检测种种。 今天,抛开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谈,只从人文角度谈一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获得对于中药鉴定领悟的灵感,涉及到的文化领域——中药鉴定的“药外功”。 图片摘自国药泰斗金世元先生《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一书。老先生私塾和药庄学徒出身,积淀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和中医理论功底。对于用药的历史沿革,精读历代本草,熟悉历种中药文献的流源。区分南北处方的差异和药效,深刻领悟炮制对于药性的增减。足迹走遍大江南北,遍访药材产地。时代的局限,我们没有那么丰富的阅历。可以做到的是,在鉴定每一味药材的时候,不要孤立地拿着药典比对,要将目光放之历史和四野的维度,以自然为本,多角度启发一些联想。 仅从五味子看来,涉及的信息量颇大。植物分类、拉丁语、中药炮制、中医、五行哲学、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栽培、古籍、善本、医古文。而后,才是中药鉴定本身。 要了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拉丁名的确立,道地产区,采收方式,加工方式的讲究,南北五味的差异和差异的由来。中药将药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味不同,作用也不同。中医讲究慎察五脏的变化,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药材,古人充分理解了其中微妙,本经中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道明了道地产区。每种药材的鉴定,都有很多种方法。找到最简便靠谱的方法,是关键所在。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区分,主要水泡后看是否“离核”。大家都吃过桃子,有的品种离核,有的不离核,很容易进行区分。“光照、水试等方法始载于《本草经集注》。 有的朋友探讨白扁豆的伪品。我对他说,很多药食同源的药用植物,源于祖先对野生植物的驯化。黄河流域的小米,很具有代表性。古人发现能解饱可为餐以后,驯化引种,农业的起源。很多栽培品形态有差异,培育高产、稳定的品种。要全面理解形态的差异和营养器官的变异,基于理论的基础,才不至于少见多怪和对于伪品没有敏感度。存疑而无解的时候,以 “种豆得豆”的方法,种下去看生发的植物也未必不是一个好办法,很多经验的积累只不过需要假以时间。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个汕头的朋友发来信息,探讨海藻的鉴别,他怀疑样品可能是海藻之一羊栖菜,但是又觉得跟药材性状描述的“叶子条形或匙形”不一样。我对那位朋友说,不要只看药材的描述,要看植物的描述。原植物的描述“叶形多变,大小不一”,能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形貌。羊栖菜生于低潮带和大干潮线下海水激荡的岩石上。分布于辽东到海南,多见于江南,汕头就在海边不妨去海边看一看,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需要溯源需要以很多知识为基础的联想,才能领悟得更深,才能驾驭得起来。 中药材的种类非常丰富,伪品种类也很丰富。掌握单个的鉴定方法固然好,在此之余,不妨多增长一些“药外功”。以此文,与各位同行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