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3532|回复: 2
收起左侧

[烹饪] 古人的食蟹之乐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6-6-2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古人的食蟹之乐


  吃蟹之事自古有之。古人把食蟹、饮酒、赏菊作为金秋时节的惬意之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名人,是东晋的毕卓。《世说新语》里载,毕卓曾云:“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据《周礼》记载:“庖人供祭祀之好羞。”郑玄注:“好羞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鳝,青州之蟹。”由此可见,当时的蟹之食用还只处于最初阶段,却已经被供于祭祀之中。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不但提到蒸、炸、面拖、酒醉等蟹的各种食法,而且还介绍了一种腌制螃蟹的“藏蟹法”。《大业拾遗》中说,隋代苏州蟹业盛极一时,有“蜜蟹”、“糖蟹”、“糟蟹”等多种做法。诗仙李白也拜倒在螃蟹的美味之下,他在《月下独酌》里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据传,生活于明清之交的文人李渔就嗜蟹如命,他把秋天称为“蟹秋”。他的《闲情偶寄·饮馔部》里写道:“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独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心,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

  清代另一位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当然,最出名的食蟹描写莫过于《红楼梦》八十三回里,贾母带着众人持蟹赏菊,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

  除此以外,明代画家徐渭的“黄甲传胪图”,吴道子的“螃蟹图”等,都表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螃蟹的钟爱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6-25 12: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起来,喝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6-25 15: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嗜蟹如命,嗜蟹有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8-7 02: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