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鹤城 于 2018-9-8 13:48 编辑
前几年制造业兴起“工业4.0”浪潮。所谓“工业4.0”,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智能制造)”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智能生产(智能制造)是“工业4.0”三大块内容之一。智能生产的重点在生产过程,而生产过程的核心就是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当公司实施智能生产时,就在每个工序开始安装电脑,利用PLC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PLC实施效果取决于PLC工程师和公司操作工的能力;车间环境以及电脑硬件配置;PLC控制软件的可操作性;需要控制机械或生产过程参数的复杂程度。如果车间环境(温度、湿度、通风以及电源稳定)和电脑硬件配置比较好,可保证电脑连续工作,那么就能保证智能制造最基本的条件。如果PLC控制软件可操作性强,设置、重置和确认过程都很简单,就像Microsoft软件一样,易教易学,公司PLC工程师和操作员就能维护和操作,那么智能制造就容易实施。如果工艺参数很简单,比如灭菌正常情况下需要压力、温度和时间三个参数,但通过公司用其他手段处理保证后,只需要监控两个参数(压力和时间、温度和时间、压力和温度),甚至于只需要控制一个参数(压力或温度、时间),那么智能制造就更容易实施了。如果PLC工程师和操作工能力很强,监控过程一旦有异常,立即能查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那么公司智能制造实施就没有问题了。
虽然美国1969年就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中国1974年就研制出第一台PLC,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但PLC真正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还是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本原因是老板们舍不得投资,主要原因是PLC工程师不足,尤其是真正可编程的PLC工程师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