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47|回复: 2
收起左侧

[蒲园轶事] 【药典纠错】狗脊、白薇、矮地茶显微问题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0-12-12 21: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1
狗脊显微看不到淀粉粒


药典狗脊  
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barometz(L.)J.Sm.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残存金黄色的非腺毛。其内有10余列棕黄色厚壁细胞,壁孔明显。木质部排列成环,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和内皮层。皮层和髓均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黄棕色物。  

我们在做了几份狗脊的显微后,发现有两份根本就看不到任何的淀粉粒。仔细一看,上面有“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一切都清楚了——淀粉全都糊化了。  


由于狗脊干燥后特别难以浸润,按药典所述的方法,蒸上二三十分钟,就好切了。  


估计是起草者在送检时送的是鲜狗脊的切片。如果在市场上多取样品,多送几份,就会发现这一问题。但是专家没有去做。  

不从实际出发,随便在市场上拿两个样品就来做标准,这是标准的不接地气。大家说,是不是?  


还有一个更为麻烦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狗脊大多数都是切片的,大家看看下面的片子吧!药典规定的是横切,我想请问国家药典委的领导和专家,就这个片子,你在哪里下刀?因为在整个根茎上,合格的横切面只有一个切面。由于狗脊药材分支较多,你很难搞清楚他中间维管束的走向。  
如果送一个完整的新鲜的狗脊根茎给石蜡切片商人,那还比较好找。我估计他们就这样的,因为这样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淀粉粒。
02.png
其实,狗脊的横切特征很少,大家看看他们描述,再看看药典对应的图谱。
03.png
04.png
我们试着做了狗脊粉末的研究,有几张图大家看看。一些特征非常明显,完全可用于鉴别。
05.png
07.png
06.png
为什么专家不选择比较简便的粉末显微,而要选择一个您在哪个地方切都搞不清楚的根茎横切?  


我不知道这个起草专家是否比对过两种方法的利弊,总的来说,通过这个专家在淀粉粒知识上的缺陷,我感到他对显微鉴定可能并不很专业,也许他标本没有做什么多方法的比较,直接把一大块狗脊药材交给外包商给切片上切了一刀,就起草了标准。  


当然,这一切都是个人的估计,希望国家药典委和国家药监局的领导同志明察。  


2
白薇标准显微标准,木纤维位于中央?


药典白薇  
【鉴别】(1)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通常仅部分残留。下皮细胞1列,径向稍延长;分泌细胞长方形或略弯曲,内含黄色分泌物。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位于两侧,木纤维位于中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及大量淀粉粒。


木质部细胞均木化,导管大多位于两侧,木纤维位于中央?
08.png
看来这位专家的切片大概也是外包切片的。看来是这样的。  
首先,也许起草者的植物学知识匮乏,他并不知道白薇属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状态(稍稍有一些次生构造状态发育)。这个构造在中柱的中央通常是有导管的,并不只是分不在两边。只是中央的导管通常是最原始导管,直径较小,很难看出来,而边上的导管往往是次生构造,通常比较大,所以容易被发现。  
看看我的学生做的切片,白薇可能因为产地和品种的不同有差异,有的中柱是圆的,有的中柱是扁的。
09.png
左上大概是专家看到的构造,其实中间比较大一点的也是导管。看看右上的也是白薇,但它中间的导管就明显多了。下面的两个与上面是不同产地的白薇,奇怪的是它的中柱是扁的,也有可能是采季的原因。中间的初生韧管束中的导管群更加集中。  


白薇标准也是外包切片起草的?希望国家药典委领导好好查一查。  


总之,起草中药材的显微标准,应该有多产地多批次的样品。如果起草的专家自己不能切片,送出去委托切片的样品又少,甚至是随便挑一个批次;到了切片商人那里,他们又挑最好切的材料来切片,最终的结果如何,大家想想就明白了。  


3
矮地茶显微标准出现自相矛盾
  
药典矮地茶  


【鉴别】……  
本品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等式,偶见不定式。腺鳞头部8~10细胞,柄单细胞。  
本品粉末棕褐色。螺纹导管较多见,直径7.5~25μm。分泌腔多破碎,有的含黄棕色分泌物,可见内含棕褐色物质的分泌细胞。纤维壁厚。草酸钙方晶直径7.5~26μm。腺毛由单细胞柄和2细胞头组成。气孔为不等式。可见棕色块状物。淀粉粒单粒卵圆形或圆形,直径3.8~23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叶表面观:……腺鳞头部8~10细胞,柄单细胞。没有腺毛?  


本品粉末:……腺毛由单细胞柄和2细胞头组成。没有腺鳞?  


奇怪啊!叶片中有的东西,打成粉末就没有了!  


早在药典出版之前,我就指出短地茶性状鉴定上有“错把叶对生写成叶互生”的错误,并打包把好多篇材料一起发给了国家药典委,可是他们只说了一声,没有盖公章,就石沉大海了。  


所以矮地茶显微鉴定的这一问题也压下来了。人家国家药典委根本就把我们的意见没当回事,发给他们也是白发!  


如今不妨调出我学生过去的切片,大家来看看。  
010.png
011.png
我们做的结果是,在叶片上毛茸两种都有。那为什么会相继在15版和20版出现同样的问题。  


有人猜测,是不是专家根本自己就没有亲手去做实验,而是把这个实验交给了实习生分别做的,看叶表面制片的实习生只看到了腺鳞;看粉末制片的实习生只看到了腺毛,两个学生之间又没有交流,加上专家工作马虎,后期应该仔细检查的人又没有仔细检查,才出现了这样的失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0-12-13 11: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壮雄壮雄壮雄壮雄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0-12-14 09: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已公布就一大堆纠错纠错,原来发布公示稿的时候,干嘛去了,人家给你提意见的时候怎么不提,奇了怪了。不要说提了人家不搭理,我们自己去提过,药典委态度很好啊,积极核对,后面错误的也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9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