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278|回复: 1
收起左侧

[行业动态] 被误解的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真的是“一条道走到黑”吗?

[复制链接]
大师
发表于 前天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沁人绿茶. 于 2025-5-27 20:57 编辑

近日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罗伯特·F·肯尼迪在国会预算听证会上声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二十年来“执迷”于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假说,压制了其他研究方向,并抨击科研界“不作为”导致至今无治愈方案。
1.png
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专家和患者组织强烈驳斥了这一说法。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A)批评,称肯尼迪的言论是“不准确且危险的捏造”;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研究主管玛丽亚·卡里洛等人也公开敦促停止传播这一“有害神话”,并呼吁各方携手加速科学研究。
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

肯尼迪核心指控
在听证会中,肯尼迪指责过去20年美国阿尔茨海默症研究“一门独尊”,只盯着淀粉样蛋白堆积假说,他称:“NIH真是走入歧途……有位美国老关系网的研究者提出了淀粉样斑块假说……之后,NIH便压制了其他所有科学——拒绝资助任何其他假说。”
他还直指科研界“腐败”,宣称“我们现在本该有治疗方法,之所以没有,纯粹是因为NIH里的腐败”。
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及其他组织当即反击:这种说法“实质上站不住脚”,是一种“极度失实的制造”。协会指出,肯尼迪所言“任何其他假说都被关停”根本不符合事实。
他们强调,美国科学家在过去十年里进行了多元研究,包括Tau蛋白、神经炎症、代谢等方向。美国抗击阿尔茨海默基金会亦发文批评称,肯尼迪将研究领域描述为“只有淀粉样假说、其他皆无”的观点“非常危险、不符合事实”,会转移公众与政策关注度,使真正的研究成果被忽略。

阿尔茨海默症:淀粉样蛋白主流假说
回顾阿尔茨海默症研究历程,淀粉样蛋白假说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
早在1984年,Glenner与Wong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淀粉样斑块的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并由Hardy等人在1992年提出**“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起点。
此后数十年里,几乎所有药物研发都以抑制Aβ生成或促进其清除为主要方向。尽管这一假说曾因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的失败而受到质疑,但支持证据依然充足。事实上,近期对抗淀粉样蛋白药物的临床试验终于取得实质进展:2021年FDA批准了Biogen的阿杜卡珠单抗(Aduhelm),2023年批准了卫材/百健的Lecanemab(商品名Leqembi),2024年批准了礼来的Donanemab(商品名Kisunla)。这些人源化单抗能够清除脑内Aβ斑块,在早期或轻度患者群体中延缓了认知衰退。
虽然临床获益规模尚有限(大多患者的认知评分下降速度有所减慢),但统计学和临床意义均被评估为“切实可量的”。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指出,这两款淀粉样蛋白靶向药物经3期临床试验证实了疗效,为患者带来了延缓病程、赢得更多相处时间

的益处。同时,这些成就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改进治疗策略、优化试验设计,研究者们相信进一步提高疗效是可能的。
从科研视角看,淀粉样蛋白假说仍然是主流路径之一。美国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检测工具(PET和血液生物标志物)来追踪Aβ在大脑中的积累,研究表明早期清除Aβ可以延缓症状出现。然而专家们也正不断反思和拓展思路:如一份综述文章指出,长期以来临床上针对Aβ的反复失败显示该假说的争议性,“抗Aβ治疗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开发的重要争论点”。
2.png
同样,另外一份综述强调,最近两款抗淀粉样蛋白单抗的积极结果确实支持了Aβ在疾病中的因果角色,但“临床效果仍然有限,这表明还有其他病理机制在发挥作用”,尤其是炎症机制。因此,主流研究在肯定淀粉样假说价值的同时,也在向组合疗法和多靶点策略演进,力图在不同病程阶段同时作用于多种病理过程。

主流并非独占:其他研究方向有哪些?

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研究者开始更加重视除Aβ外的多种病理因素。
Tau蛋白假说认为神经元内形成的Tau纤维缠结导致细胞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Tau病理与认知损伤的严重程度联系更紧密。比如,一项2017年发表在《Brain》杂志的研究利用病理和活体PET影像发现,Tau病理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远比淀粉样斑块的多少更能预测症状。这促使生物技术公司和学术团队开发抗Tau治疗:如UCB公司的Bepranemab等抗Tau单抗已进入临床试验,设计用于中和Tau聚集,从而保护神经元。美国NIH近期启动的“阿尔茨海默Tau临床平台试验”也将同时评估两种抗Tau药物(并与Aβ抑制剂联合)对脑内Tau水平的影响。

3.png
神经炎症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靶点。阿尔茨海默患者大脑常伴有活跃的神经免疫反应,越来越多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病程中起关键作用。《Frontiers》综述指出,炎症机制是AD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与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级联作用相互影响。正在进行和规划中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始测试多种抗炎药物,如靶向微胶质细胞激活或炎性细胞因子的药物等,以期减缓神经退行性改变。换言之,研究视角已经从单纯“去除斑块”转向“减轻脑内炎症、恢复神经稳态”。

4.png
以上例子可见,阿尔茨海默研究领域并非只重视淀粉样蛋白一种。事实上,美国及全球的科研资助机构近年来在多条线路上同时投入。
业内表示,NIH资助的阿尔茨海默研究横跨病理学机制和临床干预的广阔谱系,并非肯尼迪所言“一条道”。国家和民间研究基金会如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也在重点资助Tau、炎症、代谢等新方向,确保不同思路能同时推进。

业界辟谣

肯尼迪言论隐含是是对研究界动机的质疑。他暗指医学研究大佬“把持”课题,封杀不同思路。
面对肯尼迪的指责,科学界给出了明确的否定。首先,上述统计数据已清楚证明阿尔茨海默研究从未仅限于淀粉样蛋白领域。第二,淀粉样蛋白假说本身是建立在大量可重复实验证据基础上的理论。
5.png
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指出,阿尔茨海默学术界数十年研究中产生的证据是可靠和可重现的;相反,那些被揭露造假的少数研究在整个领域中的影响甚微,后续研究并未依赖它们。更重要的是,通过淀粉样蛋白靶向治疗获得的两款新药已经在严谨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证明了有效性,为患者带来了“切实可感”的好处。
这些都是基于科学研究努力的成果,而不是阴谋。因此,将当前无完全治愈归咎于所谓“科研腐败”缺乏任何根据,只会伤害广大家属和科研人员。
参考资料:pharmaphorum、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美国抗击阿尔茨海默基金会等机构文章、报道
https://pharmaphorum.com/news/rf ... alzheimers-researc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师
发表于 昨天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提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5-29 2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