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93|回复: 5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周年盘点:73个核查组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16-11-2 09: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周年盘点:73个核查组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

    去年10月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核查验中心第一批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员奔赴临床基地开展核查工作。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监管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步,从此我国药品监管开始严查药品研发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药品全生命周期逐渐纳入监管视野……截至9月30日,审核查验中心已经派出了73个核查组、587人次核查员,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不仅整肃了药品研发领域不合规行为,也营造出科学、公平的环境。
  “你为什么辞去外企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应聘检查员?”
  “因为检查员的工作神圣,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
  时隔一年,总局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负责人仍然对招聘数据检查员时的一段对话记忆犹新。在他看来,“保护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以人民为中心”,履行好药品检查责任,正是核查中心的职责所在。
  去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而彼时,摆在药监系统面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保障每一个审批上市的药品安全有效。
  数据检查至关重要
  我国是仿制药生产大国,医药产业经过30年高速发展,在满足人民基本医疗用药可及性的同时,也伴生了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我国新药研发基础薄弱,经历过无序、过热阶段,大批“新药”注册申请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涌向注册审批部门。截至2015年初,待批“新药”申请高达22000多件,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而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国家总局却在质疑声中审慎思考,研究对策。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满足老百姓基本医疗用药可及性曾经是第一要务,而当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2.8万亿元,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时,产业升级、转变监管方式已经时机成熟,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过去,我国医药产业水平较低,监管注重认证与检验,目标是强基础。由于药品质量责任主体不清晰,一些企业在认证完成后不能坚持,被查出很多问题。近两年,我国药品监管理念发生重大变化,逐步与国际接轨,持续开展药品全生命周期检查,将检查作为监管的重要手段收到较好效果。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科学、可靠是药物审评审批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技术审评的基本保证。开展临床数据核查是从药品研发源头遏制企业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行为,推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核查中心负责人说。
  去年7月22日,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决定对已完成临床试验正式申报生产或进口,在药品审评中心等待审评的1622个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公告发布后,引发行业震动。有企业研发人员坦言,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早就存在。过去,越规范的企业越吃亏,不规范的企业反而获利。这次总局严肃查处不合规企业,数据不真实的注册申请被撤回,企业积极拥护,这项政策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发展。
  当“健康中国”成为大国方略,作为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意义深远。然而,开展核查最初的日子却让核查中心的每一位同志备感压力,高负荷的工作就像是给每一个人上紧了发条不停地旋转。到10月末,数据核查队伍初步建立,审核要点编制完成,核查工作流程清晰,国家总局会同核查中心先后下发《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有关事项的说明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情况的公告(2015年第169号)》等4个公告,助推核查工作顺利开展。
  负重无畏前行
  按照国家总局的工作安排,到2017年6月30日,我国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完成289个品种。为实现工作目标,核查中心的同志们一直在向前奔跑,数据核查取得的成效也逐渐显现:今年3月份以来,核查中心公示7批拟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品种185个,在已经核查品种中,撤回品种23个,撤回占比仅为12.4%。这与去年7月22日发布的公告1622个核查品种,企业自查后主动撤回1193个,占应自查总数83%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9月1日,国家总局公布了自去年7月22日以后新收到82个已完成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或进口的药品注册申请,企业申报药品批件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比对发达国家注册申请数量已经回归正常水平。核查中心研究核查处负责人表示,现在医药企业提交注册申请已经变得慎重、理性,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然而,一些媒体对总局开展数据核查后,1622个注册申请企业自查大面积主动撤回的理解仍有偏颇,出现了诸多不客观报道。核查中心负责人指出,媒体不能简单把企业主动撤回归结为数据造假,企业自查主动撤回有多种原因。药物研发耗资巨大,企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药品研发必须科学、严谨,不能有半点虚假,更不能故意作假。开展数据核查就是为了打击数据造假,鼓励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确保批准上市的药品安全有效。
  截至今年9月30日,核查中心共组织检查员587人次,组成73个检查组,完成了117个注册申请品种的核查,对其中存在真实性问题的30个注册申报品种不予批准。核查涉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20家次、生物样本分析单位31家次。检查员的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0个城市……彻底扭转了我国药品研发领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风气,尊重科学、崇尚真实的氛围正在形成。
  核查中心负责人强调,在开展数据核查中发现,个别企业仍抱有侥幸心理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编造受试者信息男变女;裁剪化验单,隐去报告时间和人员信息,无法核实真实情况;用自己的样品替换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仪器还没有买就有了检测数据;修改、挑选、删除、制造好的数据。综合来看,企业注册申请人不履行职责、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不负责任、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机构责任不落实、主要研究者缺乏科学精神是当前临床数据核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持续开展数据核查,相信我们的工作将会收获更多的理解和越来越多的拥护与掌声。为了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我们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核查中心负责人说。



转自中国医药报
http://www.sda.gov.cn/WS01/CL1803/165746.html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6-11-2 09: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周年盘点:73个核查组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

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周年盘点:73个核查组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

转自中国医药报



2016年11月01日 发布



  去年10月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核查验中心第一批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员奔赴临床基地开展核查工作。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却是监管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步,从此我国药品监管开始严查药品研发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药品全生命周期逐渐纳入监管视野……截至9月30日,审核查验中心已经派出了73个核查组、587人次核查员,对117个品种开展了数据核查,不仅整肃了药品研发领域不合规行为,也营造出科学、公平的环境。

  “你为什么辞去外企待遇优厚的工作来应聘检查员?”

