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俱陈令,得分明。 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中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脏腑,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学生问:诊脉,如何可以知道气(阴阳),血,藏,腑的状态呢? 老师回答:脉,传导快于人的气血行进,所以可以感知藏腑变化。气血有丰盛、衰落;藏腑有偏离和过盛。气血都丰盛,则脉动、静都充盈;气血都衰落,则脉动、静都衰落。气盛,则脉强力;血盛,则脉滑。气偏衰弱,则脉微弱;血偏衰,则脉涩滞。气血相对和,则脉缓柔有序;气血平常,则脉平常;气血乱无规律,则脉乱;气血脱离,则脉不见。阳盛,则气血被推动,脉数;阴盛,则气血阻扼,脉迟。如果,外邪而病,则气血扰动,脉则随之变化,具体规律就不好形容和掌握,这就是因为脉是信使。病,多种多样,根据脉表现不同的现象,可以分析病因,并加以区分。所以,想知道病因,需要观察脉象的微小变化。想要知道病将如何发展,转化,就要先通过脉微小变化来度量病人原有机体水平、体征。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所以,亲自观察,才可以诊断,分析准确、精确,不会误诊。 学生接着问:我听说,脉有三个部位,代表阴阳总纲,又分为荣、卫、血、气。腕脉可以分辨呼吸、代谢、肌体部位。可是,躯干随着呼吸,津液游走,季节变化或多或少。行动,劳作,衰微变化;体位,强壮,外表也有不同。所以脉会有:春弦,秋浮,冬沉,夏洪。观察人气色,辨别脉象,的差异,恐怕一个时辰之间也是难以一致的。人与人之间,腕脉尺、寸大小差异,长短不同。脏器错位,或有伤及脏器。病停止无变,交叉感染,加重或减轻,情绪变化;思索,疑虑等都影响规律和循环。但愿老师能够详细讲解,使学生可以分辨、明晰。 老师说:学生问的,就是自然规律的根源所在。腕脉有三个位置,尺、寸、关。荣、卫川流不息,则有基本规律和度量:肾沉,心洪,肺浮,肝弦。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些都是没有大的变化的。需要分辨的则是: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怎么理解呢?那就是,一天100刻,寸脉变化就是一个循环。就可以察觉虚实。分析差异,就可以断阴阳。寸口脉: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分辨出变化,就知道哪里是病关联。如果三个部位脉象都不一样,那么脏器病就复杂了。无论怎样,脉象过于常人,就可以怀疑身体不适,脉象怪异有别与常人也可以这么认为是疾病先兆。病通常不会只影响一处,其中必然会夹杂不容易分辨。所以需要观察上中下三个身体轴向区域,才可以明确外病还,是内病,明确具体病所在,询问结合,方可判断如神。虽然是对你说的,也可以记载下来,传与后世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