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92|回复: 1
收起左侧

[检验] 水蛭凝血酶检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1: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想问下水蛭活性检测:配制0.5%牛纤维蛋白原的溶液需要怎么配制呢?它的规格是86mg/支。刚开始凝固的太快,后面重新稀释了下牛纤维蛋白原,就一直不凝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前天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世间始终你好 于 2025-9-5 12:01 编辑

下面给你一份可直接操作的配制、使用和排查指南(中文),包含逐步计算、配方、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先给结论性的计算结果,然后是详细操作与故障排查。

关键计算(逐位算,确保不出错)目标:0.5% w/v(即 0.5 g/100 mL = 5 mg/mL)。
  • 0.5% = 0.5 g / 100 mL = 500 mg / 100 mL = 5 mg/mL
  • 每支规格:86 mg/支
  • 要得到 0.5%(5 mg/mL),1 支可配的体积 = 86 mg ÷ 5 (mg/mL) = 17.2 mL
    (算式:86 ÷ 5 = 17.2)
举例常见用量换算:
  • 要配 10 mL 0.5%,需要 5 mg/mL × 10 mL = 50 mg
    50 mg 占 86 mg 的比例 = 50 ÷ 86 ≈ 0.5814 支(即把一支粉溶解后取 58% 体积,或把整支溶于 17.2 mL 后按比例取 10 mL)。
  • 要配 5 mL 0.5%,需要 25 mg(25 ÷ 86 ≈ 0.2907 支)。

建议配制方法(实验室级、安全、可重复)所需试剂/耗材
  • 牛纤维蛋白原(你的是 86 mg/支,假设为冻干粉)。
  • 生理盐水或 PBS(pH 7.2–7.6)或含缓冲的 Tris-buffered saline(常用 PBS)。
  • 低蛋白吸附离心管或瓶(避免吸附损失)。
  • 旋转混匀器或温和搅拌器;冰上操作或 4°C 过夜帮助溶解。
  • (若用于凝固实验)活性凝血酶(thrombin)、CaCl₂ 溶液(例如 1 M stock,按需稀释)。
  • 0.22 µm 低蛋白结合过滤器(若需要无菌),注意有些滤器会吸附纤维蛋白原——优先用低吸附材料(PVDF/低蛋白性过滤器)并预润湿。
  • 冰或 4°C 冰箱、移液器、无菌吸头等。
标准配制步骤(以整支溶于 17.2 mL 得到 0.5% 为例)
  • 在生物安全柜中准备并灭菌所需容器与缓冲液(无菌 PBS,室温或4°C)。
  • 将 86 mg 冻干粉从瓶中取出,轻敲瓶壁使粉松散。
  • 加入约 80% 目标体积(即先加 ~13.8 mL PBS,17.2 × 0.8 ≈ 13.8 mL)以减少起泡。
  • 轻轻颠倒或在旋转混匀器上缓慢滚动(避免剧烈漩涡/气泡)直至溶解。可放 4°C 过夜帮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荡或用超声(会使变性/聚集)。
  • 溶解后补加 PBS 到最终体积 17.2 mL。轻轻混匀。
  • 若需要无菌,使用低蛋白吸附的 0.22 µm 滤器过滤(注意可能有少量吸附损失,必要时校正浓度)。或者分装在无菌管中离心去颗粒后保存。
  • 分装为小份(建议 0.5–1 mL/管)并立即放 -80°C 长期保存,短期可 4°C 保存 ≤ 1–3 天。尽量避免反复冻融。