  “因为检查员的工作神圣,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护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

  时隔一年,总局审核查验中心(以下简称核查中心)负责人仍然对招聘数据检查员时的一段对话记忆犹新。在他看来,“保护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以人民为中心”,履行好药品检查责任,正是核查中心的职责所在。

  去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而彼时,摆在药监系统面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保障每一个审批上市的药品安全有效。

  数据检查至关重要

  我国是仿制药生产大国,医药产业经过30年高速发展,在满足人民基本医疗用药可及性的同时,也伴生了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研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我国新药研发基础薄弱,经历过无序、过热阶段,大批“新药”注册申请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涌向注册审批部门。截至2015年初,待批“新药”申请高达22000多件,引发了不少质疑的声音。

  而身处舆论漩涡中的国家总局却在质疑声中审慎思考,研究对策。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满足老百姓基本医疗用药可及性曾经是第一要务,而当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2.8万亿元,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时,产业升级、转变监管方式已经时机成熟,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过去,我国医药产业水平较低,监管注重认证与检验,目标是强基础。由于药品质量责任主体不清晰,一些企业在认证完成后不能坚持,被查出很多问题。近两年,我国药品监管理念发生重大变化,逐步与国际接轨,持续开展药品全生命周期检查,将检查作为监管的重要手段收到较好效果。临床试验数据的真实、科学、可靠是药物审评审批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展技术审评的基本保证。开展临床数据核查是从药品研发源头遏制企业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行为,推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核查中心负责人说。

  去年7月22日,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决定对已完成临床试验正式申报生产或进口,在药品审评中心等待审评的1622个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公告发布后,引发行业震动。有企业研发人员坦言,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早就存在。过去,越规范的企业越吃亏,不规范的企业反而获利。这次总局严肃查处不合规企业,数据不真实的注册申请被撤回,企业积极拥护,这项政策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发展。

  当“健康中国”成为大国方略,作为确保上市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数据核查工作意义深远。然而,开展核查最初的日子却让核查中心的每一位同志备感压力,高负荷的工作就像是给每一个人上紧了发条不停地旋转。到10月末,数据核查队伍初步建立,审核要点编制完成,核查工作流程清晰,国家总局会同核查中心先后下发《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有关事项的说明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情况的公告(2015年第169号)》等4个公告,助推核查工作顺利开展。

  负重无畏前行

  按照国家总局的工作安排,到2017年6月30日,我国药品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要完成289个品种。为实现工作目标,核查中心的同志们一直在向前奔跑,数据核查取得的成效也逐渐显现:今年3月份以来,核查中心公示7批拟临床试验数据现场核查品种185个,在已经核查品种中,撤回品种23个,撤回占比仅为12.4%。这与去年7月22日发布的公告1622个核查品种,企业自查后主动撤回1193个,占应自查总数83%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年9月1日,国家总局公布了自去年7月22日以后新收到82个已完成临床试验申报生产或进口的药品注册申请,企业申报药品批件的数量已经大幅减少,比对发达国家注册申请数量已经回归正常水平。核查中心研究核查处负责人表示,现在医药企业提交注册申请已经变得慎重、理性,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

  然而,一些媒体对总局开展数据核查后,1622个注册申请企业自查大面积主动撤回的理解仍有偏颇,出现了诸多不客观报道。核查中心负责人指出,媒体不能简单把企业主动撤回归结为数据造假,企业自查主动撤回有多种原因。药物研发耗资巨大,企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药品研发必须科学、严谨,不能有半点虚假,更不能故意作假。开展数据核查就是为了打击数据造假,鼓励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确保批准上市的药品安全有效。

  截至今年9月30日,核查中心共组织检查员587人次,组成73个检查组,完成了117个注册申请品种的核查,对其中存在真实性问题的30个注册申报品种不予批准。核查涉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20家次、生物样本分析单位31家次。检查员的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30个城市……彻底扭转了我国药品研发领域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风气,尊重科学、崇尚真实的氛围正在形成。

  核查中心负责人强调,在开展数据核查中发现,个别企业仍抱有侥幸心理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比较典型的案例包括,编造受试者信息男变女;裁剪化验单,隐去报告时间和人员信息,无法核实真实情况;用自己的样品替换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仪器还没有买就有了检测数据;修改、挑选、删除、制造好的数据。综合来看,企业注册申请人不履行职责、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不负责任、药物临床试验管理机构责任不落实、主要研究者缺乏科学精神是当前临床数据核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持续开展数据核查,相信我们的工作将会收获更多的理解和越来越多的拥护与掌声。为了每一位亲人的用药安全我们坚守初心,勇往直前。”核查中心负责人说。


http://www.cfda.gov.cn/WS01/CL1803/1657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2 10: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11-2 10: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进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16-11-2 1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进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6-11-2 1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数据不是假的,撤回来原因是啥,因为爱好折返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6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