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
UID25184
帖子
主题
积分219282
注册时间2012-4-1
最后登录1970-1-1
听众
性别保密
|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闻药--加入中药的鼻烟
闻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闻的药,但不是让人闻到就昏迷的药,而是一闻一嗅间就能起到防病、缓解病症作用的药,具有“余味悠长”的物理特性。关于闻药的医学功能,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曾记载:鼻烟能“通关窍、治惊风、名目、定头痛,辟疫尤验,可为药用”。
晚清旗人金受申所著《老北京的生活》,是近代记载鼻烟历史最为知名的著作,金受申在书中将在中国流传过的鼻烟分为三种,即洋烟、闻药和中国鼻烟。那何为闻药呢?
闻药本为中医学通嚏、宣肺、提神醒脑的一种疗法,也泛指有此功效用鼻吸闻的药物,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古时所 说“五花八门”中八门之一的“皮门”为卖药的总称,又称“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又分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熏子汉的”等,其中“挑熏子汉的”就是 指卖闻药的,可见闻药古已有之。始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的长春堂,即以经营闻药为主。
金受申在《老北京的生活》中提到,闻药“专为八方道理门人(康熙中期创立的一种民间宗教)所用。用各种花叶碾成,有荷叶 闻药、薄荷闻药等许多种”,此处的闻药指的是“理门”为戒烟、戒毒等人群所定制的中药含量较高的鼻烟。虽并未给出准确定义,但金受申仍是给出了鼻烟能成为 闻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药用价值。
中草药具有一定气味,与其性味相关,也是其功效的物质基础。一些中药天然芳香,沁人心脾,如艾叶、藿香、薄荷、山柰、川芎、当归、苍术、冰片、樟脑、白芷等闻之则提神醒脑,通鼻开窍,并具有驱虫消毒、避疫、防病的功能,对预防流流感和疾病有一定作用。
比如将藿香、八角、冰片等数十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配制好,放在绣有羊角花的羌绣包中,不一会就能闻到一股带着青草味、卤香味,还有一丝难以描述的味儿从鼻尖直冲向脑门,瞬间使人心旷神怡,这也许就是中医所说的醒脑开窍吧。鼻烟在制作时掺入麝香、沉香、薄荷等中药材,制作出的鼻烟达到开窍醒神、行经通络、通关窍、治惊风、定头痛的作用,使鼻烟真正成为一种闻药。
1.鼻烟的历史
鼻烟是一种特殊的烟草制品。以富有油分且香味较好的高级晒烟叶,加入某些药材、香料研磨成粉,装在密封容器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后而成,有黑、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嗅之气味醇香、辛辣、具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疗效。探寻鼻烟的源起,势必离不开烟草。据考证,美洲先民在公元前6000年就发现了烟草。玛雅人发现烟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能止痛,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开始吸食和咀嚼烟叶。
鼻烟的发现始于1503年,西班牙修道士帕尼随同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探险,发现了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并把此习俗带回欧美。据帕尼记载,印第安人吸鼻烟是通过一根细管,一端放在烟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
1561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尼古特(Nicot)将烟草带入法国,这之前烟草消费仅限于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周 边,西班牙人建立了欧洲最早的鼻烟磨坊)。1982年,海德尔堡大学的科学家波塞特和雷曼从烟草中分离出生物碱,为了纪念第一个把烟草带到法国的尼古特, 把它命名为“尼古丁”。受美洲人影响,尼古特相信烟草的药用价值,并将从葡萄牙买到的西班牙鼻烟,作为礼物送给了法国皇后凯瑟琳,希望能帮助皇后缓解头痛。