用于凝固(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必要的添加物与浓度重要:纤维蛋白原本身不会自发“凝固”成为网状凝块,必须加凝血酶(thrombin)并且通常需要 Ca2+。
若你之前“刚开始凝固太快”或“后来不凝固”,往往是因为 thrombin、Ca2+ 的用量、活性、温度或 pH 问题。
一个常见起始配方(体外凝块形成):
  • 纤维蛋白原:0.5%(5 mg/mL)(你已配好)。
  • 凝血酶:初始建议 0.5–2 U/mL(国际单位/mL) 的范围做梯度试验;凝块速度与浓度正相关。
  • CaCl₂:最终体系中 2.5–10 mM 常见,典型用 5 mM。
  • 反应温度:室温到 37°C,37°C 会明显加快凝固;室温或 4°C 则慢。
操作建议(混合顺序)
  • 在冰上或低温下把纤维蛋白原和 CaCl₂、缓冲液调好(若想慢些,保持冰上)。
  • 将 thrombin 用小体积加入到纤维蛋白原溶液中,轻轻混匀并迅速转移到实验位点(如孔板/管),启动计时。
  • 若想减慢凝固速度:降低 thrombin 用量(例如 0.1–0.5 U/mL),或把体系保持在较低温度(室温或冰上),或先将 thrombin 用冰冷缓冲稀释后再加入。
  • 若想加速凝固:提高 thrombin(例如 2–5 U/mL)或升温至 37°C / 增加 Ca2+。

针对你遇到的问题 —— 故障排查与解决建议
  • “刚开始凝固太快”
    • 可能原因:thrombin 浓度太高、操作温度高(靠近 37°C)、或者你使用了含有活性凝血酶的污染/残留。
    • 解决:把 thrombin 从高到低做梯度(例如 5 → 2 → 1 → 0.5 → 0.1 U/mL),或在冰上混合并在室温下观察;或先把纤维蛋白原和 Ca2+冷却后再加入少量 thrombin。
  • “后来稀释了下纤维蛋白原,一直不凝固”
    • 可能原因:
      • thrombin 活性不足或失活(过期、反复冻融、储存不当)。
      • 缺少 Ca2+(或 Ca2+ 被 EDTA 等螯合剂污染)。
      • 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或变性(溶解时过热、长时间 >4°C 保存或多次冻融)。
      • pH 偏离(应在 7.0–7.6 左右)。
      • 体系被蛋白酶/纤溶酶(plasmin)污染,导致不形成或形成后被溶解。
    • 检查/解决:
      • 用已知活性的 thrombin 做阳性对照(用标准纤维蛋白原配对照体系验证 thrombin 是否能使正常纤维蛋白原凝固)。
      • 确认 CaCl2 已添加且无螯合剂存在。
      • 检查 pH 与离子强度(用 PBS)。
      • 用新开封或正确保存的试剂重试;避免反复冻融。
      • 若怀疑纤溶,加入抑纤溶剂(如 aprotinin/ε-ACA)做对照看是否恢复凝块(注意安全与合规)。
  • 滤器吸附/蛋白丢失
    • 有时你过滤或稀释后浓度下降导致无法凝固。用低吸附材料或补偿吸附损失(测定实际浓度或用整支溶于精确体积后按比例取用)。
  • 温度与时间
    • 在 37°C 下凝块很快(秒到分钟),室温慢很多。按你实验设计选择合适温度。

质量与保存建议
  • 溶液短期(当天)可 4°C 保存,但最好当天用完;长期保存分装并 -80°C 冷冻(单次使用量分装,避免冻融)。
  • 记录批号、溶解体积、配制日期、操作者。
  • 溶解后如出现浑浊/颗粒,离心(低速)或弃用并重新配制。
  • 血源性产品要遵守生物安全(BSL-2)与相关血源产品管理规定,戴手套、眼面防护,做好废物处置。

小结(操作上可立即采纳的快捷步骤)
  • 若你已有 86 mg/支:溶于 17.2 mL PBS 得到 0.5%(5 mg/mL)。
  • 溶解宜在 4°C、轻柔滚动或过夜;避免剧烈振荡。
  • 若需凝固,加入 thrombin(先从 0.5–1 U/mL 试起) + CaCl₂(终浓 5 mM 作为起点),并按需调整温度与酶量。
  • 如果“太快”→ 降低 thrombin 或降温;如果“不凝”→ 检查 thrombin 活性、Ca2+、pH、蛋白是否被降解或稀释过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9-7 0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