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875|回复: 1
收起左侧

[社会广角] 陈薇院士:吸入式新冠疫苗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1-6-4 18: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自:上观新闻


在6月3日下午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薇在演讲中透露,她带领团队与康希诺合作研发出了吸入式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正在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紧急使用授权。  


这款新冠疫苗采用雾化给药方式,所需剂量仅为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的1/5,可以形成黏膜免疫,有望降低疫苗接种的成本,提高疫苗的可及性。
1.png
“我有一个‘革命理想’,那就是做出非注射、非冷链的‘双非疫苗’。”陈薇院士告诉听众。如今,接种更方便、成本更低的非注射疫苗已经诞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批上市。  
据介绍,吸入式腺病毒载体疫苗与今年2月获得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注射式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毒种、细胞库、原液生产工艺、制剂生产工艺、制剂配方等均相同,仅在使用时不同,前者采用雾化吸入免疫专用设备进行接种,让雾化的疫苗微小颗粒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此外,雾化吸入式疫苗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  
谈及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陈薇表示,目前全球有5种主要变异毒株——英国变异株、南非变异株、巴西变异株、美国变异株和印度变异株。很多媒体近日报道的“双突变”印度变异株,其实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大,因为其突变位点在美国、英国、巴西的变异株中也有。陈薇团队最为关注的是南非变异株,正在开展针对这种变异病毒的疫苗研究。  
“我国的疫苗研发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方阵,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科技自信。”陈薇说。以她领衔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例,在科技部立项支持下,军事科学院团队建立了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好比火箭发射平台,有了它,就能不断‘发射’针对各种病毒的疫苗。”  
埃博拉疫情在非洲暴发后,陈薇团队在获得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后仅仅4个月,就利用这个平台开发出埃博拉疫苗,将其推向临床试验。2017年,这款疫苗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介绍,用来做疫苗的腺病毒载体颗粒是对人体不致病的病毒。所谓腺病毒载体,好比把腺病毒作为卡车,来装其他病毒的一些部件,即抗原。把重组后的腺病毒注射入人体,可以产生针对这些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新冠病毒的哪个部件适合装入腺病毒“卡车”?刺突糖蛋白(也叫S蛋白)是首选。因为包裹新冠病毒粒子的脂肪膜表面有S蛋白,病毒进入人体后,就是通过这个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从而入侵人体细胞。把载有S蛋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能识别出这个病毒抗原,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今后,如果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有记忆的免疫系统会立即识别出来,产生能与这个病毒抗原蛋白结合的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1-6-6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陈薇院士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0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