尼古特带去的鼻烟疗效显著,凯瑟琳皇后成为了鼻烟的代言人。自此,鼻烟很快在法国及其他欧洲大陆皇室中流行起来,进而成为欧洲大陆贵族阶层的时尚。路易十 四时期,法国贵族们认为吸闻鼻烟是“优雅、娇美、高贵”的形式,而用烟斗抽燃烟则是下层阶级粗俗的行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更是嗜烟如命,每月 要耗费七磅鼻烟。到18世纪初,英国大概已有7000多家销售鼻烟的商号。
2.鼻烟在中国
关于鼻烟传入中国的说法众说纷纭。蒙古族传说,吸闻鼻烟最早由藏族人开始: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鼻烟由西藏南部萨迦地区 高士八思巴带到蒙古,主要作为医用。然清代士大夫赵之谦则在被视为鼻烟和鼻烟壶“宝书”的《勇庐闲诘》中提到,“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 (1581年),利玛窦汎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
鼻烟是一种特殊的烟草制品。以富有油分且香味较好的高级晒烟叶,和入某些药材、甜料、香料,磨成粉末,装在密封容器如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后而成。吸烟时,以手指蘸上烟末送到鼻孔,轻轻吸入。鼻烟有黑、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嗅之气味醇香、辛辣、具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疗效。据现代药理研究,鼻烟确能杀死多种病毒,特别是鼻中的病毒。由于其害处低于卷烟,使用简便,并具有药用价值,被清代宫廷、官府视为高级享用珍物,奉为待客珍品。
此外,以嗅闻鼻烟来招待宾客,表达相互的友谊和尊敬。康熙中叶是鼻烟的鼎盛时期。清人方薰《静山居诗话》中有“碾成琵琶金屑飞,嗅处微微香雾起。海客售来价百缗,大官朝罢当一匕”的诗句。清顺治年间,鼻烟最早出现在皇宫,皇帝看看这东西,既觉得新鲜,又闻着过瘾,就弃舍水烟、大烟不抽,而闻起鼻烟来。皇帝高兴时,把他的鼻烟赏赐给大臣,从此皇宫内各大臣的官宅里人人都闻起鼻烟来。后来,鼻烟越传越广,不仅大臣府宅人等闻鼻烟,连中小衙门中的人都闻起鼻烟来。
康熙年间,一次无意之中,宫内看烟库的太监,把几十盆盛开的茉莉花放在烟库内串了味,康熙皇帝闻了这种烟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很高兴。命人用茉莉花熏洋烟。并起名叫“御制露”。
3.鼻烟的多种配方工艺
3.1鼻烟(《纲目拾遗》)
【鼻烟的来源】为茄科植物烟草的叶,和入其他药材后制成的粉末。
【鼻烟的制法】《广大新书》:"造鼻烟法:香白芷二分,北细辛八分,焙干,猪牙皂角二分,焙干,研薄荷二分,冰片三厘,干烟丝为君。干(烟)丝一钱,必配福烟六、七分许。上药各为细末,酌量配合,不必拘分量。以色如棕色者佳。"
【鼻烟的功用主治】《纲目拾遗》:"通关窍,治惊风,明目,定头痛,辟疫。""能追风发汗。"
【鼻烟的用法与用量】外用:搐鼻。
3.2法国的鼻烟
古代法兰西的鼻烟配方非常复杂,它是由美洲的烟草、盐、苏打、红葡萄酒、奶油、糖浆、罗望子树的果汁等原料组成的。有的鼻烟还掺和红柳、红色硬木、紫杉、漆树等树皮,麝香、树胶等碎末。
3.3中国《神仙粉》:烟草50%,沉香10%(或檀香),蜂蜜5%(阴制成块状),曼陀罗5%(果实需暴晒一至两天),麒麟竭5%(岁数越大越好),竹茸5%,党参2%,甘菊2%,金银花2%,天麻2%,当归2%,草乌2%,人参3%,梧桐叶5%.
3.4品质好的飞烟制法
材料:江米10斤、酒酿半斤、烟叶一斤、坛子或者瓦罐一支。
方法:
1,将江米放入清水中,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浸泡二十天左右,闻到江米中开始有酒味为佳。
2,将发酵好的江米和酒酿充分混合调匀。
3,将江米在瓦罐中平平铺上一层,上面平铺一层烟叶,整叶五到八张;上面再盖一层江米;再铺烟叶...以此类推。
4,密封瓦罐,放在10到23度的环境中发酵四十天左右。
5,取出后扔掉江米,闻烟叶有酵香的酸腐味道为佳~此时就可以将烟叶碾碎作为鼻烟用了。
6,如果想追求更好的鼻烟,可以再将烟叶继续密封发酵一年。直到烟叶彻底腐化成泥,恭喜你有最好品质的飞烟了。
