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鉴定系列之十二猪苓 良知良医——猪苓 赠儒医陈西岩
朝代:宋代|作者:谢枋得 猪苓桔梗最为奇,药笼书囊用有诗。 莫把眼前穷达论,要知良相即良医。 ¥¥¥¥¥¥¥¥¥¥¥¥¥¥¥¥¥¥¥¥¥¥¥¥¥¥¥¥¥¥¥¥¥¥¥¥¥¥¥¥¥¥¥¥¥¥¥¥¥¥¥¥¥¥¥¥¥¥¥¥¥¥¥¥¥¥¥¥¥¥¥¥¥¥¥¥¥¥¥¥¥¥¥¥¥¥¥¥¥¥¥¥¥¥¥¥¥¥¥¥¥¥¥¥¥¥¥¥¥¥¥¥ 前言:在上一阶段我们与大家交流了中药故事系列(42味),得到了广大朋友的一致好评,我们在想能为中药的发展做些什么呢?中药作为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换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它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中药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文字,也能起到星星之火。将中药与故事结合起来传播,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传播作用,寓教于乐。大家也喜闻乐见,不仅了解了中药功效作用,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与文学修养。有故事的人是幸福的,会讲故事人是幸运的,听故事的人是幸好的,传播故事的人是辛可的。 与中药故事一脉相承,中药鉴定变应运而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奉献中药故事的姊妹篇中药鉴定系列。希望与大家一道在平台上继续交流学习。红颜不老,努力前行。传承中药文化·践行中药鉴定。 序:中药鉴定,主要的技术方法有中药来源植(动)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定、药材显微鉴定、药材理化鉴定、生物检定,简称为"五大鉴定法"。别外还有原植物形态鉴定、水试等方法,通过鉴定对中药的品种、纯度、质量进行评价。 …………………………………………………………………………………………………………………………………………………………………………………………………………………………………………………………………………………………………………………………………………………………………… 猪苓的鉴别方法 【鉴定中药材名】猪苓 【药材来源鉴定】为多子L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干燥菌核。该药材形似猪屎状,与茯苓同类且功效相似,故名猪苓。 【本草品种历史】猪苓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云:“是枫树苓,其皮至黑,作块似猪屎,故以名之。肉白而实者佳,用之削去黑皮乃秤之。”《本草图经》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旧说是枫树苓,今则不必枫根下乃有。生土底,皮黑,作块,似猪粪,故以名之。”并附有“龙州猪苓”图。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药用猪苓相符。 【植物形态鉴定】菌核呈不规则块状或球状,稍扁,有的有姜形分枝,长5~25cm,直径3~8cm;表面凸凹不平,皱缩或有瘤状突起,呈棕黑色或黑褐色,有油漆样光泽;断面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质化,较轻。子实体由菌核上生出,常多数合生;菌柄基部相连或多分枝;菌盖肉质,圆形,中部脐状,直径1~3cm,表面淡褐色至茶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白色;孢子无色,椭圆形或梨形。担子短棒形,透明无色,顶生四个孢子。子实体在夏季形成。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形似猪屎。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切面:全体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外层厚27~54um,菌丝棕色,不易分离;内部菌丝无色,弯曲,直径2~10um,有的可见横隔,有分枝或呈结节状膨大。菌丝间有众多草酸钙方晶,大多呈正方八面体形、规则的双锥八面体形或不规则多面体,直径3~60um,长至68um,有时数个结晶集合。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1g,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分钟,搅拌,呈粘胶状。另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氯氧化钠溶液(1~5)适量,搅拌,呈悬浮状。 【生境分布】常寄生于枫、槭、柞、桦、椴、槲等树的根旁土壤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陕西、云南、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采集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饮片炮制】除去杂质,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能功用】甘、淡,平。归肾经、膀胱经。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内服:6~12g,水煎服。 【 附注】置阴凉干燥处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