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山顶洞人 于 2019-8-21 11:50 编辑
妖孽不死,中药不兴(二) 一石惊起万重浪,一时失语波不休。本来是有感中药材农残测定抒发,引申一下,批判一下生搬硬套的西化拿来。文中不免一时激越,有失体面,倒是先于此唱个喏赔个不是。接下来阐述或有再次激越,再先唱个喏。 开篇前,先做个解释,公众号留言里有个大学生对我诋毁学院派深感委屈。可能是理解错了定义,“学院派”指的是高居庙堂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体制中人。这个我也很无奈,例如CDE招人就是这么限制年龄和学历的。 闲话且过,纵观诸多评论,唯此语得吾心。不免飨于诸君! “话题很大,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有个明确的结论(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lz提出来让大家思考或争吵一下也不错。” 理越辩越明,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代或西医主导的时下,主流话语权包括决策定制权方面,中医药是弱势的、沉默的!这和近代史国运沦丧不无关系。所以我们奋力弯道超车,并且在此刻重扬民族复兴之伟大理念。然而中医药,因其源远流长,断代而久,所以重新收拾起来,艰途坎坷! 莫小看话语权,权力总是掌握在定制规则的人手里。于此,有评论殊为精辟:“用英语语法来评价汉语是不是觉得汉语都是语病?” 所以,中药首先在药理上就无法被现代医学认同,不在一个频道,怎么都是鸡同鸭讲! 虽有反对者讥吾才是妖孽,但其片语某深信服。“抛开治病的根本目的来谈传统就是耍个大流氓。”没错,说一千道一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西医神药屡禁不绝,中医神话屡见不鲜。笔者都是深恶疼绝的。落在具体医者,良而有之,庸亦不乏。若以个例为据,评价整体,亦非智者所为。中西医之优劣所长,已有达者太多论述,此处就没有必要鹦鹉学舌了,有意者自观即可! 只是简单点出一个事实,我国领导人的平均寿命远长于他国。这也是国外逐渐兴起中医保健之风的由来。另有一个现象,纵使被人攻击有地域歧视嫌疑,我也想指出。历史上不乏朝廷偏南苟安,所以相对来说,南方传统文化保存的较好,所以在南方,中医支持者众。 事实总是胜于雄辩,中西医若是掐架的话,前五千年完胜,近三百年完败!未来属于谁?以文明之特性而言,华夏文明因其强大的包容性,我倒是非常看好!说直白点,西方输了,还能被接受吸收;东方输了,那就是亡国灭种!这本质是文化之争,不过以中西医为载体。要是有人看不穿这点,那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某虽不才,尚可自夸中文精通,英语半通,故有遐思成文。唯可悲者,英语未必精通,中文肯定不及半通,却胡服易冠,妄言祖宗不可法。我就呵呵了,多读书罢,否则就少说话!扯得有点远了,就此打住。 一直品玄弄虚,难免落个空谈之评。所以就时下政策个人所知建言一二,献丑了。 一、安全性保证方面,控制农残等势在必行,但方式方法不可一刀而切。 首先,标准制定首先要合理,不可人云亦云,照搬国外。毕竟水煎口服,药食用量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过程控制远优于最终检测,更别提,种子培育优先级更重于其它,大力推进GAP才是正道。这项工作属于基础研究,但不能畏难而退。 再次,震慑意义应远大于全面铺开,不妨将之列为探索性检测方法,一经查实,使作恶者倾家荡产乃至问责刑法。而且标准不能只增不减,应该动态调整,否则已被纠正之乱象,一直徒耗人力物力,亦非智者所取。 其它,应该培育市场品牌,应该交给市场的事,就交给市场。 二、汉方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等 政策引导要及时有力,别再拖了!能理解怕犯错从而丢了乌纱帽,但在其位就应谋其政,否则不如归去!体制如围墙,讳莫如深。或许这也是NMPA总不如FDA的缘故。 有识企业和民间团体,应敢为天下先,率先探索尝试。风险与收益总是并存,何况有此大义。其实业内已有此类勇士,对此,笔者一定要点个赞。笔刀功夫终究不如实干,遑论口水汹涌者! 整顿学术圈,落后泰半是基础研究缺失,这方面,高等院校有得天独厚之优势。呼唤象牙塔精神回归。学术圈里的一些机制,该从根子里挖一挖了! 三、工业化制造 别好高骛远,追逐什么智能制造了,骗点扶持基金,那钱拿的良心安否?先把瓶瓶罐罐间的火候神马的研究实在了。提取转移率、有效浸出率靠谱了吗? 官方政策的制定者们,下来调研下吧,或者找个老中医学习下?民间物议沸腾,总不好一直装聋作哑罢! 说来说去,虽然一度鼓励培育业内的民间团体,辅助官方。奈何总是野生的苗多被踩。这事也是没了准了去了。算了,不扯了! 结语: 我们寄予厚望的中医药,倒不怕死的壮烈,就怕死的憋屈,倘若死的悄无声息,那就真可悲了!对也罢,错也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总是好的! 时代在前进,今日之抱残守缺或许明日就是弘扬传统,搞不好我就在这等着你回来呐。这条路上纷争不息是常态,有争议才有进步嘛! 话说回来,科学家们在步入无人区的时候,所知越多无法解释的就越多,大到宇宙,小到人体,谁能穷其尽呢?精准总归落入混沌中! 胡言乱语的就此罢了。再次强调,文首那句评语,深得吾心!与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