3.5《木希尼挲陀》配方:40%烟草,10%麝香、龙蜒香,5%罂粟果实,5%地木耳,5%雷击枣核,10%银杏树叶粉末(煮成浓汁,暴晒可得),5%墨鱼骨粉,无根浮萍粉末10%(浮萍晒干研磨),梧桐叶(晒干前先阴治12小时)10%。
3.6王氏鼻烟配方:主要成分:烟草粉、甘草粉、花瓣粉、天然植物、芳香油、蜂蜜、丙二醇、冰片、玫瑰油等。
3.7缅甸《孚图伦挲》配方:这种鼻烟主要用雪木果实与沉香提味,然后是大麻叶与梧桐叶对感官的刺激。从头至尾没有闻到烟草味是因为蜂蜜的调和,异香持久。缺点是味劲过后,会有一种类似于葵花子变质后的那种味道。会让你干呕不止,不过实话,吸时进入鼻孔二十秒左右会有一些精神恍惚。感觉自己坐在一头巨象身上拿着法杖慢慢移向皇宫。浑身都是一种甜闷的异香。
3.8西藏鼻烟:鼻烟的制作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工艺:把当地生长的麻黄烧成炭,然后过筛,过筛后的细粉为了保存方便,加水做成饼状,晒干。除了炭灰,制作鼻烟的另一种主要原料就是烟叶。将一定比例的炭灰和烟叶放在研磨器上研磨成细粉,当炭和烟叶完全融合且用手摸感觉润滑时工序才算完成。买回的烟叶首先要晒至干透,然后揉搓成这样的碎屑备用.把当地生长的麻黄烧成炭,然后过筛,过筛后的细粉为了保存方便,加水做成饼状,晒干。烟叶磨细后,按比例加入炭灰,继续研磨,这一过程需要20多分钟,直到烟叶和炭灰完全混和并且变成细粉。磨得越细,鼻烟的质量越好。
3.9德国传统鼻烟最基础的原料
第一,适合做鼻烟的烟叶,德国鼻烟多用页片肥厚的雪茄烟、白肋烟等香味丰富的品种。
第二,保湿剂,这是德国鼻烟配方中的大秘密,是甜蜜和精炼菜籽油用秘密工艺弄出来了。这个东西产生特征香味。
第三,才是香料。鼻烟香料在欧盟受到严格管制。几乎都是食品香料。普世鼻烟多用薄荷。
但是根据欧盟正在研究中的立法,鼻烟里的香料包括薄荷,将被更严格限制,薄荷可能很快不让用啦。
3.10中医外治法认为鼻烟可疏散邪秽,驱寒治头眩,醒神开窍。可用冰片1克,皂刺5克,薄荷5克,碾成细粉,放入鼻烟壶闻即可,打个喷嚏感冒好了,提神醒脑,还能治鼻炎和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另加入四味药细辛、辛夷、苍耳子、白芷约每味3-5克,细辛少一点,每天吸一吸,治疗过敏性鼻炎很有效。
鼻烟配方一 :辛夷花桃花20克、薄荷4克、冰片4克、草豆蔻4克、白芷10克、白檀香4克、红花4克、丁香4克。
鼻烟配方二 :原料:辛夷花、薄荷、冰片
做法:三者以10:1:1的比例碾磨成粉,在混合成细粉,装到特质的鼻烟壶中,就行了。
功效:可以开窍,是鼻子通气,治鼻炎。
鼻烟配方三 :枇杷叶、吉梗各25克,苍耳子、薄荷各18克,川穹、白芷各10克,辛夷花15克。功能通窍,止痛,疏风宣肺。
鼻烟配方四 :鹅不食草、白芷、全蝎子各2克,薄荷、青黛各1克,川穹1.5克,细辛6克。功能通窍,各种鼻塞。
3.11张氏茉莉香型鼻烟
原材料主要是用雪茄烟的烟叶,先将其研磨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加入鲜茉莉花入缸发酵,一缸鼻烟要进行七八次发酵以后才算基本成功;再将这些鼻烟密封保存,行话叫“泄劲”,四年以后才可出售;出售前还要再用新鲜的茉莉花进行“提味儿”。
除了制作过程复杂,鼻烟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考究。张老回忆说:“我家制作鼻烟,首先要在东北采摘雪茄烟的烟叶,运到天津进行研磨,制成烟坯以后再运到杭州,用那里的茉莉花进行熏制,最后再运回天津出售。用茉莉花熏也是一门技巧,花开了不行,因为味道不香了;花没开也不行,因为没有香味;要用似开未开满的茉莉花,熏出的鼻烟才会香气四溢!之所以这么讲究,就是为了保证鼻烟的品质。”
“做鼻烟可是受罪吃苦的活儿!”张氏回忆起自己学做鼻烟时的事情这样说到。鼻烟制作最旺盛的季节是在7、8、9三个月,这三个月茉莉花开得最好,温度和湿度也最适合发酵。“过去研磨烟叶用的都是磨盘,研磨以后能取用的却是那些落在房里的最细的‘烟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防毒面具,戴个口罩就得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可属于粉尘有毒作业啊!再说这发酵,一个大缸里只能放半缸鼻烟,再放上鲜茉莉花,盖上盖子发酵,随时都得盯着。由于茉莉花和鼻烟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发酵速度很快,如果不及时散热,很可能发酵过头,那么一缸的鼻烟就等于浪费了,而且鼻烟总共要经过七到八次发酵才可以密封‘酿’制。那时候为了能够发酵出一缸好的鼻烟,三个月每天晚上我都不能睡觉,要随时查看发酵的鼻烟。所以,鼻烟没有秘方可循,鼻烟的好坏凭的全是制作者的纯熟经验,而非本门秘制!”
