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64|回复: 2
收起左侧

[冻干] PLA纳米胶束过滤困难,求大神支招(除菌过滤困难,且冻干品复溶后也难以过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各位大神,小弟目前在做一个PLA纳米粒制剂,TFF除去有机溶剂并浓缩后,粒径普遍在70nm左右,但就是无法顺利过滤,除了玻璃纤维的滤膜稍微好过一点点,其他的都是过一点就堵塞。
目前暂时用了大面积的PES滤芯,但还是指标不治本,求各位大神支支招。
希望能顺利完成大体积的过滤除菌,目前我这个样品浓度比较高,10%以上的浓度。冻干复溶后的产品过滤阻力更大,一个针头过滤器只能过几毫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高浓度(≥10%)PLA纳米粒过滤(尤其冻干复溶后堵塞)的实操建议下面把可能的堵塞机理、可选策略和一个**可直接操作的过滤流程(工艺列车)**按优先级列出来,尽量给出具体可试的参数/器材方向,方便你马上在车间/实验室验证。

1) 堵塞的主要原因(先了解再对症下药)
  • 团聚/凝集:粒子虽名义上70 nm,但冻干复溶、离心或高浓度时很容易形成可堵塞0.22 μm孔径的团聚体。
  • 高黏度 / 高固含引起的界面阻塞与蛋糕层:10%+ 悬浮液黏度大,导致滤速慢、易在滤膜表面形成难以去除的滤渣层。
  • 膜与粒子相互作用(吸附/粘附):选错膜材料会吸附/粘住粒子,加速失效。
  • 死端过滤(needle filter)固有缺陷:针头过滤器界面面积极小,承受的比通量压力高,很容易堵。


2) 优先级最高(马上试)的修正手段
  • 在过滤前把样品“解聚”/稳定化

    • 加入低量表面活性剂(常用:Poloxamer 188、Tween 80、0.01–0.1%范围起始试验)以抑制复溶后团聚。
    • 温和超声分散(短时、低能量,避免热/降解),或使用高速匀浆/二级均质短促处理,观察粒径分布恢复情况。
    • 调节pH和离子强度(减少静电屏蔽导致的聚集),在你配方允许范围内试验。

  • 降低实际进入终端滤器的“表观浓度/黏度”

    • 产线上可做稀释+浓缩循环(洗脱/再次浓缩):先把复溶液稀释到 1–3% 做无菌过滤,再通过TFF浓缩回目标浓度。这是工业上常用的“先灭菌后浓缩”思路(如果工艺允许)。
    • 或者用并联/串联大面积滤芯来增加有效过滤面积,降低单位面积负荷(见下)。

  • 改用切向流(TFF)灭菌/过滤代替死端过滤

    • 对高固含悬浮液,**横流/切向流过滤(sterile TFF / tangential flow with 0.2 μm hollow fiber or cassette)**通常比死端过滤稳定得多,因为它不断扫除膜表面,减少蛋糕层形成。选用孔径 ~0.2–0.22 μm 的不易吸附材质(如低结合PVDF或PES空心纤维)并把进料旁路循环,使表面剪切力能抑制堆积。
    • 这也是工业放大时的首选方案,特别是你已在用TFF做除溶剂/浓缩,通常可以在TFF线上增加一个“灭菌级空心纤维步骤”或在终端用0.22 µm TFF模块做最后灭菌过滤。


3) 具体推荐的过滤器/材料与操作要点
  • 前置深层过滤器(必备)

    • 玻璃纤维 / 组合型深层滤材(depth filter) 作第一级(截留大聚集物、纤维、凝胶块)。你已发现玻纤滤膜相对好一些,这是因为它是深层滤材,承载力强。工业上用大面积深层滤芯(如纸芯/玻纤类)做预过滤。
    • 尺寸/型号按流量选,尽量选可更换式大面积滤芯/板框,避免频繁更换小针头滤器。

  • 中间级(保护终端微滤)

    • 0.45 μm PES 或 PVDF 作为第二级,目的是捕获仍残存的较大聚集体,保护下面的0.22 µm。PES通常亲水而且低蛋白结合,常用。PVDF也能,但注意某些疏水PVDF会吸附颗粒。

