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287|回复: 1
收起左侧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糊剂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8-2-24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浙江江南征文】中药传统之糊剂

糊剂实为一种含多量粉末的软膏剂,故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大的吸水能力以及较低的油腻性,主要用作保护剂。糊剂(paste)为剂型之一,是指用凡士林、羊毛脂等作为基质调和药粉(粉剂成分超过25%)形成的半固体制剂 。

糊剂系指大量的固体粉末(一般25%以上)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分为单相含水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药物细粉或药材浸膏粉与适量的粘合剂或湿润剂,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成糊剂。如复方芙蓉叶糊,多供外用。

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脂肪性糊剂,其中所含的粉末有淀粉、氧化锌、白陶土、滑石粉、碳酸钙,碳酸镁等,含量一般在25%以上,甚至有高达70%者。此类糊剂的基质多用凡士林、羊毛脂或其混合物等,有的加入适量的药物增加其止痒、消炎等作用。另一类是水溶性凝胶糊剂,多以甘油明胶、淀粉、甘油或其它水溶性凝胶为基质制成,其中固体粉末的含量一般较脂肪性糊剂为少。

糊剂因含有多量的粉末成分,故可吸收脓性分泌液,且大量粉末在基质中形成一些孔隙;一般不妨碍皮肤的正常排泄,其作用多在皮肤表面,适于亚急性皮炎或湿疹等慢性皮肤病,对结痂成疮、轻度渗出性病变均适用。

水溶性凝胶糊剂常在使用脂肪性糊剂不适应时使用。例如在渗出液较多的创面上使用脂肪性糊剂时,由于分泌物不易混合,甚至阻留分泌液使之形成微生物繁殖的良好条件,因而使用水溶性凝胶糊较好,且洁净而极易洗去。

糊剂的制法通常是将药物粉碎成细粉,也有将药物按所含有效成分以渗漉法或其他方法制得浸膏,再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粘合剂或湿润剂,搅拌均匀,调成糊状,即得。应用时,取适量涂敷于患处的皮肤或粘膜土、隔一定时间更换,以保证药效。

糊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糊剂选用基质应根据剂型的特点、药物的性质、制剂的疗效和产品的稳定性。基质也可由不同类型基质混合组成。

二、糊剂基质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或黏膜上应无刺激性。糊剂的固体成分,均应预先用适宜的方法磨成细粉,确保粒度符合规定。

三、糊剂稠度一般较大。但均应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上,不融化,黏稠度随季节变化应很小。

四、糊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

六、除另有规定外,糊剂应遮光密闭贮存。

糊剂举例

糊剂类根管充填材料种类很多,大多是由粉与液调拌而成糊状,充填后可硬化,例如氧化锌丁香油根管充填材料、根管糊剂、氢氧化钙糊剂、碘仿糊剂、聚缩酸锌水门汀等。
氧化锌丁香油根管充填材料1.组成Rickert配方:
粉:氧化锌41.2g,沉淀银30.0g,白松香16.0g,碘化密香草酚12.8g。

氟化钠甘油糊剂
可防龋,也可用于牙颈部过敏时的脱敏。
主要成分氟化钠750g,甘油250g。

碘仿糊剂

碘仿又称三碘甲烷,是非水溶性的疏水性固体。碘仿遇到醇、醚、脂肪和某些细菌的产物时,缓慢分解产生游离碘,从而产生杀菌作用,并使细菌产物氧化。
1.组成成分:
  碘仿3.09,氧化锌3.19,凡士林3.79,丁香油(酚)0.2ml。
  2.药理作用:
  化脓创面的渗出物中有大量脂肪类物质,可促使释放出游离碘,故碘仿对创口为良好的消毒剂和除臭剂,消毒作用持久。碘仿对组织无刺激作用,能减少创面的渗出物,并促进其吸收,使创面干燥。并可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3.临床应用:
  药捻直接封入根管7~14天,作暂时根管内封约。用于根尖渗出较多,叩痛久不消失时,应尽可能让药物接触根尖周组织,对减少渗出,促进根尖部炎症消退有明显作用。

