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 制药技术的传播者 GMP理论的实践者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4
收起左侧

[研发注册] 细胞活率不稳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您注册蒲公英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P4复苏传代,培养至P6,消化收集,离心后,使用溶液A重悬后计数活率为98.10%,再次离心,使用溶媒重悬灌装,灌装完随机取样计数,活率为82.90%,将制剂冻存后,复苏制剂计数活率低于80%,为78.89%。以上为最近常见细胞活率不稳定情况。(1)针对溶液A重悬该步骤已通过研究,可以使用溶液A重悬
(2)细胞在溶媒中的存放时间也通过研究,得到一个时长范围,从细胞加入溶媒到灌装完成,时间都在允许范围内

(3)灌装机通过验证,可正常使用
(4)收获P6时,细胞有拍照,形态和汇合度都合格,80-90%之间。
(5)消化时间按SOP进行,未过度消化,离心参数未改变,人员操作都未改变
(6)重新建库,使用新建库的P4进行培养,P6灌装完,还是会出现活率低80%情况
求助,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排查??没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前天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你用显微计数,细胞仪计数,流式,最后发现,挖槽,到底哪个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前天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你已经把很多常规项都排过了(溶液A、溶媒存放时间、灌装机、消化/SOP、离心、操作员、重建库复核),那我们把排查范围做系统化、分优先级的“剩余可能性”清单 + 可马上做的小实验/验证,按最快排查→中等难度→深入检测排序,给你一套落地的行动方案,方便现场一步步做并记录证据。
优先级1:快速、容易上手且常常被忽略的项目(立刻做)
  • 计数/活率检测方法与操作一致性

    • 检查计数仪/显微镜/染料(台盼蓝/PI/自动细胞计数仪)是否校准、耗材是否同批、染料配比和染色时长是否一致。
    • 实验:同一批样品做两种方法对比(手工台盼蓝 vs 自动计数仪;或台盼蓝 vs AnnexinV/PI),看是否检测方法产生偏差。
    • 可能结果:如果方法差异大,问题在于检测而非工艺。

  • 取样位置与代表性

    • 灌装后“随机取样”是否真实代表整个批次?灌装管路/首尾有无差异?
    • 实验:在同一批灌装中,分别从首、尾、中间多点取样检测活率,看有无梯度。
    • 若首尾差异大,检查管路残留时间、剪切或沉降问题。

  • 温度记录与短时骤变

    • 用温度记录器/探针复核从重悬到灌装、从灌装到冷冻每一步的实时温度(特别是灌装过程的管路/料筒)。
    • 实验:把温度logger放在代表性位置跑一次完整流程,确认是否有短暂升温/降温或冷却不良。
    • 原因示例:短时升温可诱导细胞应激/凋亡。

  • 细胞浓度与氧化/营养瞬时变化

    • 检查灌装前后细胞浓度是否有显著变化(高密度导致营养耗尽、pH/渗透瞬变)。
    • 实验:在灌装范围内做不同装瓶浓度的并行比较,看活率与浓度关系。

优先级2:中等难度、需要小规模试验或设备监测
  • 溶媒/溶液A 的实际物理化学参数(再确认)

    • 再测一次溶媒与溶液A的 pH、渗透压(osmolarity)、离子强度、配方中有无残余有机溶剂或防腐剂。
    • 实验:用生理盐/缓冲液替代做平行对照,或用不同渗透压的缓冲做对比。
    • 若渗透压异常或pH偏离,可能造成短时失活。

  • 残留酶/消化液/抑制剂

    • 虽按SOP消化并离心,但是否有残留胰酶或消化酶影响后续步骤?检查洗涤次数与离心去除效率。
    • 实验:增加一次洗涤或加胰酶抑制剂/胎牛血清短暂中和后再重悬,观察活率是否改善。

  • 灌装过程中剪切力 / 流速 / 管路材料

    • 灌装机可能“验证通过”,但实际运行时管路弯头、阀门、流速会产生局部高剪切。
    • 实验:在灌装机上做低流速、高流速、不同管径、不同管材(硅胶 vs PTFE)对比,或用注射器手工灌装做对照。
    • 如果手工灌装活率高,说明机械相关剪切/涡流问题。

  • 泡沫与空气接触

    • 泡沫产生会裂解细胞膜或引起氧化。观察灌装过程中是否有大量起泡/进气。
    • 解决:加抗泡剂(经过细胞安全评估)或优化灌装方法避免气泡。

优先级3:深入检测(需要试剂、设备或外部检测)
  • 凋亡/坏死的早期标志检测

    • 用 Annexin V/PI、Caspase 活性、TUNEL、JC-1(线粒体电位)检测:区分是早期凋亡(可逆/亚致死)还是立即坏死。
    • 这有助判断是处理应激(剪切/渗透/pH)还是冻结/复苏问题造成的失活。

