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以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开场,英文说法叫做Zero Risk is Scientific Impossible,如果没记错应该是来源于ICH Q(9),换成中文白话就是,从科学角度去讲,任何所谓的零风险都是不可能的。
MHRA的指南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数据管理上花费的努力和资源应该和产品的质量风险相符合,同时也要平衡其他质量保证要素。
The effort and resources assigned to data governance should be commensurate with (与...相符) the risk to product quality, and should be balanced with other quality assurance resource demands.
这句翻译比较拗口,直白些就是对于数据完整性的要求,也不可太过于苛刻,不要把任何问题都上升到数据完整性的高度。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过犹不及。
举个例子,比如小明昨天确实参加了培训,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忘记了签名,今天小明能不能再倒签昨天的日期呢?
从数据完整性的角度,任何签字都应该真实的,签今天的日期好了,也没问题(一般情况下,相信好一点儿企业也是这样要求的)。但是如果情况再复杂些,小明昨天培训后,已经操作了设备,并且也在批记录或其他的实验室记录上签字了,那么培训记录应该签哪天呢?签今天,然后再写一段话解释一下实际培训日期是昨天。
好严密的逻辑,好完美的答案,但似乎有点儿画蛇添足。小明如果倒签昨天的日期又会怎样?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上看又会有什么风险呢?这算是数据完整性问题嘛?
风险管理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目标一定要明确,做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
也许你会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成倒签的习惯就不好了。也许这么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咱们就事论事好不好,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上升到不诚信的高度。例子中的前提是小明确实昨天参加了培训,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个人认为倒签无妨,当然如果你没有培训,去签字,那就涉及诚信问题了,认同与否,欢迎回复消息或投票表达你的观点。
回到今天的主题,来一张ICH Q9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图:
数据完整性如果当做一个项目来做的话,可以采用这个风险管理的流程图,识别关键的流程,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控制手段,然后实施后进行定期的回顾,在完成MHRA数据完整性话题的重发之后,笔者打算系统的介绍一下质量风险管理,敬请期待。
今天只举了个例子,也没有细说质量风险管理,似乎没有什么干货,再和大家分享一点,统计一下FDA关于数据完整性的警告信,数据完整性问题的高发区是实验室,这点大家也比较熟悉了。不要忘记了我们做风险管理,做数据完整性的出发点是确保产品质量,另外一个比较关键的控制点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完整性,从产品质量的角度,自动化设备的数据完整性是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这个逻辑会在以后的指南解读中慢慢道来。之所以强调自动化设备,也是为了和今天的主题呼应,不要忘记我们制药人最终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