大蒜糊剂

组成:独头蒜10g,豆豉2g,精食盐0.5g,5%醋酸(食用醋)2ml。
主治:神经性皮炎。
用法用量:外敷,每次敷20~30分钟,隔3日1次。
制备方法:上药混合,捣烂如泥。

细辛醋糊剂

细辛(细末)3-6g。敷于脐上。上药加醋调,捏成小饼。
主治
鹅口疮。

常用外用糊剂

1毛囊虫糊剂配方:硫磺10 白降汞5g 石炭酸0.1ml 氧化锌20g 淀粉15g 凡士林加至100g 制法:采用熔化法配制成糊剂。主治:毛囊蠕形螨病。用法:外用患处,每日2—3次。第1次外用时,1日后无过敏反应,才能开始正式治疗。同时配合灭滴灵(甲硝唑)片0.2—0.4g口服,每日3次,一般2周多有效果。

2疱疹糊配方:黄连30g 山豆根30g 密陀僧20g 雄黄20g 青黛20g 冰片10g 呋喃西林10g 蟾酥5g 0.5%普鲁卡因50ml 50%甘油50ml 70%酒精200ml 制法:将黄连、山豆根焙黄研粉、雄黄、密陀僧、电解槽冰片研成极细粉。拌入青黛及呋喃西林粉,各药混合,过100目筛,高压灭菌,再加普鲁卡因、甘油、酒精调成糊膏,待用。主治:带状疱疹。用法:患部用2%碘酊消毒,用注射针头刺破水疱,用本品外搽,每天3次。

3龙胆紫糊剂配方:氧化锌1560g 淀粉1500g 龙胆紫11.25g 甘油750ml 75%酒精250ml 凡士林加至7500g 制法:先将龙胆紫置乳钵中,加入适量氧化锌混合成细粉(过40目筛)加入酒精混匀,(过40目筛)。将凡士林300g熔化,淀粉投入拌匀,加入龙胆紫混合细粉,甘油及凡士林加至7500g,搅匀。若为冬季,可加入液体石蜡少许调节硬度;为防止久存龙胆紫退色,可添加50%硫代硫酸钠溶液25ml作抗氧化剂。分装盒中,每盒20g,备用。主治:化脓性皮肤病。用法:外涂患处,每日3次。

4 吴茱萸泥膏配方:吴茱萸250g 凡士林750g 制法:吴茱萸风干粉碎过100目筛,细末入已熔凡士林调膏,分装,备用。主治:疥疮。用法:洗浴后,外擦全身(除头面颈外),每日2次,7天为1疗程。

5白癜风糊剂配方:硫磺60g 梅片30g 密陀僧60g 枯矾60g 雄黄60g 蛇床子60g 凡士林650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后,入凡士林调匀,分装,备用。主治:白癜风。用法:外搽患处,每日1—2次。

6芒硝糊剂配方:芒硝10g 生大黄20g 黄柏20g 五倍子10g 凡士林200g 制法:上药共为细粉,过120目筛。药粉入凡士林内调匀,备用。主治:带状疱疹。用法:按皮损大小将药糊平摊于纱布或麻纸上,约0.2cm厚,贴敷患部,用胶布或绷带固定,隔日换药1次。

7足癣糊剂配方:狼毒100g 黄柏300g 苦参300g 冰片5g 凡士林1000g 制法:取以上诸药共碾细末,过100目筛后,投入已熔凡士林中,调匀即得。分装20g1盒,备用。主治:手足癣(角化型)。用法:患部用温水洗净后,将药糊薄敷于患部摊平,用塑料薄膜或油纸密封包紧,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8甲紫糊配方:氧化锌 淀粉各250g 甲紫1.2g 樟脑 薄荷脑各10g 液化酚10ml 甘油50ml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甲紫先用酒精溶解后与其他液体混匀,再加入粉药及凡士林后调匀,分装,备用。主治:脓皮病。用法:外用,每日2—3次。

