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612|回复: 1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药典纠错】西河柳、水蛭、莲须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1-3-16 2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


药典西河柳鳞叶的描述很不严谨


药典西河柳  
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的干燥细嫩枝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收,阴干。  
【性状】本品茎枝呈细圆柱形,直径0.5~1.5mm。表面灰绿色;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折断。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的叶基,断面黄白色,中心有髓。气微,味淡。

只说是“鳞片状小叶”,后面没词了?鳞片也有多种形状,鱼鳞有鱼鳞的形状,穿山甲鳞也有穿山甲鳞的形状,而且在同一个动物身上的不同部位的鳞片也不一样。简单的说“鳞片状小叶"就一带而过,这样的描述很不严谨。  


大家看看下图,西河柳的鳞片状叶是什么样的——
1.png
鳞片状叶本身就是一个植物学上的总体的概念。是指叶片相互紧贴或者紧贴着茎的一种状态,至于叶片的本身形态是不清楚的。在形态描述的时候,多数都会对其中的每一片叶子的形态进行详细的描述,如鳞片是长的还是圆的?大的还是小的?质地是厚的还是薄的?都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如果简单地用“鳞片状小叶"一带而过,根本打不到准确鉴定的目的,所以说这很不严谨。


2.png
咱们看看植物志——  


植物志柽柳  


……叶鲜绿色,从去年生木质化生长枝上生出的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1.5-1.8毫米,稍开展,先端尖,基部背面有龙骨状隆起,常呈薄膜质;上部绿色营养枝上的叶钻形或卵状披针形,半贴生,先端渐尖而内弯,基部变窄,长1-3毫米,背面有龙骨状突起。  


显然,药典所说的“细嫩枝叶”应该就是“上部绿色营养枝上的叶”,后面的内容,药典的起草专家也可以抄一抄啊。  


最后说一点个人的看法,那个什么“鳞片状小叶”也是错误的。“鳞片状”描述的不是叶子的外部形状,而是叶子那种“紧贴”的状态,从后一张图看来,西河柳的叶子并不紧贴在茎上,而且植物志也没有用“鳞片状”一词,并用了“半贴生”一词,显然在此用“鳞片状小叶”并不合适。


是在做水蛭标准,还是在“凑”标准?  


朋友发来疑问:


3.png
水蛭这个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很复杂,通常会把吸血的和不吸血的分在两个科,科名也起的很乱,有水蛭科、黄蛭科、医蛭科等。  


通常认为蚂横、柳叶蚂蟥同属“黄蛭科”,水蛭属医蛭科“医蛭科”。但也有把三者同放在“水蛭科”,这包括药典。  


蚂蟥(WhitmaniapigraWhitman),又称宽体金线蛭,在分类上附属于环节植物门(Annelida)蛭纲(Hirudinea)无吻蛭目黄蛭科(Haemopidae)。不能吸血。  


———[http://dict.youdao.com/w/whitmania_pigra_whitman/]  


尖细金线蛭,英文名Whitmaniaacranulata,为黄蛭科金线蛭属的动物,俗名秀丽黄蛭、……尖细金线蛭以水蚯蚓和昆虫幼虫为食,不发达的颚虽然能刺破皮肤,但不能吸血。  


————[https://baike.sogou.com/v49404274.htm]  


只有水蛭HirudonipponicaWhitman是可以吸血的。  


打从水蛭收入药典,不吸血的蚂蟥能否做水蛭入药一直就被中医药界置疑。
4.png
5.png
从本草记载上看来,水蛭应该是吸血的,但古人在野外捉取蚂蝗的时候,并没有分清楚哪种是吸血的哪种是不吸血的?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都是吸血的。  


然而,按照中医的理论,水蛭的破血功能正是由蚂蝗叮咬后流血不止而来的。水蛭最早收入药典是在60年代,据说当时的起草人并不知道还有不吸血的蚂蝗,所以根据市场上要用情况一起收载了。因此后来的许多中医工作者都认为药典是用错了。  


