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color=rgba(0, 0, 0, 0.85)]在现代医学中,核医药凭精准靶向推动诊疗革新。本文通过分析核药靶体、靶向分子等临床数据,为核药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1核药靶体:精准打击的关键指引核药靶体是核药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它就像是精准打击的目标定位器,能够引导核药准确作用于病变部位。 我们统计了当前临床试验数据,表明PSM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和SSTR(生长抑素受体)是备受关注的热门靶点。其中,PSMA在相关临床试验中的数量达到了93 次,SSTR 达到103 次,大量临床试验正在研究[177Lu]Lu‑DOTATATE和[177Lu]Lu‑ SMA‑617在其目前批准用途之外的适应症。 
PSMA 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主要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极低。这一特性使得以PSMA为靶体的核药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前列腺癌细胞。目前,基于PSMA的核药研究已从早期的诊断显像(如68Ga-PSMA PET/CT)拓展至靶向治疗(如177Lu-PSMA-617、225Ac-PSMA-617),多项 III 期临床试验已证实,PSMA 靶向核素治疗能够显著延长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生存期,为这类难治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SSTR 则在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高表达,如 GEP-NET(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例如,在临床试验 NCT04614766(评估177Lu-DOTA-TATE和Azedra® 联合给药治疗中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时的最佳耐受剂量)和NCT00978211(探索177Lu-DOTA-TOC 在晚期神经内分泌癌中的疗效)中,均以 SSTR 为主要靶体。 除 SSTR 和 PSMA 外,临床试验中也涌现出一批具有潜力的新型靶体,如HER2(针对乳腺癌、胃癌,19项)、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16项)、整合素(αβ,针对胰腺癌、卵巢癌,15项等。这些靶体的研究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靶向分子:引领核药的 “导航员”靶向分子如同核药的 “导航员”,负责将核药精准地带到靶体所在位置,确保核药能够与靶体特异性结合。在众多临床试验中,不同的靶体对应着不同的靶向分子,合适的靶向分子选择直接影响核药的靶向性和疗效。 以 SSTR 为靶体的临床试验中,TATE(奥曲肽类似物)、TOC(兰瑞肽类似物)等是常用的靶向分子。这些靶向分子具有与 SSTR 高度亲和力的特点,能够特异性地与 SSTR 结合,从而将携带的核素准确递送至肿瘤细胞。例如,在以 SSTR 为靶体的核素治疗中,TATE 作为靶向分子,能够将治疗性核素(如 Lu-177)精准地引导至表达 SSTR 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使核素在肿瘤部位富集,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以PSMA为靶体的临床试验中,靶向分子则多种多样,包括PSMA-617、PSMA-I&T、LNC1011、J591等。这些靶向分子都能能够特异性地与SSTR 结合。如NCT04689828临床试验中,探究177Lu-PSMA-617在 CRPC 或 mHSPC 环境下,对比先前接受替代 ARDT 治疗且未用含紫杉烷方案的mCRPC 参与者的 ARDT 变化,能否改善 rPFS 或降低死亡率;LNC1011是新型小分子,组织穿透性强;J591为单克隆抗体,半衰期长,适用于多种核素递送,为前列腺癌诊疗提供多元选择。
[color=rgba(0, 0, 0, 0.85)]看到这里,你已了解核药靶体与靶向分子核心内容。因全文干货多,特拆为两期,下期讲核素与连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