9锌氧糊剂配方:氧化锌250g 淀粉150g 羊毛脂200g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前二味共研细粉,再入已熔凡士林及羊毛脂内调匀,分装,备用。主治:亚急性湿疹及皮炎。用法:外涂患处,每日2—3次。

10硫磺糠馏油糊剂配方:沉降硫磺100g 糠馏油100ml 氧化锌100g 凡士林加至1000g 制法:硫磺与氧化锌研细末,再加入糠馏油与凡士林,调匀成膏。分装,备用。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用法:外搽,每日1—2次。

11复方黑豆馏油糊剂配方:黑豆馏油100ml 氧化锌100g 淀粉100g 凡士林700g 制法:溶化法调匀即成,分装,备用。主治:亚急性及慢性湿疹,银屑病、婴儿湿疹等。用法:外用患处,每日2—3次。

12复方硼酸糊剂配方:硼酸100g 盐酸普鲁卡因50g 蒸馏水50ml 羊毛脂100g 锌糊加至1000g 制法:取普鲁卡因加蒸馏水溶解,分次加羊毛脂、硼酸细末研匀,最后加锌糊至全量,即得,分装备用。主治:湿疹、手足皲裂症等。用法:外用,每日3次。

13樟脑鱼石脂糊剂配方:樟脑25g 鱼石脂100g 锌糊加至1000g 制法:取樟脑以少量酒精润湿后,研成细粉,分次加已软化的锌糊,加鱼石脂,不断研匀至冷,即得,分装,备用。主治:亚急性与慢性湿疹。用法:外用,每日3次。

14复方糠馏油糊剂配方:糠馏油200g 氧化锌160g 炉甘石160g 淀粉120g 凡士林360g 制法:取氧化锌、炉甘石、淀粉与已熔化面将凝结的凡士林30g研匀;另取糠馏油与其余的凡士林研匀后,与上药混合,研交,即得,备用。主治:慢性湿疹、皮炎,瘙痒症等。用法:涂搽患处,每日2—3次。

15鸡眼糊配方:鸦胆子100g 水杨酸400g 酒精320ml 制法:取鸦胆子,去外皮,研细,与水杨酸研匀,加酒精研成糊状,即得,备用。主治:鸡眼。用法:取胶布一块,中剪小孔适如鸡眼大小,贴于患部,露出鸡眼,敷以本品,再覆盖胶布固定,5—7天后揭去,病变剥脱。

16煤焦油糊剂配方:煤焦油溶液100ml 雷琐辛100g 苯酚液100ml 樟脑10g 锌糊剂加至1000g 制法:取雷锁辛研细,加煤焦油混匀,再加入已研合的樟脑与苯酚共研匀,最后将锌糊温热软化后,分次加至全量,研匀,即得,分装,备用。主治: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用法:涂敷患处,每日3次。

17硫磺煤焦油糊剂配方:沉降硫磺100g 煤焦油溶液100ml 樟脑10g 苯酚液10ml 锌糊加至1000g 制法:取硫磺研细,加煤焦油混匀,再加已研合的樟脑与苯酚共研匀,最后将锌糊温热软化后,分次加至全量,研匀,分装,备用。主治:银屑病,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用法:涂敷患部,每日3次。

18复方氧化锌糊剂配方:羊毛脂334g 白凡士林249g 氧化锌125 g 淀粉125g 醋酸铝液167ml 制法:油相:取羊毛脂、白凡士林,置水溶上加热熔化控制温度在70—80℃左右;水相:取醋酸铝加热至70℃左右;乳化:将水相缓缓加入到油相中,不断搅拌,待温度降至50—60℃时,将已过筛的氧化锌、淀粉缓缓加入,边加边搅拌,至冷,分装,备用。主治:亚急性湿疹,婴儿湿疹,日光性皮炎等。用法:涂搽患部,每日1—2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8-2-24 18: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7-21 11: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