3.12陈氏全蝎定风散
麝香1g 冰片1g 人工牛黄1g 全虫30g 研粉末、筛出、用鼻子吸服。------同仁堂陈老中医
上面这几味药,需要用乳钵研碎、研细,装瓶密封备用。疼的时候,用手指头蘸一点,抹在鼻孔下面吸进去,左右边各一下,一天3~5次。鼻者气窍,上通于脑,鼻腔的黏膜,能够将药粉很快吸附,止疼作用很快起效。上面所写的剂量一般能用一个月。陈氏全蝎定痛散的用途很多,不光治头痛,头晕、头脑不清楚、精神不振也都可以用。
4.各类古方中的中药材
4.1、龙脑(冰片)
【药性】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功用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4.2、薄荷脑
【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 【功能主治】芳香药、调味药及驱风药。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宜,主疼痛。
4.3、安息香
开窍药,治中风昏厥、心腹诸痛,有开窍、行定血之效。
4.4、丁香
【功用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疾。
①《药性论》:"治冷气腹痛。"②《海药本草》:"主风疳匿,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止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③《日华子本草》:"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癖,除冷劳。"④《开宝本草》:"温脾胃,止霍乱。(治)壅胀,风毒诸肿,齿疳匿。"⑤《本草蒙筌》:"止气忒、气逆。"⑥《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⑦《本草正》:"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除胃寒泻痢,七情五郁。"⑧《本草汇》:"疗胸痹、阴痛,暖阴户。"⑨《医林纂要》:"补肝、润命门,暖胃、去中寒,泻肺、散风湿。"⑩《本草再新》:"开九窍,舒郁气,去风,行水。"
4.5、肉桂
【功用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4.6、肉豆蔻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4.7、麝香
气味芳香,是一味治疗神志昏迷的要药,李时珍认为许多风病、气病、血病、惊症瘕等病,经络闭、孔窍不利,也须用麝香治疗,因其活血通经的作较强,故孕妇忌用,以免流产。
4.8、辛荑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4.9、细辛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4.10、乳香
【功用主治】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4.11、没药
【功用主治】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4.12、红花
【功用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4.13、降香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4.14、迷迭香
【性味】①《本草拾遗》:"辛,温,无毒。"②《海药本草》:"平。"【功用主治】健胃,发汗。治头痛。①《本草拾遗》:"主恶气。"②《国药的药理学》:"芳香健胃,亢进消化机能。"③《中国药植图鉴》:"强壮,发汗,健胃,安神。能治各种头痛。和硼砂混合作成浸剂,能防止早期秃头。"
4.15、茴香
【功用主治】温肾散寒,和胃理气。治寒疝,少腹冷痛,肾虚腰痛,胃痛,呕吐,干、湿脚气。①《千金?食治》:"主蛇咬疮久不瘥,捣敷之。又治九种瘘。"②《唐本草》:"主诸瘘、霍乱及蛇伤。"③《开宝本草》:"主膀胱、肾间冷气及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④《日华子本草》:"治干、湿脚气并肾劳颓疝气,开胃下食('食'一作'气'),治膀胱痛,阴疼。"⑤李杲:"补命门不足。"⑥《伤寒蕴要》:"暖丹田。"⑦《玉揪药解》:"治水土湿寒,腰痛脚气,固瘕寒疝。"⑧《本草求真》:"肝经虚火从左上冲头面者用之。"⑨《随息居饮食谱》:"杀虫辟秽,制鱼肉腥臊冷滞诸毒。"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慢性气管炎。"⑾《吉林中草药》:"散寒止痛。治疝气,肾寒小腹痛,胃痛,腰痛,遗尿。"
4.16、厚朴
【功用主治】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②《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③《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④《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明耳目。"⑤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⑥《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4.17、沉香
【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4.18、甘草
【功用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4.19、白豆蔻
性味辛温。有与砂仁相似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用。常与砂仁同用。
4.20、砂仁
【功用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4.21、白芷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4.22、樟脑
【功能主治】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用于寒湿吐泻,胃腹疼痛;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4.23、洋甘菊
功 效:1、安神,静心,促进良好的睡眠,改善面部红血丝,改善干燥敏感肤质,改善暗淡的肤色,使皮肤有光泽。洋甘菊的花具有强烈的花香味,而且内含丰富的氨基酸、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镁、钙、铁、锌等有益成分,如同苹果一样被民间视为温和且不具副作用的疗方。2、洋甘菊对神经系统及胃部的疗效如今已获得科学证实,因此更广泛地应用于缓解器官痉挛、安定偏头痛、刺激食欲、安抚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 3、洋甘菊拥有消炎的效果,对喉痛失声有良好的疗效。用洋甘菊粉末来敷眼能减轻双目疲劳,消除四周的黑眼圈以及眼皮浮肿的良好效果。4、镇定情绪。清肝明目,舒缓眼睛疲劳。更可以帮助去除黑眼圈,缓解眼部疲劳。5、对神经痛及月经痛、肠胃炎也有明显效果。(孕妇忌用)
4.24、人参
【功用主治】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⑤《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⑥《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⑦《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⑨《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4.25、珍珠
