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155|回复: 3
收起左侧

生物毒素:新药来源新仓库

[复制链接]
宗师
发表于 2012-8-5 19: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生物毒素:新药来源新仓库


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养几盆花,近日忽然听说有52种植物可以致癌,其中包括我家养的变叶木,不由大惊:植物怎么就能致癌呢?是通过眼睛、鼻子还是皮肤?百思不得其解之下,记者走访了我国生物毒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冀胜。                                             

                                            致癌植物毒素达百余种

        陈冀胜是防化研究院研究员,自上世纪60年代便开始研究生物毒素,尤其侧重于研究植物和海洋生物的毒素。他的一个比喻使记者的疑虑烟消云散:“罂粟的花朵很美丽,你不吸毒,只是盯着看会吸毒成瘾吗?”可不是,植物致癌也需要一个介入体内的通道。当然植物中的确有些成分可以诱发细胞癌变,或促使不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同时也有很多成分可以治疗癌症。

        世界植物约有30多万种,有毒植物不到2000种。陈院士他们曾对我国有毒植物进行过调查,1989年出版了《中国有毒植物》一书,介绍了943种有毒植物,包括可致人过敏、神经中毒、皮肤糜烂、致癌的有毒植物。他说,不等于接触这些植物就能致癌,起致癌、诱癌作用的是生物毒素的有效成分。例如漆树中的漆醇可致肌肤糜烂,长期接触含这种物质的油漆可导致皮肤癌。目前已经发现可致癌的植物毒素达百余种,如千里光碱、野百合碱、黄樟素等,还发现了自然界中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多种强促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巴豆的有毒成分佛波醇酯、海洋生物毒素海兔毒素、大田软海绵酸、端镰菌肽等。他说,不要担心植物挥发出的芳香类物质会致癌,问题没那么严重。但有些生物源致癌物却很严重,例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等对谷物、玉米、花生等作物的污染已证明是地区性肝、胃、食道癌的主要诱导物质。                                             

                                            重要的生命现象

        生物毒素也称天然毒素,包括了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所产生的对其他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陈冀胜说,有毒生物物种遍及大部分生物门类,如细菌、真菌、植物、昆虫、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许多海洋生物。人类对生物毒素的最早了解来自生活,如真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蛇类及其他动物咬伤、鱼贝中毒等。人类对生物毒素的研究和利用已有久远的历史,目前,生物毒素成为生命科学中十分活跃的新领域和重要的交*学科,即毒素学。

        生物毒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它蕴涵着大量奥妙复杂的重要生物学信息。这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保存自身的物种,抵抗高等动物或疾病的侵袭而产生化学防御能力。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物毒素,可以发现很多对人类有益的药物。

        与生物多样性一样,生物毒素也以多种方式显示其多样性的基础特征,展现了令人惊异的化学结构多样性,目前已知结构达数千种。生物毒素常以某种高特异性作用方式作用于酶、受体、离子通道、基因等靶位,产生各种不同的致死或毒害效应。除了致癌物质,生物毒素中还存在多类高强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等物质。
                                            

                                            寻找新药的重要途径

        生物毒素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中约有1/3直接或间接来自生物,部分中药就是利用生物毒素治病。毒性是生物活性最敏感的表现,它是如何特异地、高选择地干扰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神经系统、细胞生长等,揭开这个谜能给人类寻找新药以很多启示。

        当前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药仍是颇具吸引力的方向。许多植物有毒成分衍生的药物已为人熟知,如抗疟药奎宁、青蒿素,镇痛药吗啡,强心药洋地黄,神经系统药物乌头碱、阿托品以及抗癌药物长春花碱、喜树碱、三尖杉酯碱、鬼臼毒素等。高毒性细胞毒素蓖麻毒素类等核糖体抑制蛋白,可作为生物导弹的偶联蛋白类抗癌药的效应链。生物毒素不但可以作为临床药物,还可以导向化合物,并可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新药模型和结构构架,更能为发现药物新作用靶位发挥特殊作用。

        陈冀胜院士说,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对新药的要求与日俱增,生物毒素正是令人瞩目的新药的潜在领域,研究方式也由广泛筛选转向多层次深入研究。生物毒素直接应用仍不失为一种简捷途径。生物毒素化学结构的特异性和多样性为药物设计提供了广泛的机遇。最经典的例子是吗啡类药物,近百年来,有关结构改造已诞生了数十类新结构强效镇痛药,降低成瘾性等副作用的努力也取得一定成功。此外,现代新药发展更注重于生物学的新发现,新药物靶位的出现对创新药物的研究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启发。一旦人类找到了作用于肿瘤或艾滋病的有效控制靶位,攻克这些疑难病的时候就到了。
陈冀胜   陈冀胜(1932.7-   ),男,军事医学与药物化学专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历任国防科委某研究院副所长,防化研究院四所所长、院政治委员、总工程师。从事药物化学与药物设计、生物毒素、化学生物学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主编《中国有毒植物》、《英汉生命科学词典》、《化学、生物武器与防化装备》,《反化学恐怖对策与技术》等。参编《分子药理学》、《海洋生物毒素学》、《 toxin-related diseases 》等。中国化学会、中国毒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天然药物》、《应用化学》、及《 j. nat. toxins 》、《 j.med.chem.def 》编委、学术顾问等。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9-10 2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09: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6 14: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29 09: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