国家药典委的某些专家跟我解释过,国家药典委并不认为,蚂蝗吸血或不吸血与水蛭的疗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坚持不改。  


再看药典水蛭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0.9%氯化钠溶液5ml,充分搅拌,浸提30分钟,并时时振摇,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00μl,置试管(8mm×38mm)中,加入含0.5%(牛)纤维蛋白原(以凝固物计)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注1](临用配制)200μl,摇匀,置水浴中(37℃±0.5℃)温浸5分钟,滴加每1ml中含40单位的凝血酶溶液[注2](每1分钟滴加1次,每次5μl,边滴加边轻轻摇匀)至凝固(水蛭)或滴加每1ml中含10单位的凝血酶溶液[注2](每4分钟滴加1次,每次2μl,边滴加边轻轻摇匀)至凝固(蚂蟥、柳叶蚂蟥),记录消耗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U--每1g含凝血酶活性单位,U/g;  
C1--凝血酶溶液的浓度,μ/ml;  
C2--供试品溶液的浓度,g/ml;  
V1--消耗凝血酶溶液的体积,μl;  
V2--供试品溶液的加入量,μl。  
中和一个单位的凝血酶的量,为一个抗凝血酶活性单位。  
本品每1g含抗凝血酶活性水蛭应不低于16.0U;蚂蟥、柳叶蚂蟥应不低于3.0U。  


有人认为,水蛭中的有效成分就是抗凝血的蛋白质,所以国家药典就收载了它为标志性的成分。这样的标准是在表明水蛭的抗凝血蛋白酶是它的有效成分,否则不会选它。  


——我也听到药典委某专家有这样的说法。  


大家再看看下面的结果,吸血的水蛭和的蚂蝗之间抗凝作用相差达五倍以上,据有些专业人士认为,不吸血的蚂蟥最后的凝血时间表明,它几乎不含有抗凝血的成分。同样功效的药材,其中的某一成分竟然相差能大五倍以上。这科学吗?  


我又听到国家药典委的某个专家这样的解释,由于另外两种水蛭含抗凝血酶极少,为了让它们也能符合药典标准,所以就定了一个低出五倍的指标。  


再再看药典水蛭  
饮片  
【炮制】水蛭洗净,切段,干燥。  
烫水蛭取净水蛭段,照烫法(通则0213)用滑石粉烫至微鼓起。  
【鉴别】【检查】(酸碱度、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同药材



在这里含量测定又没有了!  


我又听过专家的解释——  


因为药材在加热过以后蛋白质会水解或变性的,凝血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水蛭被烫过以后,就不再能去做凝血实验了。  


把专家们的观点连起来看一看……  


——国家药典委并不认为,蚂蝗吸血或不吸血与水蛭的疗效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坚持不改,就用不吸血的蚂蟥。  


——水蛭中的有效成分就是抗凝血的蛋白质,所以国家药典就收载了它为标志性的成分。这样的标准是在表明水蛭的抗凝血蛋白酶是它的有效成分,否则不会选它。  


——由于另外两种水蛭由于不吸血,含抗凝血酶极少,为了让它们也能符合药典标准,所以就定了一个低出五倍的指标。  


——因为药材在加热过以后蛋白质会水解变性的,凝血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所以水蛭被烫过以后,就不再去做凝血实验标准了。  


药典莲须三十年错上抄错

药典莲须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收,盖纸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呈线形。花药扭转,纵裂,长1.2~1.5cm,直径约0.1cm,淡黄色或棕黄色。花丝纤细,稍弯曲,长1.5~1.8cm,淡紫色。气微香,味涩。
  
1990版的药典——  
6.png


颗粒网纹?文法上也不通啊。  


看看我们拍摄的图——
7.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师
发表于 2021-3-17 08: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0 1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