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16|回复: 3
收起左侧

[研发注册] 求助:辅料用量超过了FDA辅料数据库用量,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 12: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在做一个医院制剂,口服,散剂,麦芽糊精做填充剂,FDA辅料数据库中查到单剂量没有规定限度,但日最大暴露量为8000mg,我的产品日服用量中麦芽糊精到了15g,

各种原因,不方便更改处方,而根据日用量计算,已经超过了这个官网公布的限度,该怎么办?

网上查到说,可以看看该辅料是否有应用于食物,其在食品中的限度是如何规定的,是否大于我们药物中的辅料量;--------麦芽糊精肯定是用于食物的,但我不知道其在食品中的限度规定怎么查。

请各位老师支支招,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我做的是中药复方,院内制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生
发表于 2025-10-1 1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明确核心:麦芽糊精作为食品常用辅料,可通过食品中使用情况佐证安全性,来应对超 FDA 数据库日暴露量问题。
具体分两步:
查食品级麦芽糊精的安全依据,比如查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面明确它是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无具体限量,这能说明其在食品中应用安全且无严格上限。
整理药品中麦芽糊精用量的合理性,比如说明日服 15g 是基于制剂成型、口感等必要需求,且结合 GB 2760 的 “适量使用” 原则,佐证该用量在安全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2025-10-3 10: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描述的情形很常见 — 在处方里用的是食品级、且用量以克计的填充剂(麦芽糊精),但IID(FDA 的 Inactive Ingredient Database)里给出的**Maximum Daily Exposure(MDE)/Maximum Daily Intake(MDI)**数字比你按处方算出的日摄入量小。下面我把可用的法规/技术点、风险评估思路和可行路径按步骤给你(直奔要点,能马上用)——并附上权威出处,方便你做说明材料或与法规部联系。

关键事实(权威出处)
  • FDA IID 的“Maximum Daily Exposure (MDE)”是基于已批准药品中该辅料的最大推荐日剂量计算得出,它是用于参考的数字,但随数据库更新会变化。要理解 IID 的 MDE 含义和计算公式请参见 FDA 的说明。
  • 麦芽糊精在美国被列为直接食品成分 / GRAS(21 CFR §184.1444),很多食品中以克级使用。法规文本说明了麦芽糊精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 数值限制,但也提醒:“未指定并不意味着无限制”——仍需注意高剂量的生理效应(如胃肠道影响、血糖影响等)。


你当前情形的快速风险判断(基于已有证据)
  • 药用 MDE < 你的处方日摄入(15 g):FDA IID 的 MDE 是参考已上市药品给出的值,用于药学设计参考;若你超出 IID 中某一条目的 MDE,并不自动等于“违规/不安全”,但会在监管审查时被问及并要求提供安全性论证
  • 食品端的使用量通常以“每份/每食物”来定义,且食品监管(GRAS/JECFA/EFSA)对麦芽糊精未设数值 ADI,食品中常出现几克乃至十几克/份的用量——这可作为“在食品中以类似或更高暴露被广泛接受”的证据线,但药品审评对“给药目的、给药频率、人群(疾病/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关注点不同,不能完全照搬食品结论。


可行的(按优先级)应对策略 —— 你可以马上做的事情
  • 先做书面风险评估(excipient safety justification)并汇总证据(通常审评材料的第一步)

    • 列出:处方中麦芽糊精日暴露(15 g)、目标人群(成人/儿童/糖尿病患者)、给药频率、给药途径(口服散剂)等。
    • 整理支持证据:21 CFR(麦芽糊精GRAS)、JECFA/WHO 的“ADI not specified”、食品中典型/最高每份用量的证据、文献中人体耐受/不良反应(胃肠道、血糖)数据、动物毒性(若需要)。(引用 FDA IID 的定义以说明 MDE 的来源和局限性)。

  • 找或做“人体耐受性/安全性”证据(首选已有文献)

    • 搜集临床/人群研究中麦芽糊精口服几克至几十克的耐受性资料(尤其对胃肠道与血糖影响)。如果文献显示 15 g/日对成人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强有力的支持。JECFA/GRAS 文献与食品用例有帮助。

  • 把“食品使用情况”做成一页对比表(food use vs drug exposure)用于说明

    • 举例:哪些食品/补充剂以每份 X g 使用(找到几个商业配方或 GRAS Notice 里给出的“g/serving”),并比较你药品的 15 g/日是否在食品常见暴露区间内或低于某些食品补充剂的每日摄入。这样可以向审评方表明“该物质在膳食中常见且剂量可比/更高”。(示例:GRAS 通知里常见每份用量几克到十几克不等)。

  • 如果对特殊人群有影响(比如糖尿病患者),在说明书/标签上给出明确提示或限制

    • 若药物会被糖尿病高风险群长期用,建议在说明书里提示含可影响血糖的碳水化合物量,或在处方用药时给出医师/药师警示。食品端不会这么要求,但药品审评会看人群风险。

  • 考虑配方替代或工艺调整(如果不可接受监管风险)

    • 若监管或临床安全证据不足且你不能说服审评,技术上可以考虑把一部分麦芽糊精替换为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乳糖、低吸水性淀粉等(需评估压缩、崩解、溶出等影响)。这当然需要处方优化和稳定性/工艺验证。

  • 与监管方沟通/申请 Q-submission(或 pre-ANDA meeting / Type C meeting)

    • 如果你打算在美国上市或以FDA文件为目标,把上述安全性汇总材料做成简短的 Q-submission 问题(说明:我们物料日暴露 15 g,高于 IID 中某条目的 MDE —— 询问 FDA 是否接受基于食品/文献的安全论证)。FDA 对 IID 的 MDE 信息也在持续更新,他们接受以文献和毒性资料为依据的论证。


推荐你现在就能做的模板清单(我可以帮你把这些文件起草)
  • A. 一页式「麦芽糊精暴露比较表」:你药品 15 g/日 vs IID 中列示 MDE(并注明 IID 的来源/计算方法) vs 食品/补充剂常见每份用量(并给出处)。(用于审评快速阅读)
  • B. 「安全性摘要」:列出 JECFA/GRAS 的结论、人体耐受研究要点、主要不良反应(高剂量下的胃肠道),以及对糖尿病/儿童的特殊考虑。
  • C. 如果需要:一份 Q-submission 草稿(短、聚焦),把问题与支持数据列清楚,供你提交 FDA 咨询。

如果你愿意,我现在可以立刻帮你做下面任一项(我会把材料做成可直接贴进注册文档或提交用的表格/段落):
  • 把「麦芽糊精暴露比较表」做成表格(含来源引用)。
  • 写一份 1–2 页的「辅料安全性论证(Maltodextrin)」,包括参考法规和关键文献要点,供 dossier 使用。
  • 起草一封给 FDA 的 Q-submission 草稿问询(如果你要走 FDA 路线)。

告诉我你要我做哪一项(或直接回复“都做”),我会马上开始并把可用的表格/段落发给你。若你愿意,我也可以把查到的代表性食品/补充剂的用量证据列出来并做成对照表(方便说明 15 g/日 在食品中是否常见)。

参考链接(供你保存/下载)
  • FDA IID — 关于 Maximum Daily Exposure 的说明(FAQ & guidance)。
  • 21 CFR §184.1444(Maltodextrin,GRAS / 食品用途说明)。
  • JECFA / WHO 对 dextrins 的评估(ADI not specified 的说明)。
  • GRAS 通知 / 食品用途示例(示例里列出了某些 dextrin/resistant dextrin 在食品中的 g/serv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1-18 23: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