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呆子 于 2019-12-9 10:13 编辑
早晨上班途中习惯性地会进行思维发散,今天想到的是三体相关的事情。就記起來一篇新闻報道,說是在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后被聘为國內哪个半官方机构的特別顾問。這个机构似乎和未來学有关。然后忽的一下子联想到关于“认可”這个詞。比如,中醫藥在國際上的认可与否似乎比較能引起大家的感情回应。當然,不只是中醫藥,其他像文娱啦、科技啦等等都是。
很多人這時候会开始反思,我們为什么非得要获得国际的认可?什么都要争?为什么不能像某些民族一样,处事淡然一点,自信一点、专注一点。自己做好、自己人认可就好。
另外一些人会回答,這是因为中國以前的屈辱历史导致的应激反应,要在世界上证明自己,重登往日的复兴。
但我有不同的观点。其实,我們民族中的這种需要世界认可的情怀跟我們的近代历史記忆关系不大,而跟我們文化中“天下”的潜意识有很大的相关性。
之前看到過一篇分析,說國家領导人提出的世界命运共同体本質上是传統的“天下”概念的复制和拓展。因为這一概念是我們文化中獨有的创造。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类似概念。這也是为什么共产主义能在近代被中國精英推崇的深层原因。也即領导人所說的,我們的制度是深植于我們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之中的,要建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认可”类似的对比还包括,中國的传統的榮耀是“光宗耀祖”,但另外一方的榮耀從來沒說是属于祖先的,都是全人的。
所以,当我們把眼界继续拓展,从夏禹画“天下”为“九州”到春秋战国、三国鼎立以及历朝历代的“逐鹿中原”,延续到明清的开拓以及現在的“天下”為五大洲四大洋的“命运共同体”,出現這样的“争”也就不足为奇,這不过是我們民族的基因罢了。
有時候在想,一個天下內,出現紛争或許不是坏事。當然,這只是笔者這個小小的非“肉食者”的一点定胡思乱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