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周建理 来自:蒲公英“长方多角形”?葶苈子显微标准真的看不懂
药典葶苈子【鉴别】…… (2)南葶苈子粉末黄棕色。种皮外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断面观类方形,内壁增厚向外延伸成纤维素柱,纤维素柱长8~18μm,顶端钝圆、偏斜或平截,周围可见黏液质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为黄色,表面观呈长方多角形,直径15~42μm,壁厚5~8μm。 北葶苈子种皮外表皮细胞断面观略呈类长方形,纤维素柱较长,长24~34μm,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多角形或类方形。
1,表扬一下,药典改掉了徐国钧先生的一个小小的失误,“种皮栅状细胞”的说法有一点不妥。 看看数字,宽比长还要长一些,实在不宜说是“栅状细胞”,因为种子的栅状细胞总是沿着径向方向延长,这才有“栅状”的样子。沿着切向方向延长的不能叫栅状细胞。 2、种皮内表皮细胞 不能叫“栅状细胞”,叫什么呢?药典说是“种皮内表皮细胞”,看来这位药典起草者没有仔细做葶苈子的横切参对就出标准了? 以上是以上是我们用葶苈子种子的种皮做的徒手切片。大家看看就知道了,黄色的厚壁细胞应该是中种皮细胞。 3、药典两种葶苈子均是——表面观长方多角形或类方形。 “长方多角形”?长方形?还是多角形的?长方多角形究竟是什么一个形状?叫人难以理解。 看看徐先生的对播娘蒿种子描述——“表面观长六角形,类多角形或类方形”。 再看看徐先生的对独行种子描述——“表面观呈长多角形,类多角形或类方形” 以上是葶苈子的中种皮细胞,比较一下,还是徐先生的描述更为严谨,大家说是不是?
又涉及对徐先生著作的修改,香附标准还是不严谨
药典香附 【鉴别】(1)本品粉末浅棕色。分泌细胞类圆形,直径35~72μm,内含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其周围5~8个细胞作放射状环列。表皮细胞多角形,常带有下皮纤维和厚壁细胞。…… 2020版药典——其周围5~8个细胞作放射状环列。
徐先生的书——其周围7~8个细胞略作放射状环列。 和昨天说的一样,药典委专家又对徐先生进行了修改,如把7~8改成了5~8,这个就显得更严谨一些了。但问题又和昨天说的一样,专家一改就改过头了,后面随手就把“略”字给删了。 我们几年前在做香附检品时发现,打碎了的油细胞很难看到完整的周围七八个细胞,完整一点的也只是“略”有一点“放射状”。为了能出报告,只能做一个徒手切片看看。大家好看看下面的图—— 最后专门找到几个出报告的图,每个也只有大约三、四个周围细胞有一点呈放射状。 所以——徐先生……“细胞略作放射状环列”。才更为严谨。
药典决明子的显微标准部分改错了
药典决明子 【鉴别】(1)本品粉末黄棕色。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黄色,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长42~53μm,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种皮支持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直径10~35(55)μm,可见两个同心圆圈;侧面观呈哑铃状或葫芦状。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8~21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8~21μm。 徐先生资料 种皮栅状细胞……长37~56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9~26μm 通常我们比较国家药典和徐先生红宝书的数据,有一部分是一字不漏的照抄,也有相当一部分做了修改,但修改基本上是往大的方向加一点,往小的方向加一点。使得限度放宽。有人吐槽是,那些专家根本没有仔细的量,只是把数据放大一点,以把徐先生的数据包容进去,这样就不会出错,但很不严谨。 我个人认为专家总不会这么做吧?可能是他们量的数据比徐先生多得多,所以就会往两头延伸了,大家说是不是? 可是这位起草者得出的数据与大多数人正好相反,它缩小了徐先生的数据范围,就等于对徐先生工作的纠错。是对还是不对?我们具体看一看。 草酸钙簇晶——把9~26缩小到8~21。,其中变化大的是26至21μm,我们观察的结果是,这个修改基本上是正确的,我们看了许多片子,没有看到草酸钙簇晶超过20μm。 在这一点上药典对徐先生著作的修改是正确的。 那么,种皮栅状细胞的径向长呢?药典的“长42~53μm”,和徐先生的“长37~56μm”,谁严谨? 看看我们拍的显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