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385|回复: 6
收起左侧

[营养] 理气开郁茉莉花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5-7-10 1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理气开郁茉莉花
    进入夏季,一朵朵茉莉花竟相开放,清婉柔淑的香气沁入肺腑,令人陶醉。茉莉花不仅是著名的观赏花卉,而且茉莉花的花、根、叶等皆能入药,具有珍贵的医疗价值。

    花 中医认为,茉莉花性味甘温,具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之功效。因芳香能散陈气,故可治疗下痢腹痛、疮毒等症。方法为取2~3克干品,煎汤内服或泡茶饮。若患结膜炎或角膜炎,可将茉莉花煎汤过滤,洗涤眼睛。治疗中耳炎,则可用茉莉油浸剂滴耳。茉莉花馨香沁人,能顺气活血,调理气机,于夏季取晨茉莉花,晒干研粉备用,平日每次取3~5克,调粥内服或冲茶饮用,能使肌肤润泽,体味香郁。

    茉莉花的蒸馏液为茉莉花露,有健脾理气之功,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如陈臭食物腐乳,是发酵后的食物,因其走窜,易生皮肤肿痒,茉莉花能“解胸中一切陈腐之气”。

    叶 茉莉花叶,能清热解表,常用以治疗外感发热腹痛、腹泻等症。

    根 茉花根用途也很广泛,动物实验证实,茉莉花根水剂有镇静及催眠作用。但有一定毒性,一般不作内服,茉莉花及其花露系辛热之品,亦不宜久服。(张廉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色酸豇豆
    中医认为豇豆性平、味甘咸,归脾、胃经。具有理中益气、健胃补肾、和五脏、调颜养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解毒的功效。

    这道家庭自制的“四色酸豇豆”,加入了胡萝卜、包菜、绿尖椒,简便易行,品种多样,爽口开胃。酸甜微辣的口感,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主料:包菜100克,胡萝卜半根,绿尖椒3个,长豇豆250克。

    调料:料酒、香叶、白醋、白糖、盐、胡椒粉、花椒粒、辣椒粉。

    做法:1.胡萝卜切厚片、包菜手撕成片、长豇豆切段;2.开水加料酒、香叶、白醋、白糖、盐、胡椒粉、花椒粒、辣椒粉等入锅煮开放凉成泡菜汁;3.将所有食材装进光口玻璃瓶里,倒入泡菜汁,淹没食材,拧紧瓶盖;4.用调酒的方式,反复颠倒摇晃泡菜瓶,使汁菜充分融合,放置冰箱内,三天后即可食用。(榕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吃萝卜夏吃姜
——由谚语谈夏季中医养生
□ 李昕 河南省中医院
    有句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简简单单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中医冬夏养生的根本。即将进入三伏,我们来谈谈夏季养生。

    我们都知道夏季要做到:1.晚睡早起。2.不贪凉。3.调节心情。这里侧重谈谈“不贪凉”。

    小朋友夏天最喜欢吃冰激凌喝冷饮,大人则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这样做都不利于夏季养生。如南宋的长春子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里讲:“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可见宋代也有冷饮,可在当时是不提倡吃的。北宋的医学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说:“夏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由此可见别说吹空调,就是在屋檐下、过道中乘凉都不可以。

    上文提到吃冷饮会使“夏季心旺而肾衰”。为什么说夏季心旺而肾衰?五行讲“金木水火土”,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人体五脏,则“心”属火,因夏季旺火,所以说“心旺”,火气旺了水就会被蒸发,而“肾”属水,水少了肾不就衰了吗。肾水衰时,即使酷暑难耐也不要贪凉,此时贪凉轻则恶寒头痛,腰酸腹泻,关节酸痛,重则诱发中风偏瘫等严重病症。

    中医讲夏季“阳气外发,伏阴在内”。夏季这几个月,阳气具发于表,内里比如脾胃反而是寒凉的,如果这时不断地进食寒凉的食物,人体就需要动用太多的阳气来对付这些寒凉的东西,那样就不是顺天应时,而是违背自然之举,会消耗太多元气。那夏季易吃什么呢?就是吃“姜”,吃姜可以起到温热散寒的作用。夏季通过内用温热,外散风寒的方法去治疗一些冬季易发的顽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冬病夏治。以此类推冬天主收藏,热气全卷缩在体内,吃点儿理气的萝卜,可以把体内结滞的热气驱散开。不仅饮食不要贪凉,起居坐卧也不要贪凉。可见乡间俚语中也蕴藏着深厚的中医养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苘踊跃凭窗起
    “夏雨还将春雨继,小苘踊跃凭窗起。”偶然读此诗句,不觉好奇心起,“苘”,当是何物呢?查阅图片,却是会心一笑:“苘”,原来就是农村随处可见的一种野草,夏秋之季结果,果实圆泡状,带着青绿的褶皱。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常常摘取苘果,蘸着苘叶汁儿,在胳膊上摁来摁去,胳膊上便印上许多绿色的圆印儿,那是最天然的儿童画。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将手掌虚虚一握,上覆苘叶,另一只手用力地拍,就会听到“叭”的一声脆响,小孩子们常是乐此不疲。

