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7341|回复: 16
收起左侧

[冻干] 冻干制品不良现象分析(复制粘贴内容)

  [复制链接]
药徒
发表于 2021-8-5 11: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冻干分层后,下层萎缩
现象:冻干分层后,下层萎缩。或者整个制品萎缩。一部分产品冻的很好,一部分萎缩成很少的几乎是空瓶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没有预冻好,升华过快
有可能是局部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导致局部溶了。
1、如果你的药品溶质比较少,比较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2、发生萎缩的产品胶塞是否密封的很好,反之如果产品比较容易吸潮也会发生此类现象。
主要原因是下面的物料没有干燥透,出仓后,支持的物料中的冰块融合而出现塌陷
很有可能是:物料进仓后加热过快过早,物料共晶点未达到,物料底层发生了沸腾现象.
应该是升温快了一些,水分没脱完,造成下部融化
可能是药品的玻璃化的温度偏低了,建议在处方上找原因.
下层为什么会比上层疏松呢,能看见明显的孔道因为水分的升华是从上层开始的,当升温到共晶点以上时,下层的制品水分因吸热后没有及时升华导致部分自溶所造成。
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使用的冷冻技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这个冻结的时间中,有些微溶的物质不就结晶析出沉淀在物料的下层吗,这样就造成了物料冻结好后,上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升华温度要求,升华原因造成的。解决方法,一次升华温度下调,并延长升华时间
升温快了一些,水分没脱完,造成下部融化。
升温过快所致!不等物料中水分全数升华或脱负后,而底部水分多的料层出现局部融化!

适当延长干燥时间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现象!

二、冻干表面起一层皮
现象:抽真空时,表面起了很多小泡,冻干后表面一层脱离。很难看,有时飘的箱体里到处都是。
我是做生物制剂冻干的。最近样品出现分层,我所用的是2ml西林瓶。灌装量是1ml,制品分层主要出现在样品中间,上下分开。
请问是什么原因?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真空度达到要求之前物料表面已部分解冻预冻不好,水没有完全冻结,抽真空时水外溢形成气泡。
这种现象多半是冻干样品中盐迁移到表面所致。可以加强预冻解决。
对物料进行简单保温看看
升华过快造成的,还有其他的原因。
一次干燥期间前箱压力的变化,因为真空度影响升华速度,可以先检查一下冻干记录数据,看看前箱压力和制品温度有没有异常波动的情况。
另外,可以确认一下出现分层的瓶子的位置,板层四周的瓶子在升华时会快于中间的瓶子。
前后两次比较 真空的变化有没有区别 还有个人认为你的升华段 保温时间不够
会不会是前期干燥太快了,造成这样的。主要是现在没做这样品所以一段时间内不能够做重复实验。
在前期干燥时候在-40与-35时候真空度比较低点在50左右,后面到共晶点温度以上都是在100左右,只有在后期30保温时,真空度才会降到几个ubar。
很明显 你的分层是由于热过剩造成的 你在共晶点的真空度太高 可以考虑在共晶点附近(以下)加长时间保温 使制品基本干燥 在升至共晶点上 第二次升温的真空应该不可能大幅度上升的 不会超过在共晶点时的真空 如有不同意见 再讨论!!
真空的控制主要是由你的供热来主导 ,还有你的真空泵的性能 油的清洁度 捕水器的温度等因素
一个是冻干时间,赋形剂,一次升华时间,还有真空,你是手控的,还是全自动的。。。。
下层萎缩是水分没有升华完。。。。同一驾马车负载越多,跑的越慢
还有看一下你的分装时间,如时间长了也要出现分层现象的,还有就是冻干时间的控制
样品的不同位置相差几度是很正常的,比如说板层中心与边缘产品温度相差就有4-7度(大量冻干),在冻干时一次冻干时间要长点
三、冻干气泡与挂壁问题解决
现象:冻干生物制品2毫升西林瓶总出现气泡与挂壁的问题。很严重。主要是灌装的原因。机器是国产南京博健公司陶瓷泵。有同行出现同类情况。怎样解决给欲帮助。谢谢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可以降低灌装速度试试,应该会有效果。
挂壁:灌装速度有一定的关系,进箱也要注意.气泡:浓度和升温速度控制.
气泡考虑灌装速度,可以考虑放慢灌装速度,另外灌装完毕后放置一段时间再进行深冻,气泡太多是容易挂壁
气泡,我们是在分液管的最高点附近开孔,增加一段硅胶管,做为排空管,这样管道中的气泡大部分可以排除,在操作中注意观察排空管的液位变化情况。另外,不知道你们的灌装药液是不是打循环的,有些药液在打循环时容易出现泡沫,也会产生气泡。
挂壁,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人员操作的问题。另外,和灌装针的管径也有关系,如果过细,会导致药液冲击增大,反溅到瓶壁上。
四、关于冻干的起泡现象
现象:很多冻干的药品都会出现起泡,就其原因分析,主要归纳如下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冻结不牢固
2、没有掌握好物料的性质
3、真空没有控制好
4、加热的程序出现问题
5、被冻干物体表面结构密实,干燥时内部气体排出时所致。
主要现象是预冻没有冻好所致,在预冻好的情况下真空控制不好不会起泡,而加热太快会引起干损.
7如果真空控制不好的话也会有起跑现象,
设备要养护好
8.冻结 首先要将制品冻透,物料厚度尽可能控制在15mm以下,赋形剂使用,缓慢冻结有助形成大的冰晶,因而有助于提高升华干燥速率,共晶点以下10度到达后保持1-2小时
9.升华干燥 冷凝器(捕水器)预冷至-45度后开始抽真空,真空控制在50-100pa(关于真空度的话有的书本上说在10-30pa,根据不同的物料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真空度,真空过低或者制品没有冻透的话,制品表面会产生沸腾,有气泡从制品内往外跑,影响制品的外观和升华速率) 同时对制品开始缓慢加热,温度控制应该控制制品温度不超过其共晶温度以下,因为简单一点说就是加热温度不可使制品熔化(还有其他方法判定)
10.加热一段时间再起泡的,属于加热过快,料温超过共晶点温度,使物料融化而起泡.
11.第一干燥阶段(升华阶段)没有结束就进入了解析,使没升华完的含冰物料温升而融化起泡
12.浓度过高没有经过处理的,在预冻时在物料表面形成了一层结晶盐.这层结晶盐严重影响物料升华时水蒸汽的通道,使在刚加温很短(大概在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就会出现鼓起现象,严重会起泡.
五、冻干曲线对产品澄清度的影响
现象:冻干后澄清度不是很好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可以做一次试验来看看是不是一次干燥对产品的影响就是在一次干燥结束后开箱取产品看一次澄清度,然后和二次干燥后的澄清度比较,当然还要把原液留2支这三个做做比较,一般二次干燥对有些的澄清度有影响,遇到过
我做的一个品种就是由曲线决定的.降温速度不变,如果时间短了的话,就会导致澄名度不合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看到的,感觉有学习借鉴的地方,就分享一下,希望业内大咖也发表一下见解。   我这边有个疑问:就是怎么判断升华干燥的结束?

