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uansoul 于 2017-3-4 08:40 编辑
为政篇第二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清早,孔子出门到学堂,给弟子们讲课。 孔子对侍奉在身边的孟武伯说:以德顺来教导、治理,就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天位,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孔子意思是说,我就是 标杆,你们都要围绕,效仿) 孔子接着说:《诗经》三百篇,用一种解释传世,就是“思想纯正”?(意思是: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们不要只会奉承迎合。) 孔子说:用规范去引导百姓,使用刑律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不犯律条,却失去耳听心辨的能力。用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规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耳听心辨,而且也就自规。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自己观点,四十岁就能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五十岁懂得了天有言令,六十岁能听言而归类,七十岁能协调两人心思,不需要调整观点尺度了。
(原文)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 孟懿子问孔子:作为弟子的,这样做是孝? 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然后,他和孟武伯、孟懿子同乘前往学堂。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 樊迟回问: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孔子暗地告诉樊迟:你开车慢点。你多大年纪,我多大年纪。这么漂移,我可受不了。你给你家大人开车,也这么漂移?你家大人不抽你才怪。你打算晕死我?作为圣人,我又不好意思直接职责你开车太猛。问题是,你听懂我在警告你么?还好,到学校了。。。。。。。再多一会儿,我就晕死了)
(原文)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是什么?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 学生们围坐好,第一个是孟武伯,向孔子继续请教:孝是什么? 孔子说:对父母来说,他们就怕病了没人管。(孔子瞟了一眼樊迟,心里想:你们知道刚才樊迟开多快啊,晕死我了。像我这样头晕眼花,你们也不让我歇会儿?上来就问,这是懂礼节的表现么?)
子游也凑过来,问:孝,还有什么? 孔子说:当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但我认为需要敬、养都有才可以。就像家里的犬可以看门,马能干活,也都是养家。那么,养而不敬,跟家里的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意思是说:你们平时看似尊敬我,供奉我。只不过是为了我的学识,并不是从心里敬重我啊。)
子夏也跟着问:还有什么,是孝? 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不对父母甩脸色”。父母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都很好。可是,同时做了事情,给饭吃,但是甩脸色,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是愚弄我,捧臭脚。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是愚弄我啊。 孔子接着说:所以,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与动机合拍,还要观察他采用什么手段和方式,考察他最安心于做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弄虚作假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孔子说:所以,煮烂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能有某一方面的用途才好。
(原文)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
子贡问:老师提到了君子,以前没有听老师提起,那么什么是 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要说的话,先做,再说出来,这就是君子基础。 孔子说:“君子,拱围而不是贴近;小人贴近而不是拱围。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的言论,就如同祸害自己。” 孔子说:“(扭头对)子路,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了解自己,明的体现!”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 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要指责;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少过激。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所以,说话少则少过,做事少而无悔,这就官职俸禄的原则。”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教化,入服?” 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把遮掩绕弯子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自然教化入服。把遮掩,绕弯子的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无拱,就不会教化入服。”
季康子,问:“如何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 孔子说:“你诚恳,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对子弟慈,百姓就会尽忠;你选用能力高的人,又劝导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勉,加倍努力了。”
这时候,新入门的一个弟子,问孔子说:“老师说的这么好,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 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敬养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何必入官场才能算是从政呢?” (孔子瞪了这个新来的学生一眼,心里想:刚说过“少说话,多做事。你就反问我。看我不收拾你。。。。。。。又一想,不对,我刚说了要顺耳先做榜样,不能发作。。。。。。。气死了,一会儿再收拾你”)
所以,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看,虽然我生气你,但是我忍住了,让你先发表意见,我做了我说的榜样,所以我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子张问孔子:“今后世的礼制,可以预先知道吗?” 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所大体朝代发展方向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制,所大体发展的方向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如果有继承周朝的礼制,就是几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就是可以参考前面所说,可以预先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你的宗,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少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