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736|回复: 2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国家质检总局:洋奶粉进口将实施更严监管

[复制链接]
药士
发表于 2012-10-27 11: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2-10-26
  洋奶粉近期再次卷入“质量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士处获悉,进口奶粉一直是监管的重点产品,《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将于近日发布实施,该办法将对现行管理要求进行整合,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品牌数量达到100多个,出现良莠不齐的乱象。特别是部分海外进行贴牌生产的洋奶粉经营者,注重市场而忽视了品质把控,导致一些进口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

问题

不合格产品密集检出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显示,从新西兰和新加坡进口的两款婴幼儿配方奶粉被检出不合格。另据统计,在国家质检总局14个月以来公布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通报名单中,共有34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3/4为婴幼儿奶粉。
  事实上,近年来“洋奶粉”受到国内消费者追捧,但也不断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一些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同样牵涉其中,比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美赞臣奶粉金属污染、雅培召回事件等。
  作为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的行政管理部门,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位官员透露,目前《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下称“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完成了对WT O的通报程序,将于近日发布实施。
  早在2010年,国务院法制办已发布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对于进口乳品的准入、审批、标准、检验检疫和风险预警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述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说,进出口乳品监管办法对于乳制品提出了准入评估的要求,只有经过风险评估并符合要求的国家才被允许向中国出口,对于出口商和代理商则实行备案制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本身产能有限,在扩大产能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监管上的漏洞,不排除奶粉会出现变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据了解,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是中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地,其中从新西兰和美国进口的乳品分别占到进口总量的46%和18%。2011年,中国进口乳制品91万吨,包括45万吨的奶粉,其中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到80%。
  洋奶粉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出口国的重视,比如新西兰初级产业部与新西兰海关日前发表声明称,将联合开展行动打击非法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行为。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大中华区和印度区总裁K elvin Wickham介绍说,新西兰担心非法出口的奶粉没有得到正式许可而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到中国,采取相关措施不仅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更是为了加强监管,促进高品质奶粉的出口。
  宋亮认为,要建立进口奶粉的安全追溯体系,对于企业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奶粉的原料地、生产地、销售地都要标明。比如日本对于奶粉中的碘和锌不做要求,如果在日本本土销售的产品直接进入中国,碘和锌的含量就会不足。

监管

贴牌生产标准执行不严
  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介绍说,进口奶粉的质检中基本上没有发现安全卫生项目上的不合格,主要是营养素和微量元素不符合中国标准。
  据了解,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需要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标准中对于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而标准执行不严,与目前大量“洋奶粉”贴牌生产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宋亮说,有的企业自己开个小作坊,通过网络代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这也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目前,在中国从事乳制品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有数百家,不少贸易商宣称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是“100%原装进口”,实际上产品并不在国外销售,这种品牌被形容为“假洋鬼子”。
  近年来,“洋奶粉”成为资本和企业追逐的一块肥肉,由此涌现大量贴牌产品。比如有一家新西兰奶粉生产企业,代工的品牌有15、16个,其中80%的产品是销售到了中国。一位贸易商说,现在大家都在新西兰扎堆,他只好选择代理其他国家的奶粉品牌。
  记者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目前商会正在对奶粉行业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贴牌(O E M )生产的奶粉到底占多大的比重。
  新西兰乳业集团董事长谢维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很多“洋奶粉”的经销商更注重“牌子”和利润,而不注重品质,没有很好地进行品质把控,在进口到中国前对于奶粉的奶源来自哪里、营养成分是否符合销售国标准等并没有深入了解。
  宋亮说,生产国和中国的标准不一样,贴牌生产如果没有吃透中国的标准,在营养素和微量元素添加上就会出现差异。
  谢维新认为,婴幼儿奶粉是要为孩子的健康负责,不能只是盲目地做市场和品牌,而要管控好上游环节,从配方、生产、检验全过程都要符合中国的标准,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于经销商的审核。

影响

洋奶粉市场面临洗牌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市场,而“洋奶粉”在这个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不仅美赞臣、雅培、美素等国际品牌以及在国外贴牌生产的奶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光明、贝因美、娃哈哈等本土企业也在海外找寻奶源,打出“进口牌”。
  宋亮说,今年婴儿出生率高,奶粉需求旺盛,很多进口奶粉卖得很好,有的地方甚至脱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口品牌,洋奶粉将获得婴幼儿奶粉市场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年至2011年,洋奶粉开始大举进入中国的态势非常明显,现在大约有120个至150个品牌
  “洋奶粉”特别是几大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拥有很大的话语权,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而国产品牌一般只能处于利润率较低的中低端市场。
  宋亮介绍说,一罐婴幼儿奶粉,低端产品的价格为80至100多元,毛利润为15%至20%,而中高端产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率最高可以超过60%。
  国内部分企业通过进口奶源、升级配方等方式推出高端奶粉,利润率也能达到40%左右,但消费者对国产高端奶粉的认可度并不高。
  在分析人士看来,“洋奶粉”频繁提价和出现问题,而仍然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这正反映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产奶粉面临的“信任危机”。
  今年以来,伊利旗下部分全优系列婴幼儿奶粉被发现“汞含量有异常”,南山婴幼儿奶粉5个批次被检出强致癌物,这些安全事件再度打击着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显示,连续发生的乳制品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并由此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再加上洋品牌加快进军我国乳制品市场步伐,国内乳制品行业企业未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未来“洋奶粉”的市场格局,宋亮认为,高利润率吸引着很多人进入奶粉市场,但品牌良莠不齐,未来竞争将不断加剧,最终包括国际四大奶粉品牌、国内的伊利和贝因美等在内的大品牌将主导市场,而很多小品牌将退出市场。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7 1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幕,黑幕 都是钱惹的祸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12-10-27 20: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14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