点评

方法很多,一般多采用“压力升”方法判断升华干燥的终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5 1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5 11: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9876543 发表于 2021-8-5 11:29
偶然看到的,感觉有学习借鉴的地方,就分享一下,希望业内大咖也发表一下见解。   我这边有个疑问:就是怎 ...

方法很多,一般多采用“压力升”方法判断升华干燥的终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1: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崔崔521 发表于 2021-8-5 11:42
方法很多,一般多采用“压力升”方法判断升华干燥的终点。

压升法不是判断干燥终点的吗

点评

不同真空下的压力降是不同的,在升华干燥前期,制品内会有大量水分,这时的压降是很大的,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升华干燥快结束时,单位时间内的压力降几乎是一致的,此时,制品的自由水几乎已被除去。 压力升适用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5 1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2021-8-5 11: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9876543 发表于 2021-8-5 11:29
偶然看到的,感觉有学习借鉴的地方,就分享一下,希望业内大咖也发表一下见解。   我这边有个疑问:就是怎 ...

简单粗暴一点的方法就是看水线,水线消失一次干燥就差不多结束了,一般会在此基础上维持一段时间后进入下一阶段;
如果有监测制品温度,可以通过温度曲线观察,制品温度接近板温,且基本趋于平稳的时候,一次干燥就结束了,一般会在此基础上维持一段时间后进入下一阶段;
还可以通过压力测试,这个需要硬件支持,通过皮拉尼式真空计和热电偶式真空计的压力差来判断,当两者数值一致时,一次干燥结束,这个判断会更加准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5 1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您个建议,像这种大篇幅的文章最好做成Word或者其他形式的文件上传,这样看着更好。另外,文中还有真空度的单位错误,是μbar,不是uba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5 1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9876543 发表于 2021-8-5 11:46
压升法不是判断干燥终点的吗

不同真空下的压力降是不同的,在升华干燥前期,制品内会有大量水分,这时的压降是很大的,但是到了后期,特别是升华干燥快结束时,单位时间内的压力降几乎是一致的,此时,制品的自由水几乎已被除去。
压力升适用于升华和解吸附两个阶段的,还有五楼的蒲友(小斌12)说的方法也是可行的,很专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3: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斌12 发表于 2021-8-5 11:47
简单粗暴一点的方法就是看水线,水线消失一次干燥就差不多结束了,一般会在此基础上维持一段时间后进入下 ...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3: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崔崔521 发表于 2021-8-5 13:16
给您个建议,像这种大篇幅的文章最好做成Word或者其他形式的文件上传,这样看着更好。另外,文中还有真空度 ...

好的以后我改改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5 14: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现象是冻干出来萎缩了,还是之后出现的萎缩现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08: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3123456789140 发表于 2021-8-5 14:01
第一个现象是冻干出来萎缩了,还是之后出现的萎缩现象啊

冻干出来萎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楼主| 发表于 2021-8-6 08: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冻干疫苗溶解速度慢的问题
现象:冻干疫苗溶解速度慢的问题,冻形良好.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干燥后的制品发生萎缩,溶解速度亦降低
试试速冻看看
冰晶的大小和溶解有一定的关系
七、制品裂开
现象:前段时间冻了一批药什么都合格但制品就是从中间裂开了,是药品的横切面裂开不是从瓶子中部裂开请问各位怎么解决啊?
可能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药品中部横切面裂开,主要考虑是升温过快所致,前期和后期之间的升温较快所致。后期升温略慢,即可解决。
我的产品总是部分分层,所以怀疑还是在冻干曲线上调整为好,另外就是考虑设备传温系统!实验正在进行中
这种现象一般都是升华干燥不彻底,解析干燥太快所致。在样品水线干完之后有一段时间的恒温时间(时间长短由产品性状来定),冷凝器温度很低,真空度也很低的情况下再进入解析干燥,这样一般不会出现这种分裂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1-8-6 10: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多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6 13: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1-8-10 09: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4-13 12: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挺实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神
发表于 2023-4-26 19: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10 13:11

Powered by Discuz! X3.4运维单位:苏州豚鼠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