  • 终端灭菌级(若必须做滤过灭菌)

    • 使用 0.22 μm PES(亲水)或低结合PVDF sterilizing-grade 卡式滤芯或空心纤维模块选大面积(流量匹配)与多芯并联方式以降低单芯负荷。
    • 运行时采用恒压限压策略,避免瞬间过大压差推动颗粒堵塞膜孔。保持跨膜压差(TMP)尽可能低(例如 < 0.5–1 bar,视设备)。

  • 膜选择要点

    • 亲水性膜(hydrophilic PES/PVDF)优先:比起疏水性膜它们通常更容易让水相悬浮液通过且较少吸附。
    • 避免硝酸纤维素(CN)等高吸附膜,会快速堵塞。

  • 滤芯结构/尺寸

    • 使用 大表面积的无菌级卡式滤芯 / 多孔空心纤维模块,并联使用,且进料均匀分配到各支路。工业过滤很少用针头过滤器用于高浓度样品——表面积太小。


4) 工艺流程举例(可直接试)
  • 解聚/预处理:轻微超声(例如 30–60 s pulsed)、加 0.01–0.1% Poloxamer 188,短时静置/快速粒径复测(DLS)。
  • 粗过滤(深层):玻纤深层滤芯(1–5 μm)大面积,流速控制低。
  • 保护过滤:0.45 μm PES 卡式滤芯(规模匹配),检查压差上升情况。
  • 终端灭菌/精滤:0.22 μm PES 卡式滤芯或空心纤维 TFF(并联多个单元),恒压运行,或采用切向流 0.22 μm hollow-fiber module 在低TMP下循环通过(这一步如果粒子仍有聚集则容易堵,故前面解聚+前级保护关键)。
  • 收集并回收(如需):如果稀释了可回到TFF浓缩至目标浓度,或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无菌灌装。


5) 其他可选/补救方案
  • 用滤助剂(filter aid)/预涂层:如硅藻土(celite)能显著提升深层过滤,但对于药用级产品会带来残留/验证麻烦,仅在研发早期用作筛查可行性。
  • 干法灭菌或无菌灌装:如果过滤不可行,考虑在无菌条件下组装/灌装(aseptic processing),即保持所有上游和下游流程无菌,避免终端灭菌。
  • 替代除菌方式:高压均质、γ照射等通常不适合纳米粒(会损伤载体/药物),慎用。
  • 物料/配方层面改进:增加冻干保护剂(如蔗糖/山梨醇)与表面活性剂组合,改进复溶步骤(慢速加水、用搅拌+超声),避免一次性强搅导致大聚集。


6) 运行参数建议(起点)
  • 进料流速:卡式滤芯以低速起始(例如 < 100 mL/min/m&#178; 的面通量,具体按滤芯厂商推荐调整)。
  • 压差限制:单芯差压上升超过 0.5–1 bar 就考虑更换/并联或停机清洗。
  • 温度:常温或略暖(室温~30°C)以降低黏度,注意热稳定性。
  • 并联滤芯:若单芯能通过 50 mL/分钟,但你需要 10 L/hr,则并联10个或选更大表面积卡式滤芯。


7) 小结(关键优先尝试的三件事)
  • 先做解聚/加表面活性剂并确认粒径恢复单分散(最常见问题来自团聚)。
  • 改用深层预过滤 + 0.45 μm 保护 + 大面积 0.22 μm 终端(或直接用 0.22 μm TFF 空心纤维),并联器件以降低单位负荷。
  • 如果仍不可行,采用先灭菌后浓缩或采用无菌灌装替代终端过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徒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您可以先做濾膜通量的測試, 怎麼說PES濾膜治標不治本??
0.22 um濾膜過濾就是為了將微生物攔截, 如果您的樣品通量就是這麼小, 可以考慮加前處理過濾器, 或加大濾膜面積, 或是調整造粒工藝改善粒徑分布的ˋ狀況.
凍乾復溶後可以考慮使用前加孔徑5 um的過濾器避免在微血管阻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6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