    “苘”,在鲁西南乡下随处可见。人们都习惯的叫它“qing”,却没有心思探究它的名字究竟是“青”或是其他字,没人关心这个,只晓得它是一种生长泼辣的野草罢了。又怎会想到,长得粗粗笨笨的“qing”,却会有如此雅致的名字。再看百度解释:“苘”,苘麻也。其茎皮纤维可作绳,果实入药有清热利湿解毒退翳之效。读至此,不觉对它有些刮目相看了,名不见经传的“苘”,原来却如此含蓄内秀,如此卓有芳华,只可惜大多时候不为人所知所用,竟是沦落成了小孩子的游戏之物了。岂不令人惋叹?

    兴之所至,不禁对深藏于记忆的几种野草进行了搜寻查阅,想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黑豆子棵”,学名“龙葵”,一种很常见的野草,植株的外形很像辣椒苗儿,其果实初为青色,成熟后转黑,状如黄豆,味道清甜,很受小孩子喜欢,有清热解毒之效;“马蜂菜”,学名“马齿苋”,茎红叶碧,在田角地头成墩的生长。“马蜂菜”是野味佳肴,可以用来摊菜饼,蒸窝窝,不仅味道适口,且有清热利湿之效;“蒺藜”,一提到它,一首儿时的谜语不由得从记忆深处飘来:“小时一丁丁,大了一扑棱儿。开黄花,结丁零。小孩要吃丁零果,搬着脚丫来找我”。散发着歌谣馨香的“蒺藜”,是一味疏肝明目的良药;“旋覆花”,很婉约的花名,熏染着淡淡的诗风词韵,是田边渠旁寻常见的一种小黄花,儿时常采来插在水瓶中欣赏。此花亦为草药,有止咳祛痰之效;滋补佳品“枸杞”,土名儿却唤作“狗尿子”,乡间有歌谣传唱:“狗尿子、狗尿子,白天吃了黑天死”,以至于淘气的孩子们对它敬而远之;另外,还有学名“车前草”的“牛舌头棵儿”,学名“小蓟”的“萋萋芽”,学名“木贼” 的“节节草”等,这些野草,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功效……

    不禁有些感慨。这些寻常的野草,不择土壤、不惧风雨,生长于乡间路旁,低调而淳朴,不刻意谋求人们的喜爱与欣赏,也从不在意人们的淡漠和轻视。它们虽不如粮食可以救人于饥难、不如花卉可以悦人于香色,但也各具补益本领和功效,既可充饥于飞鸟虫鱼,也可做人们的佳肴良药。它们同样是大自然衷爱的孩子,是自然界对世间生物的慨然馈赠。它们和清风细雨阳光明月一样可贵,一样的甘于奉献,一样的不可或缺。

    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绿,闻到了一阵草香。那些朴素内敛的花草啊,生长在沟渠旁,伫立在风雨中,朦胧在童年的记忆里,摇曳在幽香的书卷中……更祈愿它的价值、它的精神, 相承于华夏民族的血脉里,长久地扎根在人们心中。  (山东 孙亚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宗师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时珍医药文化浅谈
□ 孙士江 河北省中医院院长
    李时珍(1518年~1593年),湖北蕲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热爱医学,钻研医学,其学术成就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医学的进步。

    李时珍从小立志从医,行医乡里,坚持“以人为本”做学问,刻苦钻研,诚于品德,精于专业,为的是造福民生。李时珍曾因治好了王公的家眷,被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后被推举到太医院,但他并不热衷于官场之争,不愿卑躬屈膝,重仁轻利,还坚决反对王公贵族服食仙丹,一年后便辞去公务,到民间转为劳苦大众解除病痛,遇到家庭困难的病患,甚至不收其诊费。传说一次李时珍上山采药,在山下河边看到一位老妇抱着昏厥的小孙女在哭泣,他立马为小女孩诊治,发现是营养不良,于是把自己上山采药所带的干粮全给了祖孙俩,并嘱咐老妇人打渔后给孩子喝鱼汤补充营养。得知祖孙俩打渔卖鱼只为还债,舍不得喝鱼汤,于是李时珍便想了办法,告知小女孩每天把打上来的鱼卖给他,每次女孩送鱼,他便顺带让孩子喝鱼汤,变着法地帮助她,没几天,小女孩身体便恢复了。在李时珍身上充分体现了“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等传统医学道德。

