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006|回复: 0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药典纠错】远志、红参、鸡内金、麦冬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0-10-24 2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远志


药典远志
  
咱们先看15版的自相矛盾:  
前面的药材部分,没有抽芯~  
01.png
后面的炮制部分也没讲要去芯。再后面炮制后的性状,冷不丁出现一个“中空”!  
不去芯何来中空?
02.png
这15版一自相矛盾的现象,在前几年没有少被基层中药工作者们吐槽。  
于是乎,2020版药典来改了。这一改改得更可笑,出了好几个漏洞。  
03.png
其一,“抽取木心”,而最早的63版药典用的是“抽去木心”,显然,63版用词是严谨的,这个有点初中文化水平的学生也不会用错。  
其二、“晒干或抽取木心”,也就是说不去心的也可以成为远志药材。可是不去心又有什么用呢?请看饮片项下~“远志,取抽去木心者……”那么药材中不去心的那一堆还能干啥?不能进药房,也不能拿来投料做为中成药,更不能药食两用。  
为什么不干脆回到63版“抽取木心”。一定要保留“晒干或”三个字?这不又自己打自己的脸吗?(我非常怀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错了也得绕个弯证明自己原本是正确的”,一定要给自己的错误带上一顶“或可以是正确的”帽子。)  
04.png
其三、前面改成“去心”了,后面“中空”就不矛盾了
可是2020版药典又忙不迭地把“中空”两字去了。我们大家都知道,药材部分和饮片部分在药典编写中,分别由不同组负责,难道你们之间就不能沟通一下吗?可以考虑用“或”或者“部分”等词汇啊!  
附——1963版药典  
05.png

传统上认为是红参优质品的
“黄马褂”还能不能买  

  
有网友托我问问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同志,传统上认为是优质品的红参“黄马褂”这种商品规格还能不能买?因为按照现行的和未来的红参标准,这种黄马褂是一定要被判为劣品,并给予罚款的。
06.png
07.png
药典红参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采挖,洗净,蒸制后,干燥。  
【性状】主根呈纺锤形、圆柱形或扁方柱形,长3~10cm,直径1~2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有时具断续的不明显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并带弯曲的须根或仅具须根残迹。根茎(芦头)长1~2cm,上有数个凹窝状茎痕(芦碗),有的带有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艼)。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样。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鸡内金问题的细说  

看了朋友传来的据说是国家药典委专家给我这个老头的回应,说是2mm厚的鸡内金过去在农家的老母鸡身上是量到的,如今养鸡场饲养的小鸡儿就达不到了。  
因此药典一定要坚持用过去农家散养老鸡的鸡内金?
这有两个问题,我得分开讲。  
其一、过去像我们这样老头儿的小时候,家里一年也杀不掉几个鸡,鸡胗皮收起来晒干,可以在货郎换一块甜甜的小糖,这是我们儿时和少年时代幸福的回忆,这也是鸡内金药材过去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的来源。如今这样的事还有吗?货郎何在哦。  
因此,这样的说法是典型的不接地气,这样的人是国家药典委的专家?能来代表国家药典委在台上发表高论?按他的说法,现在已绝对是没有鸡内金可用了,这要出大事的。也许是我的朋友搞错了,或者是我搞错了?那专家不是国家药典委的?请国家药典委领导同志明察。一定要明察。  
其二、鸡内金2㎜是过去几十年争议的事儿,早已不是新闻了,我记得那时相关的私下的解释有两点:1、从最厚的地方量。2、鸡内金会起皱褶,连着皱褶一起量。打一个比方就是量“M”的高,而不是量“M”笔画的粗细。  
如果按照这样两种的量法,加上“约”字,也就差不多就够了。还有是不是鸡内金肉眼看看就知道了,也几乎没有人实实在在量过。  
但这两种量法从来没有写进药典,显然这就不严谨。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国家药典编写的不严谨,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比如我最近这些日子一天一篇近百篇挑毛病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麦冬又错了“一点



前面谈到了麦冬的错误,有年轻网友给我发来,说麦冬还有一个错误,就错了一“点”。到底是年轻人,眼睛太好了,心也特别细,就这区区的少了一个小“点”,他也给看出来了。给我这老眼昏花,粗枝大叶的老头咋也看不出来。   
08.png
09.png
2015版药典
拉丁语人名如果采用缩写,就必须在后面加一个小“.”,这是规矩。我来仔细一查,20版药典是错的,15版药典也是错的……,至于这个错从哪一版开始的,我个人认为就不要再追究了,赶快改过来,改了就好。  
看看植物志是怎样写的——  
010.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9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