【内服珍珠粉七大功效】增强免疫力、补充钙质、葆春延衰、改善睡眠、治疗溃疡、养肝明目、辅助降压。【外用珍珠粉功效】美白、控油、祛痘、去黑头、淡斑、生肌。
4.26、烟草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杀虫。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灭钉螺、蚊、蝇、老鼠。
4.27、猪牙皂
【性味归经】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5.其他传统闻药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时流感
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山奈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药物: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药物: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药物: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
中药香囊方1(3味):功效:活血安神。
公丁香10g,红花20g,豆蔻10g
中药香囊方2(4味):功效:壮腰补肾,通经活络。
狗脊10g,生艾叶20g,川椒10g,怀牛膝10g。
2012/4/12范吉平
缓解头痛验方(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
白芷二两 冰片二分
研末,少许置于鼻孔内慢慢均匀吸入。
按摩:神庭穴,头维穴,太阳穴各20次。
王凤歧 陈新
中药鼻烟(3味):
冰片1g,薄荷5g,皀刺5g。
治过敏性鼻炎加4味中药:细辛1g,辛夷3g,苍耳子3g,白芷3g
6.可作闻药的香囊配方
6.1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
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至1月换一包。
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6.2驱除蚊虫香囊: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比例为1∶1∶1∶1即可.
6.3儿童防感冒:
6.3.1、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6.3.2、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6.4解春困:
6.4.1、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6.4.2、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6.4.3、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6.5驱蚊虫的香囊配方:
1)取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各适量。
爱心提示:此方剂量配比没有严格要求,根据需要可随意掌握;保持比例为1∶1∶1∶1即可。
2)艾叶10克 菖蒲10克 鳖甲10克 闹羊花20克。
防流感的香囊配方:
6.6最近在国内流行起一种中药香囊防止流感的方法,中药的治疗作用比较广泛,能够抑制致病菌、抗病毒、抑制炎症反应和解热,特别是流感高烧不退,中药解热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安全,另外还有一个中药特有的功能,就是调节免疫功能。
香囊采用十五种芳香药材,包含丁香公、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等名贵中草药做成的中药香包,可以挂在车里家里,或小孩子身上,也可挂在手机上,钥匙扣上,不但好看,而且能够有效预防秋冬季流感。
研究表明,香囊中的药物并没有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而是药物散发出持续的芳香气味,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产生了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这种抗体对病毒和细菌有较强的灭杀作用,使这些微生物在上呼吸道黏膜不能存活,因而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蔻仁各2克,最好能碾碎成小颗粒,扎好口后挂在宝贝胸前,睡觉时放枕边.
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
6.7还有人自制的香囊配方:丁香公(母)、川椒、白芷、肉豆蔻、冰片、沈香、艾叶、佩兰、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苍术、薄荷、藿香、冰片、除虫菊等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
胡庆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
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
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藿香,艾叶,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
6.8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1)甘松 100克 三奈 60克 白芷 60克 苍术 60克(2) 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3)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4)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5) 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6.9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香囊配方
预防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个香囊,制成后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放进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头部周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体空间,充满了香囊散发出的复合型香气。
香囊原料:大料、藿香、甘草、艾叶、肉桂、苍术等
香囊做法: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为120克左右,其他几味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间。
把所有药物研碎后放入缝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挂在家里,可以做一个大些的,如果随身携带,就把研碎的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装入布袋中。
鼻烟,又叫闻药,现在配方大多以中药和花卉为主,正在开始开始了复兴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