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蒲公英小可爱 于 2019-3-12 09:38 编辑
与批次包衣工艺相比,连续式薄膜包衣工艺的包衣时间更短,并且由于片床深度更浅一些且片剂在喷雾区出现的频次更高一些,包衣片的色彩均匀度非常好。并且实践表明固体物质浓度更高的(≥20%)的包衣系统可能更有利于使连续包衣工艺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目前客户对药品连续包衣工艺越来越感兴趣,与传统的批次包衣工艺相比,需要更充分的了解该工艺实际包衣重量的均匀度,而不仅仅是了解色彩均匀性。本研究对大处理量连续包衣工艺中片剂停留时间以及片剂增重均匀性对包衣片重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另外,将连续包衣工艺中获得的包衣均匀度数值与典型的生产规模的批次包衣工艺的包衣均匀性做对比。
在一台配有22把喷枪(Schlick ABC型, DE) 的直径为24″的连续式片剂包衣机(CTC型,厂家为美国Thomas工程公司)中做实验(图1)。
图1:Thomas CTC型包衣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
使用Colorcon 空白片(300 mg, 10 mm,圆形片剂,带有凹入图案标识)作为基材。在20%或 25%的固体物质浓度条件下准备了一种创新性的高产能包衣配方(Colorcon Inc.),并且在采用表1所示工艺参数、片剂处理量为680 kg/h 或 850 kg/h的情况下目标增重比率(WG)为3.0%。
单个做标记的示踪片剂用于判定片剂运送时间以及包衣重量变化。用独特的字母和编号对每个示踪片剂做标记。在一个 50°C的烘箱中将做标记的片剂烘干至恒定重量。烘干之后,记录每个片剂的重量。每次试验开始时,将每组100个做标记的片剂每隔30秒钟添加到包衣工艺的进料侧,每次试验总计使用500个带标记的片剂,需要2.5分钟添加完毕。记录每组带标记的片剂的添加时间。
随着包衣步骤的进展,每隔30秒钟在包衣锅出料侧将所有的包衣片收集到几个袋内。在完成每次包衣试验之后,从每个袋内拣选出示踪片剂,并记录每个片剂的出料时间。这样便于确定片剂经过包衣机的运送时间,精度为± 30秒钟。该包衣配方采用一种 #10 低色度的黄色颜料,用于肉眼评估颜色均匀性,并且便于清晰的辨识示踪片剂上的标记(图2)。
之后将回收的示踪片剂重新干燥至恒重,并重新秤重,以确定每个片剂的实际包衣增重值WG,以及每组带标记片剂的包衣重量差异。在包衣前、后将片剂干燥至恒重,确保包衣过程中的水分增加或损失都不会影响到对包衣增重判定的精确度。
采用带标记的片剂在一个 48ʺ的全打孔批次包衣锅内做对比试验,具有相同的目标增重比率(3.0%)、固体物质浓度以及适当的工艺调整系数,以保持类似的热力学条件(EEF)和线性包衣锅速度。表2所示为进行这些试验时所采用的工艺条件。
所有包衣片剂外观均匀,没有明显的缺陷。对所有的样品做好标识符号的标记(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