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言:
近日有老师在面对韩国专家审核的时候被要求提供微生物结果照片。虽然微生物数据完整性国外已经讨论了很多年,我也分享过文章(微生物原始记录进入图像时代?),但是我一直觉得离我们还有点远,没想到这么快在国内出现了。 现有的实践中有一个关键矛盾:在追求微生物实验室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不牺牲至关重要的数据完整性? 形式数字化 vs. 实质数字化许多实验室可能认为: - “我们用了电子表格(Excel)记录数据。” → 这只是从纸质转移到了电脑屏幕,本质上还是手动记录,缺乏控制,极易出错和篡改。
- “我们有设备连接电脑导出数据。” → 这可能只是自动化了数据采集,但后续的数据处理、计算、报告、审核可能仍依赖人工操作电子表格或文档,链条中存在断裂点。
- “我们购买了某个LIMS软件。” → 但如果没有正确配置、验证、培训,并建立配套的数据管理流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实验数据大多还是手工处理的情况),系统可能未被充分利用或无法保证数据完整性,从而只是一个空架子,甚至没有纸质记录的追溯性更强!
真正的实验室数字化(尤其在微生物实验室)意味着数据在从生成到报告的全生命周期中,都受到适当的、内置的、自动化的控制,以满足ALCOA+原则: - 可归属性 (Attributable): 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系统必须能明确记录操作者。
- 清晰易读 (Legible): 数据必须持久清晰地保存,防止丢失或模糊。
- 同步性 (Contemporaneous): 数据应在产生时或尽可能接近产生时被记录。
- 原始性 (Original): 保存首次或源头采集到的数据(或其经过验证的副本)。
- 准确性 (Accurate): 数据应正确反映实际的操作和结果,无错误。
所以,判断你的微生物实验室是否“真的”数字化了,类同于理化实验的要求,需要审视以下几点: 审计追踪是否无处不在且有效?
- 系统是否自动、不可更改地记录所有关键操作(登录、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审批等)?
- 审计追踪是否能清晰关联到具体用户、时间戳、操作原因(如需要)?
- 是否定期审查审计追踪?
用户访问权限是否基于最小授权原则?
- 用户是否只能访问和操作其职责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
- 权限管理是否严格,管理员与普通用户角色分离?
是否消除了手动转录?
- 仪器数据是否直接传输到系统(如LIMS、ELN、SDMS)?避免人为抄写错误。
- 若需手动输入,是否有二次确认或复核机制?
电子签名是否可靠且符合法规要求?
- 关键步骤(如结果录入、复核、批准、报告)是否使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
- 电子签名是否与特定用户唯一绑定,并包含签署时间和含义?
元数据是否被自动捕获并关联?
- 除了核心数据(如菌落计数),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样品信息、方法版本、仪器ID、环境条件、操作员、时间戳等)是否被系统自动捕获并关联?
- 有供应商设计条形码整合以上数据,方便在微生物耗材上追溯
系统是否经过充分验证?
- 所采用的数字化系统(LIMS, ELN, CDS, 设备软件等)是否按照GxP要求进行了完整的验证(IQ/OQ/PQ),证明其适合预期用途并能保证数据完整性?
数据是否集中、安全存储且可备份?
- 数据是否存储在受控的、安全的中央数据库或系统中,而非分散在个人电脑或U盘上?
- 是否有定期、可靠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
流程是否电子化且受控?
- 从样品接收到结果报告的全流程是否在系统中定义、执行和追踪?
- 工作流是否自动化(如任务分配、审批流程、超限结果处理)?
是否有持续的数据完整性文化培训和监督?
- 人员是否理解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性及其在数字化系统中的责任?
- 是否有定期审核和监控机制确保合规性?
结论: 如果你的微生物实验室只是用电脑代替了纸笔,但核心的数据记录、处理、复核、存储流程仍然依赖大量人工操作且缺乏有效控制,那么它可能只是形式上数字化了,但实质上并未实现保证数据完整性的真正数字化。 “真的”数字化意味着: 利用技术(如LIMS, ELN, CDS, 自动化设备接口)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和自动化整个数据流,并在每个关键环节内嵌数据完整性控制措施(如审计追踪、权限控制、电子签名、直接数据传输),同时辅以严格的系统验证、人员培训和流程管理。 不难看出,数字化对现有的系统、设备甚至耗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价格也会更高。灵魂拷问:你的成本允许你负担这些吗? 在推进数字化时,必须同步规划和实施数据完整性保障策略,要“Step by Step”地确保在每一步数字化进程中,数据完整性都得到巩固而非削弱。数字化是工具,不是枷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