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057|回复: 2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剥离仿制药,专注创新药和医美的四环医药迎来怎样的机会?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2022-7-18 20: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绿茶. 于 2022-7-18 20:24 编辑

转自:企业公告 整理:青于蓝

今年4月,诺华调整了最新的全球战略,并启用一种全新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模式,将创新药及数字化定位为转型布局的重点方向;近日,诺华旗下仿制药业务部门山德士对外表示,诺华将于今年年底决定对山德士进行剥离或是出售。

国内药企也开启了剥离仿制药模式;7月15日,港股上市公司四环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将出售(部分或全部)受到医药行业及政策变化影响未达本公司业绩预期或不符合本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传统医药类业务及资产,公司将在未来12-24月内逐步完成出售事项。

1.png

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于2001年的海南四环医药有限公司,先后将北京四环制药、深圳四环医药等企业纳入四环医药旗下,发展成为了集团化医药企业,并于2007年3月在新加坡上市。又于2009年完成私有化从新加坡退市,2010年在香港主板再次上市。  

最初,四环医药以医药产品作为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产品覆盖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新陈代谢……等领域。2014年,四环医药与韩国Hugel公司开启了合作关系,由此也开启了四环医药“医药+医美”双赛道的布局。

公告显示,潜在出售事项可以使公司将管理重心以及公司资源
聚焦于具有较高增长性和较高利润率的医美板块以及具有价值高增长性的生物创新药板块,全速推进集团医美及生物制药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  

  
重要支柱的“仿制药”在逐步剥离

和所有传统药企一样,四环医药的业务板块中“仿制药”是其重要支柱。据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四环医药整体营收中,仿制药占79.16%、医美产品占13.52%、创新药及其他药品占7.31%。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制药业务净利润表现却不佳。据计算,2021年,四环医药的制药板块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81亿元。

也就是说,四环医药短期内的营收主力虽然是仿制药,但利润已开始下降。

其实四环医药已经在逐步蜕去其仿制药业务:

2020年,通过引入优质的新投资方增资,四环医药将其旗下的北京锐业的股权进行稀释,这一方面可以为子公司引入其他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四环母公司的仿制药占比。

2021年3月,四环医药全资子公司以8.82亿出让淮阴医院80%控制权,淮阴医院2020年税后利润为1010.9万。

2022年4月,四环医药以1.18亿的价格出售轩升制药,轩升制药主要产品为消化仿制药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2021年轩升仍处于亏损状态。

可以看到的是,四环的仿制药及其他业务在逐步出清,而这一系列动作必然会对母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看待其原本业务的逻辑也将发生改变,以从中找到新的投资机会。


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医美领域  

近年来,四环医药还不断布局医美领域业务。据悉,四环医药自2014年就开始涉足医美业务,当时公司与韩国Hugel签署了肉毒素和玻尿酸两个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权后,正式开展了公司在医美领域的发展。

截至目前,四环医药通过自研、并购合作以及授权等多种方式布局医美,产品涵盖光电、肉毒素、填充剂等。旗下医美子公司渼颜空间目前已有十余款医美产品。  

2021年,四环医药医美业务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约3.99亿元及约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3.3%及971.1%。
研发方面:
在今年上半年,医美龙头四环医药多款自研医美产品相继获批,产品管线加速落地。先是2月28日,公司的三款医用疤痕修复类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随后两日,公司分别有三款含III型胶原蛋白成分的皮肤修复类产品和四款医用皮肤护理敷料敷贴类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

其医美产品自研管线进入收获期,正在快速落地,四环医药在医美行业的产品布局逐渐完善,巩固了其作为医美领头羊的地位。


十年布局创新药

与医美版块同样处于“边缘地带”的创新药版块,早在10年前便已开始。  

实际上,虽然四环医药的医美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正轨,未来市场前景颇为乐观,但总体来说,医美产业只是四环医药的冰山一角。那么创新药是否能体现四环医药更多的价值呢?  

2021年12月31日,四环医药全资子公司轩竹生物获得了超6亿元B轮投资,本轮融资后,轩竹生物的估值已经达到70亿元,未来将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管线的投入建设,增强独立自主的持续创新能力。2020年,轩竹生物获得国投招商战略投资,完成9.63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45亿元。从资本的角度看,能短期内获得两次巨额投资,这个标的一定是比较优质的。  

从团队角度,轩竹生物有一流的国际化海归科学家团队,目前,公司团队中研发人员数量接近400人,硕博比例超过50%。还有报道显示:不同于一些依靠资本推动,以买入海外产品为主的biotech公司,轩竹的产品基本均为自主研发,不依赖于Licensein和CRO,具有持续创新、持续产出的能力。  

从企业层面看,四环医药的创新药业务“底子够厚”,人员和资金都有过硬的实力。相比于医美业务,创新药未来发展更加稳健。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创新药是国家一直扶持和鼓励的项目,集采政策的实施也是有意向倒逼医药企业做创新药研发。  

有消息称,轩竹生物的产品已经进入收获期,未来每年持续将有1-2个项目进入到临床开发阶段。根据当前的研发进度,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轩竹生物将陆续有多款新药获批上市,迎来产品收获期。所以轩竹生物的估值上升潜力非常大。  


跨国药企剥离成熟产品已有成功先例

跨国药企剥离成熟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以赛诺菲为例:

2021年3月,赛诺菲将7种抗炎药产品组合出售给意大利公司Fidia Farmaceutici。

2021年4月外媒称赛诺菲正考虑出售印度分公司的营养品和维生素业务,预估售价为60亿卢比(0.81亿美元)。

2021年6月28日,赛诺菲决定在欧洲销售的16种消费者医疗保健产品资产(CHC),受让方为德国Stada公司,
本次出售的产品组合涵盖了感冒和流感药物、护肤品和食品补充剂品牌。

再看武田,2020年武田在剥离战略中保持了强执行力,完成超过了其100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剥离目标;
2021年,这一战略仍在继续进行:
1月武田将16种在欧洲销售的非核心处方药以5.62亿美元出售,之后剥离在拉丁美洲、在日本、在欧洲的非核心产品,以及将旗下消费者保健有限公司打包出售等。

剥离战略背后是对创新的渴望,
解除仿制药的四环医药以更轻装疾行“医美+创新药”龙头的面目呈现在大家眼前,期待四环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瞪羚社 医与美产业笔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仙
发表于 2022-7-18 2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2022-7-19 1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25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