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分享个事情,这是发生在上家公司的:为什么我们在头疼于更衣室的表面微生物超标的问题?以下纯属个人想法...
l 首先,必须说明一点,环境微生物是否合格,跟是否进行取样,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是否取样,跟环境是否达标是不一样的概念。这个概念跟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是相同的道理。环境监测的目的只是确定我们经验证的清洁、消毒方法是有效的。其检测结果,也只是证明当次监测所选取的点的微生物水平符合规定。 某种意义上来说,取样的过程,亦是一个污染的过程,取样本身就需要非常多的操作,这些操作本身就可能引入微生物。 l 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内,很少会出现环境监测微生物超标的情况。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不完全真实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是,D级、C级的日常检测仅做了沉降菌,B级、A级仅关键点做了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我们超标的点,在很多企业,在风险评估的时候就已经排除在外,没有做,当然不会超标。而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没有做,这么做的企业仍然在发展,至少说明这样做并不违反 GMP。 l 我们为什么那么关注环境监测?因为超标。为什么会超标?是我们的空气净化系统有问题?是我们的清洁、消毒方法真的不可靠吗?是我们的人员真的没有按照SOP操作吗?当然,我并未观察过我们的清洁消毒流程,也不能确定清洁、消毒流程是否存在问题,或者说哪怕我看了,也不敢说不存在问题。但是,既然是经过验证的清洁消毒方法,肯定是有效的。 l 检查官为什么那么关注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更衣流程?因为偏差、因为超标。因为我们自己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证明了我们的微生物控制存在隐患,至少从账面上看是这样的。假如我是一个检查员,我到一个企业发现如此情况,我想,我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新企业,人员的也很年轻,肯定对GMP的了解有限,现场管理肯定很混乱,GMP的执行肯定不到位,不管文件规定得多严格,总之还得加强。然后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操作性越来越差,我们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l 法规是怎么规定的呢?在关键操作后,应对人员和表面进行监测。在非生产操作状态下,如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之后,应进行额外的微生物监控。 应该主要就这两句了。 我们应该知道,GMP其实是很严谨的一个规范,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雕细琢才落笔,所以,这里的用词就可以斟酌了,首先,“关键操作”是一个关键词,是因为进行了关键操作,所以需要进行监测;其次“应”这个字也是一个点,为什么是“应”而不是必须呢?我想,这里是否监测、如何监测并不是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需要经过评估,去决定是要监测,或者是可以不监测,或者是需要做怎么样的监测。 我知道,我们也有做评估,但是我们的评估是怎么做的呢?这里微生物水平高,是关键,那里的操作多,是关键,这样评估吗?更衣室检测到表面微生物超标,就是微生物控制出现了问题吗? 我的看法,风险评估,是基于产品、安全、法规等出发的评估,风险高低是需要参照多个方面去评判的。比如C/D级区更衣室地面,表面微生物超了,但是,这里的表面微生物要进入到产品里面,需要什么过程呢? 举个例子,洗瓶区域。首先,人员走动,将微生物带到其它房间的地面,可能会飘起来一些,附着在墙面、设备表面、乃至西林瓶表面(瓶子表面本身就不是无菌的)。然后西林瓶表面的菌通过西林瓶清洗、灭菌隧道烘箱灭菌后还得坚强的活着并且附着在西林瓶内,或者附着在瓶身通过灌装操作过程进入瓶子内,才能最终进到产品里面。 好了,说到这里,我想,会有人提出一个反对意见:“那你们C/D级区地面长满菌也不用管了吗?”。我只能表示,这个是个伪命题。这是完全否定了我们的空气净化系统、否定了我们的清洁、消毒程序。而我们的空气净化系统,我们的清洁、消毒程序,才是微生物控制的手段。 再者说,地面的表面微生物取样,具有多大的代表性呢?我们的浮游菌监测、沉降菌监测就不能反映我们的微生物控制水平?就不能反映我们的环境未出现不良趋势吗? 再说一个,我们的B级区够关键了吧,我们的灌装过程微生物取样够关键了吧,我们的操作人员的微生物取样,是否取脚底呢?D级区的车轮子都评估要表面微生物,B级人员的脚底比轮子重要多了吧? l 微生物评估我们要怎么评? 我的看法,微生物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会无限制的生长。我们的评估需要基于我们的工艺,基于我们的设备,基于我们的空气净化系统等方面。微生物负荷的确是一个关键的点,微生物进入产品的难易程度也是一个值得评价的点,操作的频率也是影响微生物的关键。 如此,我们再来看更衣室的微生物风险,微生物水平肯定不会太低,毕竟我们是穿着生活衣在这里穿衣,我们站着不动就有大量的微粒掉落。但是基于我们的清洁、消毒以及空气净化系统的自净能力,我想,我们的微生物水平是有控制措施的,所以风险评分会下降。再看微生物进入产品的难度,前文已经有过,难度非常大,所以风险分也低。再看操作,也许我们的更衣操作动作幅度很大,这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的更衣操作频率并不高,洁净区是有定员管理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人员也不会频繁的进出,至少相对于操作,这并不频繁。如此评下来,我们的更衣室风险高吗? 我们的高风险的活动,经过风险评估,经过控制措施,嗯,降低成了中风险,乃至低风险,然后风险接受。 我们的中风险的活动,经过风险评估,经过控制措施,嗯,降低成了低风险,然后风险可以接受。 我们的低风险的活动,经过正儿八经的风险评估,嗯,本身就有一定的控制措施,觉得风险可以接受,还需要特意的去整改吗?当然,我也不是说低风险就可以什么也不用管,只管风险接受。只是也许我们可以基于风险评估,基于风险成本,基于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考虑。 l 检查官提出缺陷怎么办? 我相信,在以后的检查、审计过程中,我们仍然会受到检查官的挑战,各种各样的缺陷。 每个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就好像以前听说过一个事,说灭蚊灯的,第一波检查官看了,说灭蚊灯要放在洁净区门口,防止蚊虫进入洁净区。第二波检查官看了,说不行,灭蚊灯要放门内,防止蚊虫进入操作区域。第三波检查官看了,又有其它意见,如此反复。难道企业就得全盘接受吗?我想,灭蚊灯放哪里,在法规是没有明确的规定的,但是我们的虫害控制水平,应该是有切实的数据的。我们的虫害控制登记本一直在写。我们的洁净区如果发现有虫害,会发起偏差。我们的虫害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去评估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我们的控制点。而不是检查官说什么改什么。
对于其它的问题也是如此。也许检查官提出的问题,是他在其它地方发现过的缺陷,但是在我们这里是否确实就是一个缺陷呢?毕竟检查官就过来检查一天,或者几天,能看到的不多,能了解到的有限,他们提出的缺陷,更多的是基于经验。我想,只要我们有合理的依据,去证明这个问题我们现有的措施是能够有效控制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并没有违反GMP的规定。检查官要下什么缺陷,也不是凭空下的,总是要对应GMP条款。只要我们的解释是科学的,合理的,我想,检查官也是会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