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169|回复: 6
收起左侧

[药界资讯] 上周《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透漏了第二轮大方向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19-7-29 18: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药猫』 于 2019-7-29 18:07 编辑

上周,国家医保局组织召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透露了第二轮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大方向。

1、会议纪要显示,第二轮集采范围在除4+7城市及福建河北两省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内开展。若一家中标给予50%量,两家中标给60%量,三家中标给70%量,多家中标,平分市场。


这种改革方向,理论上会出现多家企业围标,并联合坐庄的可能性,导致药价下降幅度不足,甚至未来还可以联合涨价。


当然本次招标不会,这是因为全国其他省份跟进的价格以去年中标价格为天花板。天花板的意思就是可以小于等于,但不会大于,再加上这次是全国的带量,估计最后价格会再降10%左右。

之前的政策采用独家中标70%,剩下企业分30%的情况,但事实上由于医院为了确保完成这个配额任务,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将非中标产品禁掉或者不进货。

相当于仅一家企业中标的情况,其他未中标企业基本为零。如果一年内中一大半时间都无法出货,这会对企业营销、医生选择产品、营销体系和医药代表都造成巨大冲击。

经过第一次囚徒困境的博弈,在正式开标的时候,药企直接报最低价或者会出现恶意杀价,甚至降价到成本之下,因为不中标就要[url=]Index[/url]等死了。过犹不及。


这次政策调整的核心是互相制约,雨露均沾,但要避免未来垄断。

2、会议纪要里还显示,所有企业(包括原研企业)以不高于4+7中标价格,报价最低的企业直接中选,其余企业依次决定是否接受最低报价,直到中选企业满3家。

(或:这里只提到了3家企业中标的情况,没有提到如果4家、5家企业中标,如何分配市场,还是按照平分市场的规则或者要引入其他机制,政策还没有明示,但可能倾向控制在3家或者不超过X家以内企业中标)。

根据报价高低,企业交替轮流选择省份(1,2,31,2,3……),所挑选省份报的量总和即是此企业约定的量。


也就是说,其他所有地区都要采用不高于4+7 的价格开始报价,报价最低的直接中标,获得50%市场;如果有23家企业同时接受最低价,则平分60%70%左右的市场。而且,企业根据报价从低到高依次来挑选省份。


这里企业会怎么选择?一般优先挑选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因为除4+7之外,他们是中国医药销售最大的几个省。

3、第二轮集采的范围明确限定在,除4+7城市以及福建河北两省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这个是给原来没中标的企业一个全国竞价的机会,也可能引发新一轮报价。

因为4+7范围的销量只是全国总量的8%-10%,剩下的接近80%市场,再乘以70,将由第二轮集采报出。

因此,这次采购规模理论上比4+7的量要大5-10倍。明年以后4+7这个表述将进入故纸堆,应该改成全国集采谈判,全面扩容。

4、纪要还显示,集采的周期为,2家中标品种1年,3家(或3家以上)中标品种2-3年。也就是如果中标企业满3家,很可能3年招一次标,事实上就固定了这些生产企业。

因为一个企业生产线不能空置三年,等三年之后再来竞标、生产和销售,那么有多家生产企业一定要破产了,特别是充分竞争厂家超过十家的仿制药,这是数学上的“抽屉法则”。

第二轮集采什么时候招标、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纪要里提到明年执行,我们估计明年第二轮集采,随着现在一致性评价的进度加速,很可能新增超过五十个品种进行集采,然后在第一批集采满一年后,两次并一次,一起采用新政策执行。以后可能每年或者每两年同样的时间

再来一轮,这样成本最低。

4+7集采政策的调整,或者说全国集采的逻辑是避免一家独大,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特别恶性的竞价或者垄断市场的行为。以合理或者保证一定利润的前提,让中标企业平分,大伙都有钱挣,也能保证稳定供应。

当然也不希望再有过大的降幅,因为从宏观经济学原理来说,过度压缩的成本,迟早要从其他地方还的。

5、集采扩展到全国,将对部分药企和CSO(药品外包销售组织)带来重大影响。


(1)仿制药过评太少的工业厂家,要么补课要么准备出局。已经明确了不予采购不予报销,行业重构已成定局。

(2)由于集采的范围都是大品种,这种博弈逻辑事实上会让很多医药营销公司或者CSO成长性受限。因为只要特别努力把药品做成大品种就会面临集采,而集采本质是去中介,直供,没有差价。


CSO把药品量做得越大,药品就越可能进入集采没有退路;如果药品量做的太小企业就没有价值。大批CSO说自己有强大市场推广渠道,小弟众多,线下覆盖,拿全国总代能够上量……

现在看来,估计只能上到13个亿的体量,再往大里做就会面临集采和招标。这类CSO永远不可能做的非常大,只能游走在边缘,在夹缝中过自己的小日子。因此这批企业全面利空,以后这是一个苦活。


医药代表规模批量裁员会在明年招标后实行。假定一共集采八十个品种,涉及1000-2000亿的采购量,那么加上挤压的其他可替代产品的空间一共涉及超过3000-4000亿的市场总份额的话,全国一年2万亿药品零售总额,影响了20%的市场大盘,至少必须减少15%的代理商或者
代表来精简成本。


也就是说理论上明年至少有30万的医药代表一定会主动被动转型转行,如果不走的话要么降低薪资,要么去开拓下沉渠道市场或者零售了。


从前的高定价高代表高费用高回扣的营销模式,特别是仿制药必须进行低成本营销了。看来整个行业是要变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19-7-29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整个行业是要变天了?未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19-7-30 0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最近发的消息不错,但是,转载一定要注明来源和出处,并在标题显示【转载】。
如果是【原创】更要特别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9-7-30 09: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大概了解好像全国集采也只占全国药品销售的20%左右,这个量对医药销售的痼疾能产生多大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7: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顶洞人 发表于 2019-7-30 08:10
楼主最近发的消息不错,但是,转载一定要注明来源和出处,并在标题显示【转载】。
如果是【原创】更要特别 ...

好的,版主,知道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7: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aknamtt 发表于 2019-7-30 09:02
看完,大概了解好像全国集采也只占全国药品销售的20%左右,这个量对医药销售的痼疾能产生多大影响?

谢谢点评。
而我个人一点浅见:这“身”久患慢疾,虽痛,但不碍,遂不能“猛药”灌之,“温水煮蛙”“病灶丝抽”方为上上策。这“天”确实不是一蹴而就说“变脸”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19-7-31 1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syhorchid 发表于 2019-7-29 22:55
看来整个行业是要变天了?未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5 1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