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持久的永恒 于 2019-7-7 18:18 编辑
遴选一周问答精华,让知识传递更加便捷,尽在《蒲答》专栏。 本次内容由“持久的永恒”编辑,“飞凌大圣”审核 栏目内容采集于蒲公英论坛,主要来源《有问有答》板块,不代表蒲公英论坛意见。
PS:诚招冠名商! 问:商业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超出控制标准,偏差如何处理。 答:zhangyahua:关键工艺参数超标了要么导致关键CQA超标,要么影响工艺性能做不出产品出来。很难有纠正行动,一般只能选择报废或者当中间体处理了。原因肯定要调查的,再调查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部门的自检吧。 小童:其实关键工艺参数超标准了,首先要看这个标准超的是企业内控标准还是硬性指标,说实在的,其实最差是个偏差了,要不就废批,关键工艺参数产生的偏差是很难对产品稳定性做风险评估的,要是我是质量部门领导直接就废批了,我要是生产领导,我得寻思寻思这个偏差怎么写了。
问:气闸室和缓冲间的概念分别是什么,用途方面的区别在哪里呢? 答:abcQQ:气闸室相对于相连接的各功能间(或环境)的空气压力为负压,并且全排。气闸室的两侧,可以是非洁净区对洁净区,也可以是洁净区对洁净区。
缓冲室是人员或物料自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的必然通道,其气压是自外(非洁净区)向内(洁净区)梯度递增。缓冲室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防止非洁净区的气流直接进入洁净区,有了一个缓冲室就大大降低了这种可能。二个是人员或物料自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时,在缓冲室有一个“搁置”进行自净(主要是物料),以免进入洁净区后,对洁净区造成污染。
臭氧消毒效果验证必须要做微生物挑战试验吗? 问:如题。 答:郝小琴: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臭氧消毒效果的确认,需要执行以下测试项目:
1. 臭氧浓度的确认
选择净化空调洁净送风最远端的房间、换气次数最低的房间、关键工艺房间等;
2. 生物指示剂挑战性试验
在对目标区域执行抽样消毒前,可将含菌量为1×103cfu/片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放置于空白培养皿内,将培养皿置于被测试臭氧浓度的房间内,打开培养皿盖子,使生物指示剂完全暴露在环境中,以便于臭氧消毒过程中能够作用到生物指示剂上;
在臭氧结束后,回收生物指示剂,按照培养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结束后对目标生物指示剂进行活菌培养计数,如每个测试点的杀灭对数值均为≥3.00,判定为臭氧消毒合格;
3. 臭氧残留的确认
臭氧消毒结束,通过指定时间新风置换后,洁净室内的臭氧浓度不得高于0.1ppm(约0.20mg/m3)。
问:我的纯化水没有安装臭氧消毒,只有紫外线灯,请教怎样用紫外线灯做系统消毒。
打开紫外线灯,供水系统循环两个小时,静置一个小时,然后排放,这样行吗 答:wangtutu0519:纯化水系统消毒一般有 巴氏消毒、臭氧消毒、纯蒸汽消毒几种方式。
你所说的 紫外线灯做系统消毒,基本上达不到消毒的效果,当然了,纯化水系统是不是需要消毒也是需要讨论的问题, 我记得2000年左右,我们一个做的比较早的两级反渗透系统,纯化水储罐和分配系统可能半年或者一年都不需要消毒,当然当时也是配置了纯蒸汽消毒系统的。后来另外一个单位的纯化水系统,用2%的氢氧化钠循环排放后冲洗到PH值中性,用了几年也没有问题。当然后来也改为巴氏消毒的。
你所说的紫外灯,好像原先包括现在的纯化水分配系统上都有这个标准配置,有些还规定不同的灯管多长时间更换一次(这个主要是为了避免紫外灯管的发光强度减弱后无法测定),但是个人认为这个东东纯粹没有什么用。你居然想用他来做消毒?