  • 冻存/冰冻曲线与CPA(冻存保护剂)分布

    • 检查混匀方式:CPA(如DMSO)是否快速且均匀加入,是否有局部高浓度暴露导致细胞损伤。
    • 检查程序:降温速率、程序箱曲线、冰晶形成控制、预冻保温时间、最终冷冻温度、转移到液氮的时间窗口。
    • 实验:做不同添加方式(慢滴入 vs 快混合)、不同降温速率的对照冻存,观察复苏活率差异。

  • 复苏流程细节

    • 复苏温度、解冻时间、去CPA(稀释或离心)速度、复苏后培养条件(摇床/静置)都影响活率。
    • 实验:标准化并记录每次解冻步骤,做对照:直接稀释去CPA vs 离心去CPA,观察哪种更好。

  • 微生物/内毒素/内源性毒性

    • 虽然形态正常,但低水平污染(尤其mycoplasma、支原体或内毒素)会降低活率或增加细胞应激。
    • 检测:mycoplasma PCR、细菌内毒素检测(LAL),常规无菌培养。

  • 代谢/营养指标

    • 测定培养上清的乳酸、葡萄糖、pH、氨基酸消耗,确认细胞在收获前是否处于代谢不良状态导致脆弱性增加。

  • 细胞遗传/表型变化

    • 连续传代到P6可能出现细胞应激积累或表型变化(比如Senescence、表面抗原变化)。做β-gal、增殖曲线、表面标志流式看看是否存在亚群变动。

建议的“快速实验矩阵”(最小可行DOE)做一个2×2×2小矩阵,因素与水平示例(每组做3个重复):
  • 因素A:灌装方式(机器标准 vs 人工慢速灌装)
  • 因素B:溶媒处理(常规洗涤1次 vs 增加一次洗涤/中和)
  • 因素C:冷链/温度(有温控记录器确认→理想 vs 模拟短升温)
    测量指标:灌装后即时活率、冻存后复苏活率、AnnexinV早期凋亡比率、显微形态。

决策树(如果某一测试为真,下一步)
  • 如果灌装首/尾差异显著 → 优先检查管路流速、沉降、灌装停顿与首尾排空策略。
  • 如果手工灌装活率高于机器灌装 → 检查剪切/阀/泵/管径/流速,必要时更换管材或降低流速。
  • 如果增加洗涤或中和后活率好转 → 说明残留酶或抑制物存在,优化洗涤步骤并加QC检测残留酶/蛋白酶活性。
  • 如果Annexin V 提示大量早期凋亡 → 指向应激(渗透、剪切、温度);重点看短时暴露事件与溶媒渗透压。
  • 如果复苏方式对活率影响最大 → 优化解冻和CPA去除策略,标准化培训并写入SOP。

记录与证据(非常重要)
  • 每次做对比都完整记录:批号、时间点(精确到分钟)、温度/日志、操作人、仪器编号、耗材批号、计数法、稀释倍数。
  • 建议形成“排查表格”:列出每个假设、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结论。便于以后监管或内部CAPA。

立即可做的 6 项“立刻执行”清单(一天内)
  • 同样样本做两种计数法对比(台盼蓝 vs 自动/流式)。
  • 灌装首/中/尾多点取样检测。
  • 在灌装管路放温度记录器做一次完整流程。
  • 增加一次洗涤并做并行对照(看活率是否回升)。
  • 手工小批量灌装与机器并行对比。
  • 做一次Annexin V/PI(复苏后立即检测)判断是否早期凋亡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药士
发表于 昨天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程都是移液枪操作、取样吗?

考虑设备变更、设备部件变化、取样工器具变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厂家、型号、批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姣妹崽 发表于 2025-10-15 10:34
全程都是移液枪操作、取样吗?

考虑设备变更、设备部件变化、取样工器具变化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厂家、型 ...

移液枪操作,然后灌装机灌装,你提到的内容,都没有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帖声明
1、本站为技术交流论坛,发帖的内容具有互动属性。您在本站发布的内容:
①在无人回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自助删帖功能随时删除(自助删帖功能关闭期间,可以联系管理员微信:8542508 处理。)
②在有人回复和讨论的情况下,主题帖和回复内容已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您将不能直接删除该帖。
2、禁止发布任何涉政、涉黄赌毒及其他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本站版规的内容,详情请参阅《蒲公英论坛总版规》。
3、您在本站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不要盗用有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请认真阅读上述条款,您发帖即代表接受上述条款。

QQ|手机版|蒲公英|ouryao|蒲公英 ( 京ICP备14042168号-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345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33

GMT+8, 2025-10-16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声明:蒲公英网站所涉及的原创文章、文字内容、视频图片及首发资料,版权归作者及蒲公英网站所有,转载要在显著位置标明来源“蒲公英”;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站及作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