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源】米墨药事官
随着“4+7”带量采购全国扩围落地,医药产业的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国内药企的管理及营销等方方面升级转型提上日程。
2019年即将翻篇,各药企的高层就有较大的人事调整。比如2019年9月,根据上市药企公开资料统计,有12家药企发布人事变动,其中有13名药企高管辞职。
医药产业正在经历变革与整合的时期,迎来各种资源的结构调整,药企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升级转型,也加速了人才的竞争流动。
01
压力下高管集中离职
不久前,辅助生殖药物市场头部企业丽珠医药集团的一则高层离职消息甚嚣尘上。
9月28日,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关于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辞职。 9月26日,创新医疗发布公告,公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吴晓明申请辞职,据悉是因被举报索贿。 无独有偶,9月26日,西藏奇正藏药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崔松兰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 9月25日,广州白云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李锦云因工作调动申请辞职。 9月24日,新华制药发布公告表示,日前收到副总经理窦学杰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窦学杰先生因达退休年龄自2019年9月24日起辞去本公司副总经理职务。窦先生辞职后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而佛慈制药9月16日也发布公告称,因工作调动原因,孙裕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以及总经理职务。 ........ 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医药产业政策的巨大变化,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销售合规等多方面的生存压力,而这种压力直接传到了企业的管理层。药企的管理者无论是战略思维,还是战术运用,都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急需找到未来行业的突破点。
对此,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副主任史万奎认为,以“4+7”、“药占比”、“处方反腐”为代表的一系列医药改革政策手段,
上市公司业绩目标落差短时间内对股东和投资者必然产生强烈刺激,于是,从业绩不认同引发对人的不认同,人和组织间的不认同在医药行业集中出现。
02
找到行业突破点就是赢家
“这个行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你要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新市场、新关系......”河北一家制药企业的高管吐槽说。医药产业近两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政策市场变化,药企高管成为首当其冲的承压者。
特别是在实施药品采购流通两票制以后,一些传统招商模式的药企,以及不真正掌握新渠道资源的高管就势必成为空架子,而“4+7”药品集采的全国扩围也让不少药企直接将营销团队进行缩减,连曾经的关键角色“药代”也即将成为过去时。
还有哪些药企将会面临高层调整?史万奎认为,根据产业发展环境与业绩压力的关系,有七种类型的企业高层更可能出现变动,包括基于单一费用驱动的营销型企业、基于资本并购的整合型企业、基于公共关系的机会型企业、基于研发优势长期暴利定价的企业、基于简单利益分配的招商型企业、专业领域快速集中的企业,比如区域型医药流通企业,以及过度迷信战术忽视战略研究的企业。
不过,史万奎表示,很多人将当前企业业绩压力归因于行业政策效应的集中爆发所致,但这只是外因,本质上是医疗、医药文化发展周期拐点的历史性必然。拐点期的医药企业文化认知不转弯,跟不上医疗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步伐,路线的方向性分歧会加大。具体说,是企业内部组织化水平不高,能力建设不足,刻舟求剑,战略失策,表现为业绩目标落差不断加大,推动组织焦虑积聚,激化矛盾。
03
行业拐点期到来
随着国家医药产业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药企的战略和布局要紧跟政策变化,由此带来的人才调整也是必然且持续的。
对此,史万奎表示,医药产业拐点期之后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决定了企业的焦虑周期和行业的焦虑周期。在行业拐点之后,必然有一些企业和人才被甩出赛道,同时,也会有一些企业的驾驶会更加轻松。
他认为,医药行业的好处是细分领域众多,当此时期,抢占细分领域头部位势乃为关键期。拐点之后,细分领域的特别分化与特别融合将是重要特征,决定了产业的集中和淘洗选择。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现有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也要求企业必须搭建新的人才体系。事实上,未来药企的竞争力将更大依赖于专业化人才的竞争。
对于药企的机遇和挑战,史万奎认为应该积极拓宽战略视野,善于将医药与诊疗路径、政府策导向深度融合,坚守医药本心的企业和人才将能迎来了发展利好。这样的企业具体表现为善于放弃小我,以用户心为心,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病机药理、研发、结构、运营、品牌等方面,总之他们更加重视以疾病健康康复为导向的医疗价值,而不是单纯的向“卖药”要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