问:公司要进行新产品的试制,领导说需要进行层流罩的擦拭测定其化学残留来进行清洗确认,还要以接触表面的api残留限度作为接受标准;我认为这种非直接接触的设备外表面,更换初效滤袋,内壁目视洁净就好了,没必要测残留吧? 答:hahaha67:有固定的SOP对称量罩的清洗进行规定,只是觉得这个表面经过清洁,过滤器经过更换的设备能对下一批产生污染的风险已经很小了吧?要是还使用擦拭的方法化验,用直接接触的表面的标准来要求是不是有点左了 歪楼:没有具体法规要求和操作的时候,传说中的风评不管用吗?
问:原料药厂家最后产品包装时,原来用白色扎带,现在换了个不同型号的扎带,用绿色的扎带了,那需要走变更么?需要通知客户吗??如果走变更,需要对扎带做做降解实验,研究对产品有没有影响吗??? 答:flash02:如果你的扎带颜色和型号没有特殊的含义,那么没必要执行变更通知客户。当然你做了也没有问题。
如果你的扎带颜色和型号是有作用的,比如区分产品,区分规格等等,那么你就应该执行变更程序,是否需要通知客户,就要自己去评估有没有必要了。
扎带不直接接触产品,做什么实验研究啊? 歪楼:觉得这个吧,真应该花几百万做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现在制药真比制du还难
标准高配低用有问题吗? 问:无菌制剂,使用非无菌的原料,原料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微生物限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只能买到无菌原料,供应商检验报告是无菌,我们取样的环境和投料环境都不是无菌条件,我们只按照我们的使用标准来用。但是一客户审计认为我们的取样和使用过程对原料带来了污染,我们反复强调我们使用的标准是微生物限度不是无菌,但客户就是不认可,认为这种做法违反了GMP要求的生产过程要降低污染的原则。是我们的做法真的问题还是审计人员理解有偏差? 答:边地伯爵:这个审计员考虑的角度也不算错,因为有个生物负荷度的问题呀,下游无菌工序并不能无限保证除菌,即使是最终灭菌还有个内毒素问题呢
但是呢,任何事情都不能专牛角尖
如果你们的工艺规程就是这样,其实无菌还是非无菌的原料药是没有多大影响的,总不能说用非无菌的没问题,无菌的反而有问题了
这种客户或者第三方的审计吧,很多时候审计员也就是各半桶水,官方审计胡说八道的时候都多了去了
我们以前对付客户审计,就是看他下多少单子,单子小了这种事情没得谈
问:如果已有的GMP车间改造,增加了新的功能间,是否需要进行第三方检测认证,还是自己进行洁净区环境再验证即可,如果需要第三方,有什么依据吗? 答:首先搞清楚为什么要第三方检测;正常第三方检测是乙方要求的,用来进行验收的;这个第三方检测跟药企基本上没关系,只是作为工程验收的报告;如果你们不需要第三方,你们可以自己验收。高效安装,高效检漏,增加新功能间后是否影响余功能间的风量、换气次数、压差梯度(这些项目肯定是要检测的),新功能间的照度,温湿度,悬浮粒子,动静态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自净时间这些项目。
问:关于原料药厂的清洁验证怎么执行:非洁净区专线设备清洁周期(如连续生产30批)怎么执行验证?之前一直考虑的是化学残留,现在越来越多检查都提出了,要考虑到降解杂质的情况。 答:晚上吃什么:感觉您这个好像不是清洁问题,是验证和生产情况与工艺研究不符合的问题
如果确定是降解杂质,可以做如下筛查,
①确定哪一步骤的中间体降解的。
②确定什么原因导致降解,水解、氧化还是手性反转等。
③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如果是水的,考虑溶剂和其他物料水分和设备进水原因,手性反转考虑光照等因素,确定是工艺问题还是设备不匹配造成的原因。
④如果是工艺问题重新进行工艺优化,如果是原辅料问题考虑更换,如果是设别和配套设施问题,排查解决。
做完上述,再考虑清洁问题。
“赤健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 联系方式: 天麻妹18284005401; 杨曙光13908125612; 。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