    李时珍保留的著作甚多,代表性的著作《本草纲目》具有划时代意义,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此书,并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近两百万字的《本草纲目》是李时珍花费27年编著的医药学巨著,内容涉及医学、药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等多个领域。《本草纲目》的撰写源于李时珍熟读医术,发现古代本草书籍中有不少错误,便立志撰写一部全面的医药书籍,厘正各家药著的错误,并对有疑惑的草药加以修正。于是他学习上古神农尝百草来。走进田间地头、山间田野,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全中国,对药物进行实物加实地的对照,不拘泥于古书,实事求是地辨认药物。例如,为了研究透彻蕲春特产蕲蛇,李时珍亲上家乡龙峰山,实地观察、研究蕲蛇,与蛇农交朋友,并写成了一篇专门论述蕲蛇的文章——《蕲蛇传》,虽然此文并未流传下来,但在《本草纲目》中,用两千余字外加一幅插图详细描述蕲蛇便是其精华所在。以小见大,便可充分体现李时珍严谨的科学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

    李时珍除了在药学上具有巨大贡献外,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也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对后天之本脾胃的临证经验记载颇多。李时珍将脾胃病分为“劳倦、虚寒、食滞、酒毒”四类,并总结出呕吐、呃逆、噎膈、吞酸嘈杂、反胃、霍乱、泄泻、痢、心下痞满、胀满、黄疸、大便燥结、脱肛、肠鸣等,现代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脾胃病病种有8个病名与《本草纲目》里相同。李时珍的脾胃思想继承了李东垣的思想特点,在继承中,又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

    李时珍因其对世界医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被世界和平理事会评为“世界文化名人”;《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记忆名录》;郭沫若称赞他为“医中之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虽然教材在变,但是一直到今天,李时珍的故事仍保留在各版语文教科书中!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毕生致力于医学研究和著书立说,现仅存其编纂的《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三种。其中《本草纲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被世界誉为“绿色圣经”,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等多方面成果的系统总结。这部巨著是李时珍根据古籍记载的研究及自己长期的亲身实践,详细介绍了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创立了纲目体例,改善了药物的分类,并补充了大量的药物资料,丰富了炮制学的方法,同时也纠正了历代本草的不少错误。《本草纲目》共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整理《证类本草》1479种,收取金元明代诸家所载药物39种,新增374种。《本草纲目》的贡献不仅在于对药物学的丰富记载,更在于其将医药学与文学、哲学、史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采矿学、化学等内容融会贯通,使其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具备了很强的文学性、艺术性,是李时珍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李时珍医药文化的具体体现。李时珍医药文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践探索 求真务实

    《本草纲目》的编纂过程,是李时珍在长期实践中,广泛收集有关医药资料,经常远涉深山田野,奔波于各地,观察和采集药物标本,对某些药物亲自栽培或亲自口尝身试,一一校对,详细考证,补充前任的遗漏,纠正错误的记载。如李时珍亲自尝试花蕊石后,认为该药味涩而酸,纠正了古书中花蕊石没有气味的错误记载。他还指出了水银、雄黄等矿物不可滥用或久服,抨击了其可使人成仙的谬传。李时珍历经30年,参考书籍八百余种,《本草纲目》中新增374有效药物,其中包括十获荃、淡竹叶等常用药物,而且还包括了曼陀罗、番红花、番木鳌、樟脑等来自国外的药物种类,丰富了中药药物品种的内容。这些都是李时珍注重实践、科学求实的成果,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医乃仁术 大医精诚

    李时珍崇尚自然,追求真理,以“治身以治天下”“寿国以寿万民”的思想为理念,研习本草的目的在于治病救人。李时珍治病救人,恪守医德本分,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分富贵贫贱。例如李时珍为明代楚王之子治惊风之症,王子病愈后,王妃重金相送,他却分毫未取。对于穷苦患者。李时珍也往往免费诊治,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很高声誉。李时珍济世救人、仁爱为怀、淡泊名利,可谓大医精诚的典范。

    融合创新 医理深博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由脑主管的,从而修正了前人“心主神明”的说法;李时珍认为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变的关系,并且对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及主治证候作了系统整理,为后世学者脉诊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时珍悉心钻研历代诸家对“命门”的认识,明确指出了命门的位置在“两肾之间”,且命门为有形质之体,强调了命门为生命形成之本原,是创生人和一切生物的关键所在。还指出了命门是三焦气化的本原,三焦是命门元气的通道。

    无论是李时珍实践探索、求真务实、医理深博的科学精神,还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情操,都是史上无人能够超越的典范。李时珍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促进中医药及其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5-7-10 11: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可以考虑适当泡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0 14: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到晚上特别香 白色的小花瓣  美美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5-7-10 14: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6 1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比较喜欢的饮料就是茉莉花清茶(东方树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13 1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不错,可以适当泡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2 14: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花、玫瑰花、红枣一起泡茶喝,味道还不错,最近一直在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15 0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